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霞 《行政与法》2014,(5):64-6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媒体视角下,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管理者应树立现代媒体意识,运用新媒体技术,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以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法治政府的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治理模式愈发受到关注.本文指出将重大事项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社会控制模式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这无疑是社会治理方式不断进步的表现.然而,却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这种新型的治理方式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基层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局限也逐渐凸显,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去应对危机和风险便成为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后工业时代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不是传统的权治或法治为主导,而是建立在德治基础上的三种治理方式的结合,其目标是为实现政府与其他社会治理力量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维,强调多元参与、和谐共治,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人们的利他精神,以社工引领志愿者的方式来促进社会治理.重庆市在促进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有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呈现重庆市开展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的路径和方式,力求说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社会治理方式实现了社会稳定,但也存在许多弊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结合实际,在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方式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加快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创新治理,已经成为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正在进行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必然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当代社会的新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方式实现了从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显性为主要特征向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隐性为主要特征的转换,人们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选择隐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和在重大事件等特殊情况下选择显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是隐性表现方式与显性表现方式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人的精神本质、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质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而已.人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关联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行为之动机正当性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法律社会学并非是僵死的研究社会,毫无疑问社会运行的影响因素是由多种方面来构成的,并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影像方式来进行判断.而法律在社会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因素和法律的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所共同构成的社会格局的作用所导致的.因而对于法律社会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教条主义,一定要从动态的方式来分析法的社会效果和运行方式.如果说这个方面没有有效的做到的话,毫无疑问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来说,可以认为现阶段的社会学需要进行一些改善,才能得到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商巍 《法制与社会》2015,(8):201-20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治理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社会治理模式是政府对社会系统各领域的一种调节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调节原则、途径、程序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自计划经济阶段开始,一直实施行政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而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基层社会管理而言,行政全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基层社会生活管理的需求,为此,要对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而社区自治是较为合理的管理模式.为此,本文从社区自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旨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形态的影响,各人对法的理解有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多法律制度中很好的体现出来,社会是法和群众的媒介,法是生疏的,但社会是为他们所熟知的,有了社会这个"中间人",法和群众就会亲近起来,从而意识到原来一直让他们不解的事,因此从法中解释社会,在社会中发展法,正是适合我国的文化和传统.本文以调解制度为例分析了社会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晓强 《行政与法》2013,(12):28-30
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向现代社会制度转变的终极目标,只有法治社会,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生活,才能形成安定与和谐的社会.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市场规制的制定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只有领导干部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现实中,由于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忽视,致使政府职能不能很好地履行.本文依据现代政府理论,分析了县级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现实基础,指出应以管理工具和手段的选择为重点,并将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以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信访工作是民意、民情、民生诉求的主要渠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各级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信访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历史积案,全面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的客观要求.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其精神实质.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关键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坚持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龙敦波 《法制与社会》2012,(28):198-199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黄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机关的重点工作.法治是新时期社会管理方式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手段,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在遵循法治的框架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检察职能,延伸检察触角,找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论题,社会政策对于公民权利的实现,并没有引起法学家充分的注意,因而成了一个被忽略的领域.而社会政策理念和社会政策自身,又在某种成度上拓展或者限制公民权利的实现.社会政策对于公民权利实现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政策对公民权利构成、公民权利实现的方式、公民权实现的趋势等.在当代中国的制度实践中,社会政策无疑会影响公民权利的建构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王小钢 《河北法学》2007,25(1):6-10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一种重视制度面向的社会学批判理论,其认识论基础是反思的现实主义,其理论预设是等级秩序的存在.中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开始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透视出中国在现代化反思能力、法律系统、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的互动、环境法基本原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宝君 《法制与社会》2013,(31):204-205
社会管理是国家或者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的组织调控活动,通过这种组织调控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管理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要在依法明晰社会管理权界限基础上,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明确政府和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改进行政执法的方式,并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思想观念的变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社会管理观念转变滞后是当前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实践中存在许多误区的重要根源之一.不管是经济附属取向、僵化稳定倾向的社会管理地位,还是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主体结构,抑或是重“运动式”应对、轻规范化建设的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强管控、弱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甚至是重招录选拔、轻教育管理的人事管理方式等误区,主要都是源于“经济决定论”、“稳定中心论”、全能政府观、人治意识、管理本位和传统人事管理等观念转变滞后的影响.因此,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必须摒弃落后的社会管理观念,确立进步的社会管理观念,即树立服务优先意识、公共治理意识、依法管理意识、制度正义意识、源头治理意识、基层本位意识、科学用人意识以及和谐稳定意识,并以这些进步观念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夏金莱 《法商研究》2021,38(6):17-30
应急行政决策是应急状态而非紧急状态下的决策,与常规行政决策并非截然对立.公众参与并不必然导致决策低效,应急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决策民主化,更在于提升决策科学性,推动决策顺利执行以及有效监督决策权.有效的参与方式应利于实现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法治化的目的 ,并实现公众参与和决策效率的平衡.可以区分专家、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确定不同的参与环节、参与权限和参与方式.应提升专家和专业机构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权限,社会组织作为执行者参与决策,普通公民则以积极和消极两种方式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