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小墨生于名医世家,家学渊源,他幼承诞训,父亲施今墨对他要求极严。在父亲的鼓励下,施小墨学习西医,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70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中医院内科工作,后转到北京朝阳医院工作,期间带过西班牙、新加坡的外国留学生。1989年,施小墨出国交流、研究中医学。1990年回国之后,为了更好的发扬施门学派,他开办了自己的诊所——施小墨诊所。曾多次应邀访问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交流和看病。文革期间,施小墨的家庭也遭受了冲击,家里珍存的两屋子病历被人烧毁。为了总结父亲的医学成果,施小墨就去其师兄、师姐家里借笔记,抄…  相似文献   

2.
施今墨(1881~196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农工民主党党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施今墨原名毓黔,行医后改名为今墨,一则表示救死扶伤不分贵贱,做当代墨子,行兼爱之道;二是欲攀登中医学术之高峰,成为当今的墨绳。施今墨是中医,但他对西医并不抱敌视、否定的态度。施今墨曾创办中西医公社,摸索中西医结合的经验;他创办药剂房,试制合剂、浸膏、酊剂、片剂等中药新剂型。施今墨打破传统,率先在祖国医学领域使用了西医病名。1932年华北国医学院编写教材时,他主张中西医病…  相似文献   

3.
名医施今墨与周恩来的交往本刊记者刘南燕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农工党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与周恩来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施今墨当时是北京医院的大夫,中央保健专家小组成员。第一次为总理看病,施今墨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号脉开方之后,他半...  相似文献   

4.
名医祝谌予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他早年师从施今墨,后又东渡扶桑系统学习西医。在长达六十年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他融中西医之长,治愈病患无数,培育弟子三千。如今,年届八旬的祝老仍孜孜以求,为了祖国中医事业的  相似文献   

5.
施今墨先生是1949年解放以后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著名医药界代表人物,1954年以后,被农工党中央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并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职,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埔》2009,(1):10-11
2008年10月24日,深受广大黄埔同学爱戴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运昌离开了我们。李运昌会长是一位经历了中国百年风云的老人,一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浴血沙场的老将军,一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的老共产党员,一位把自己的晚年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祖国统一事业的老黄埔学长,最后他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研究事业,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比感动和敬佩。  相似文献   

7.
1989年仲夏,一封来自日本国男性学会的电报放在黄海波大夫的案头,他成为该学会第二位外国会员。三年后,他入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1992年忡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对他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1993年A选(中国民间名人录),1994年又被编入(中国名医列传),1996年被香港新闻出版社载入(世界名医大全》(中日卷),1997年11月在马来西亚按城举行的亚太地区男性学科理事会上被选为副理事长。一位在自己平凡岗位上耕耘十几年的普通医学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殊荣,震惊了国内医界同行,也引起了国外医学界的瞩目。咬定青山不放松黄海…  相似文献   

8.
一、他还是一位哲学家许多人都熟悉他的名字。作为当代名医,他是当之无愧的。他曾多年担任过中国最著名人物的医疗保健工作。他还作为“白衣特使”,多次衔命出洋为外国元首治病,得到过很高的荣誉。60年代,印尼总统苏加诺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  相似文献   

9.
在苏北建湖县,有一位治疗心血管病的专家,从医20多年,一直视患者如亲人,他就是建湖县政协常委、县卫生局副局长,盐城市慈航医院、建湖县慈航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耿曙光。当医生就要当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这是耿曙光20年前走向医生这个岗位确立的第一目标。他深谙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名医要靠知识和汗水。那些日子,年轻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  相似文献   

10.
《西部社会》2003,(2):48-48
他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威望被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典》、《未来中医发展大趋势》等名著;他首创“强力以毒攻毒排毒”疗法,彻底根治数以万计的复发性尿道炎、前列腺炎、湿疣、疱疹、妇科疾病;他成功的事迹在美国第四届国际名医大会上荣获联合国金奖,被聘为世界医学会永久性会员和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及性病学会名誉理事。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爷爷,王振义,在外人的眼中是一位名医、一位科学家,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更是一位和蔼可亲、血浓于水的亲人。他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他关爱病人,更关心家人,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曹琪  喻文龙 《今日上海》2008,(10):38-39
长时间以来,医患关系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双方仍互有隔阂的今天,有一位医生却深得患者的信任。这是位社区医生,他常年保管着10多位社区居民的家门钥匙,并知晓50多户设有“家庭病床”的居民家的电子门密码。支撑这份“信任”的是他的医德和人格:默默坚守12年,风雨无阻送医送药,超乎常人的热心、细心和耐心……这位社区医生就是上海市闸北区首批“社区好中医”、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严正医生。  相似文献   

13.
当代名医秦伯未先生 (1 90 1— 1 970 ) ,上海浦东人 ,系晚清儒医秦乃歌之孙 ,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师从该校创始人丁甘仁 ,以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及新中国医学院 ,解放后就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秦老曾是农工党中央委员。他治学严谨 ,博学多闻 ,在中医教育界及理论界有很高声誉 ,对《内经》的研究尤为精深 ,临床以治内科杂病虚劳痼疾见长。秦老一生著述等身 ,主要有《内经类证》、《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今年是秦伯未先生诞辰 1 0 0周年 ,听说上海中医界正在筹备纪念活动 ,作为农工党的一员 ,我们为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90位名中医成功因素的调查报告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施诚,范欣生,许志泉,徐力,周建英,张秀春名医现象是中医学所特有的。在我国,每个时代和每个地区都有一批身怀绝技、受到群众信赖的名中医。他们是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保护神,也代表着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15.
王长勇主任,任全国《老年循环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副主编、《高血压中医治疗》主编,中国名医会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高级会员,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与之合影、题词,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医林传真》等栏目特为他作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6.
张建军  易水 《群众》2010,(1):50-52
<正>在我们江苏卫生战线,有这样一位名医:1996年被授予白求恩奖章,2009年又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他力倡中医特色、坚持实践标准;他济世救人、一心为患者。他献身岐黄,耄耋之年仍在为振兴中医药  相似文献   

17.
王琰  康曦 《春秋》2011,(2):30-33
2010年12月1日,一位行医65年的老人在济南安详地离去了。家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济南市红十字会,成为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外国友人。老人的后事没有隆重仪式,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个花圈,一束鲜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家人希望用这种方式,送老人安静地离去。然而众多的济南市民闻讯后,自发到老人的家中吊...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中国,有个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誉满杏林者。他第一个提出“中医科学化、中药工业化”的口号,第一个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并为之奋斗不息;他,献出多年看病所得置校舍、购设备、聘教师,最早创办中医药的高等学府;他,为孙中山、杨虎城治过病,得到过毛泽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小康》2010,(2):10-10
——当地时间1月16日凌晨3时30分,在太子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在悼念第一位中国在海地遇难维和人员的简短仪式上,一位救援队员手持用汉字书写的标语。按照遗体发现顺序,在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分别为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6,(1)
正在黄埔军校这座摇篮,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的军政人才,同时也走出了一位悬壶济世、泽被苍生的一代名医,他就是中国著名岳氏胃药第四代传人——岳国瑄。中医世家1916年9月12日,近中秋时节的北国大地——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一带的山川,田野一片金黄。人们期盼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