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分析区域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为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采用GIS空间分析和量化测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209个湖北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传统村落分布形态为凝聚型,具有集中—边缘分布的特征。在总体空间上,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三大聚集区;在市域尺度上,恩施、黄冈和咸宁三市最为集中。此外,湖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相似区域的传统村落表现出较强的集聚趋势,超过80%的传统村落分布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影响湖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诸多因素中,地理环境为直接的决定性要素,在自然灾害、交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湖北省传统村落独特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仇保兴 《今日浙江》2012,(16):12-13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开展传统村落调查,争取花三个多月时间,在全国进行一次比较细致深入的调查,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以及生存状况,包括村落基本情况、村落传统建筑、村落的选址和周边自然格局的融合、村落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等。  相似文献   

7.
卢鹏 《今日民族》2011,(7):21-23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的中间地区。在当地哈尼村寨,村落不只是自然的聚落,更是能够给村民提供安全保障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逐渐消亡的境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存在着保护主体单一化、主体保护意识薄弱、保护与活化模式转型难等问题。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存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作为单一主体进行保护,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多元主体的参与,借助各方力量对其进行保护与活化,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开发公司、文化专家、乡贤和普通村民等多元保护主体的作用,才能使传统村落得到可持续性的留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建立古民居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是防止单纯保护和过度开发的两种倾向。实践证明:对古民居单纯就保护而保护,村民和地方政府组织由于长期得不到实际利益,最终将难以  相似文献   

10.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调节和配置利益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生态补偿机制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财政补贴为核心、以市场运作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传统村落生态补偿机制,但仍面临产权制度、法律体系、价值评估和补偿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困境。我国应建立以完善的法律保障为前提,涵盖前置定位机制、补偿运行机制、保障反馈机制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14.
邵文东 《新东方》2009,(10):38-40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就海南黎族传统村寨民居文化、传统织锦文化、传统民谣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刘磊  宋冰杰 《传承》2012,(18):60-61
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建设新农村,既要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同时更要在文化方面加强建设力度。推动农村文化消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松 《长白学刊》2013,(5):144-149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快速消亡,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已成为共性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街市是两宋时期出现的一种居民居住区与商业铺面混杂在一起的城市空间形态。从空间上进行解读,街市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具备了商业市场、休闲娱乐以及建筑景观的三重功能,形成了开放性、公众性和艺术性的合理特征。传统街市文化所具备的现代特性对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人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遭遇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江河流域"传统村落回访考察发现,调研范围之内的传统村落中,约3天就有1个消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有迫于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有源自思想认识方面的,有政策法律方面缺位的,有政绩思维、经济利益驱动的。这使得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村落,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