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泰  刘宗棠 《求索》2007,(11):216-219
牙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职能也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扩大。清代前中期的牙行除了履行其基本职能外,还被清政府赋予了部分官方职能,因而也就给市场的运行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因素。在这种因素影响下,清代前中期牙行制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商品交换以及市场管理中也流露出有利与不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北京市社科院马仲良著义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资料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把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工具阶段、机器阶段和自动控制阶段。与此相适应,出现三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计划产品经济;三种社会形态:以人的依赖(通过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社会形态(或称前现代社会、传统社会),以物为依赖(通过商品交换)关系为基础的当前社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鸦片泛滥全国,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省因气候适宜鸦片的种植与生产,成为著名的鸦片产区之一。当时的贵州因鸦片产量大,除部分运出省销售外,省内民众消费的鸦片也呈上升态势。随着吸食鸦片的民众日益增多,贵州民族风俗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家中为客人提供鸦片吸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年 1月16日 沈阳铁路局在除“六害”中狠狠打击贩毒吸毒活动.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查获贩毒案件14件,缴获鸦片2492克,查获吸贩毒分子39名。 2月16日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种植贩卖毒品案,抓获种植罂粟、贩卖鸦片的犯罪分子9名,摧毁了种植鸦片基地6处。  相似文献   

5.
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但纵观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商品交换不等价现象并非鲜见。应当怎样看待各种交换不等价现象?等价交换原则究竟是否存在?下面谈点浅见。一、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排斥不等价交换的。但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到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建立在交换双方经济、政治地位不平等基础上的不等价交换依然存在。尤其是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凭借其经济和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一方面压低农产品和各种原料、初级产品的价格,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一些…  相似文献   

6.
一、本课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商品的价值量是劳动创造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交换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教育学生认识商品交换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觉抵制金钱万能论的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建议: 第二课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知识。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商品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节内容抽象,名词概念很多,认真讲好这一课,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是鼓舞学生学好政治经济学的一个良好开端。讲好这一节要注意两点:一是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比较严密,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以引  相似文献   

7.
鸦片经济是近代云南社会经济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曾对云南地方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清朝道光年间 ,云南开始种植鸦片 ,且种植面广。到唐继尧和龙云统治云南时期 ,鸦片一度成为云南的重要财政支柱之一 ,无论是地方权贵还是商家行号都明里暗里争相逐利 ,从事鸦片生意 ,商业投机活动十分猖獗 ,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地区经济遭到重大损失。同时种植鸦片致使云南农村经济日益衰败 ,首先是使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 ,其次是因吸食鸦片人口众多 ,致使农村劳动力人口锐减。因此 ,鸦片问题自始至终是近代云南社会经济中的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强党的建设,不少人对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作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但有的认为“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是根本对立的”,这值得商榷。一、不同的领域适用不同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商品交换原则。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而指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只能是党性原则。中  相似文献   

9.
清代热河地区移民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平  唐亚君 《前沿》2006,2(12):230-232
清代热河地区的移民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移民的发轫时期,时间段为清初至康熙末年(1644-1722年);第二阶段为移民的快速发展时期,时间段为雍正以迄乾隆十三年(1723-1748年);第三阶段为移民的扩展时期,时间段为乾隆中叶至清末(1749-1911年)。清代中后期出现的蒙古移民和汉移民的“再移民”增强了移民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张卓娅 《传承》2011,(12):80-81
任何一个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特定的自然人文条件,城镇规模也反映了它的发展水平。在封建正统思想统治上千年的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重要城镇建设、城区功能分布等都围绕这一思想展开。清代曲江县城的建设亦是如此,它的规模、功能及内部形态与明代相比,大同小异。但其墟市的增多,分布变广,又说明清代的商品交换规模和水平远比明代要高。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我们与四川省政协在乌蒙山区扶贫调研时,恰逢"悬崖村"备受关注。社会各方都在思考:贫困的凉山彝区如何奔小康?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的"直过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中央和省市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凉山彝区发展很快,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面广、程度深。凉山彝区2015年末贫困人口37.2万,贫困发生率13.4%,比四川省和全国分别高7.9和7.7个百分点。仅凉山州就有23万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寒地区、严重干旱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12.
赵声馗 《前沿》2009,(12):106-110
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典型的血缘维系的自主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具有凉山彝族特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经验。从以多元主体为核心的当代治理变革背景来看,家支治理经验对凉山彝族乡村治理具有历史合理性与民族认同性的价值,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弊端。借鉴社会科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家支的治理经验,可以为建构凉山彝族乡村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份。怎样较快地发展民族经济的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从川滇凉山彝族的消费观念和彝区经济发展关系这一角度,探讨加速川滇凉山彝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凉山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推进凉山科学发展新跨越、开创构建和谐凉山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各级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促进凉山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凉山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应树立的新观念王志辉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必须树立以下观点:一、要树立市场观点“市场”,人们一般理解为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理论上的“市场”概念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无论哪一种说法,“商品交换”是实质性内容。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在充分认识火把节的各种价值的前提下,把火把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能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凉山经济的发展。对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合理开发,凉山彝族火把节实现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凉山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围绕着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讨论,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除了认为是奴隶制度或基本上是奴隶制度的主张外,有的认为是封建制初期或者领主封建制,有的认为正处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阶段。近年来,与国内外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不具有普遍性的观点相配合,类似意见又在有的地方有所发挥。另一方面,不少人虽然肯定了凉山彝族社会奴隶制度的性质,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3,(9):33-35
2012年以来,乐山市妇联围绕省、市"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这一中心任务,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女干部、女企业家、高知女性和巾帼志愿者深入彝区,以"一帮一,姐妹互助;手牵手,小康同步"为主题,以送文明、送卫生、送健康、送技术、送资助等"五送"为内容,创新开展彝区妇女"巧手"活动,着力以妇女发展促进家庭发展推动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湘闽  黄娟 《传承》2011,(31):72-73
清代"改土归流"后,永顺府的林业获得较大的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发展中,永顺府林业形成了以油料树种的种植为主导、林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重视对山地及墙边园角等各类土地的综合利用等特点。而清代永顺府林业的发展历史,无疑对于今天湘西地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