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同心县城东北角一间普通的民房中,生活着一位头发花白、腰板硬朗、川音浓重的老人,他就是曾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李成发。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06,(6):11-1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中弘扬长征精神,中共天津市委老干部局、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决定联合举办“辉煌征程——寻访在津老红军”活动。活动期间,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和本刊记者将走访我市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听他们讲述动人的故事。本刊从第七期开始陆续刊登,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那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没有它;中国革命不会取得胜利,新中国也不会诞生。而那些在长征中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艰苦战斗的老红军们,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在天津市,还有22名老红军健在。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市委老干部局的有关同志和本刊记者对这些老红军进行了走访。倾听他们追忆那动人的长征故事。  相似文献   

4.
火红的铁流 辉煌的史诗──老红军访谈录本刊记者王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此,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驻济的几位老红军。谭启龙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江西永新县人,1928年14岁时参加革命,1933年入党,被毛主席称赞...  相似文献   

5.
①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是珙县上罗镇新联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种出的粮食、蔬菜无法运出,村民的生活极其贫困。“修路!”1991年,刚当选为村主任的黄之树下定了决心。  相似文献   

6.
马拉 《红岩春秋》2014,(1):46-50
吴天纵上一次公开露面,是在《重庆日报》2011年9月30日为庆祝建党90周年、建国62周年推出的对开双通版“铭记这些面孔我们的老红军》上。重庆市当时还健在的31位老红军的近照和简历排在一起,“重新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丁瑜  春梅  大军 《党史文汇》2011,(12):43-45
这是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叫李国平,是目前河南省健在的16名老红军之一,也是全程走完长征的两名老红军之一。老人原籍四川达县,现家住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如今,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硕,对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永远难以忘怀。他说,如果没有当年战友的相救,他早已牺牲在大雪山上了。  相似文献   

8.
信息广角     
青海老干部欢庆十六大召开 11月8日上午,青海省老干部局11月8日上午,青海省老干部局组织在宁部分老红军、老八路又离休干部近500人,收听收看了党的十六大盛况。并举行了座谈和庆祝活动。老八路师云升、老红军张海民、离休干部戴西江、宋志远等老同志,在收听收看后表示.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心情非常激动,一致认为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岁月流逝催人老,如今,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尚在的已经不是很多了。在建党90周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前夕,笔者采访了几位"红都国宝"——老红军。而与老红军朱道东的采访,差点失之交臂,因为他住在偏远的乡下,交通不方便,且天公不作美,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当2011年5月,笔者采访95岁的朱道东时,他已经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耳朵也不大好使了。  相似文献   

10.
报载:北方一个县级市修建了一条宽100米、12车道、占地将近700亩的公路。时此,群众议论说:这是机场还是公路?不错,“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本是好事,但应修条什么样的路.就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讲究科学.不是随心所欲.路越宽越好。这个市的修路决策者们可能片面理解了“发展是硬道理”。须知,不顾条件硬发展甚至乱发展就是没道理。  相似文献   

11.
一个49岁的下岗女工将自己治疗肝癌的钱,捐给山民修路,甚至瞒着家人偷偷跑出去打工凑修路的钱。她病逝后,人们遵照她的遗愿.将她的骨灰埋在了一个能看到新路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12.
农民最怕“一刀切”俺是个地道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十分了解农民的心声。近年来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时,最怕的是“一刀切。”义务工──平均。在修路和其它义务工分配上,有些地方对七八十岁的老人,哺乳的婴儿,都要分配任务,使一些老弱病残者十分发愁,这些尽不了“...  相似文献   

13.
不居功的老红军 在井冈山下的江西遂川县,有一位老红军女战士邹亚春。她是一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老人。革命战争年代,她曾有过非凡的经历:井冈山斗争时期跟随毛泽东、肖克度过三年多的烽火岁月,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斗;1951年毛泽东给她发来请柬,邀请她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周年国庆大典,安排她在北京住了三个多月。  相似文献   

14.
老红军王定国年已97岁,但精神饱满,气定神闲。一双洞察一切又包容一切的眼睛,一口地道浓郁的四川话。  相似文献   

15.
薄鸿  张茗然 《先锋队》2012,(7):46-47
他一辈子修路,一辈子义务修路。他不是铁路、公路、交通部门或建筑单位的干部职工,也不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大款。因此他的修路都是真正的"修修补补"。但他修补的路,即使不能说"最多",至少也是罕见见的多。他就这样成为省城最感人的修路人。他叫张升。拉石膏养成修路习惯张升修路的习惯是年轻时在山上干活儿的时候养成的。他20  相似文献   

16.
献给“二苏大”的壮歌 2001年,笔者应命执编《壮怀激烈——瑞金群英谱》一书,曾向家在外地的瑞金籍老红军、老干部发去征稿函。是年6月,老红军钟仁辉从北京寄来了他的回忆文立《渡乌江进遵义》。同时,他还寄来了“找到了的1934年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时的一首歌——《拥护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歌萝’。因为在他看来,“它是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17.
正开展寻访慰问老红军、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是一份抢救史料、保存记忆的沉甸甸责任和使命。2016年,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局、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等12家单位,开展了寻访慰问老红军、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抢救珍贵记忆1934年至193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先后转战贵州,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贵州全省扩红总数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父亲王世明是一位1935年参加革命并经历了长征的羌族老红军。在他的战友里,何雨农是他最亲密的一位。说来也许是巧合,何雨农与我父亲都是四川籍,二人同为羌族,同是1920年生人,同一年参加红军,抗战时期又同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战斗生活。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之际,我想起了何雨农,一位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羌族老红军。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横》2008,(2):60-60
盖村委会、建文化广场、修路,是海城中小镇创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江担任中小镇关沙村村书记以来,为村里办的头三件大事。中小镇关沙村村民老王说,侯书记上任才几个月,就自己掏钱给村子办了三件大事,还为村里谋划了致富的新路,有这样的当家人,咱村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一份献礼,《闪闪的红星——河南省健在的115位老红军影像集》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面对这本沉甸甸的影像集,自组织开展慰问采访拍摄健在老红军活动以来,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操劳顿时化为乌有,荡漾在心中的只有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们仿佛不是在采拍照片,而是在描绘一个个光辉的灵魂;我们也不是在编辑影像,而是在谱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