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曾经多次向《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建言,就逻辑问题举办一次圆桌论坛。这主要是受已故的冯契教授的启发。冯先生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一书中总结了哲学革命的成就、经验和问题。1就成就来讲,哲学革命包括逻辑思想和方法论的革命。这个方法论革命最本质的要求就是用近代的科学方法取代古代的经学方法。因为后者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哲学问题都是令人困惑的,而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古今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而且会永恒地持续不断地探讨下去;然而哲学应该有自己相对确定的研究领域,但凡那些关涉无限性、永恒性和终极性的问题都属于哲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就文化哲学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4.
常欣 《人民论坛》2011,(9):206-207
就文化哲学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5.
张廷国 《岭南学刊》2007,6(6):95-98
讨论现代性的问题,就必须面对近代的科学和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的"解构"都是对现代主义哲学进行彻底解构的后现代哲学,但缺少新的建构。我们也面临着自身的解构问题,但我们要解构的并不仅仅是现代性的问题,而更多地是前现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总结哲学课教学的实践经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提高哲学教学质量,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欲达此目的,又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但是,是不是抓了基础知识教学,学生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呢?我想回答未必是肯定的。当然,一般地说,知识的获取可以促进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另一种情景:知识丰富者却能力平庸。考试成绩优秀者,日后却无创造性成就。这就说明:能力的发展并不一定随着知识的增长成比例增长,这中间还有一个由此达彼的桥梁。这个桥梁我以为那就是教学的方法问题。事实证明,方法不当,学生不仅得不到灵活而牢固的知识,能力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7.
时统君 《前沿》2010,(17):47-5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发展史上亘古及今而居于哲学基本问题地位。哲学的本性决定了哲学基本问题既是唯一的,又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着的。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必然淡化甚至取消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模糊甚至消弭了哲学中的诸多是非,最终哲学也就丧失了其赖以安身立命的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8.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国内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与文化哲学理论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文化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问题、文化哲学与哲学理解范式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对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文化转型、文化模式提供方法论问题、对文化哲学理论特性的定位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梳理和厘清.从而使当下国内的文化哲学研究面临一定的困境.文化哲学研究的学理困境表现在缺乏西方哲学史根据支撑和自身的理论建构,文化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困境表现在以马克思哲学为标准去衡量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和用一种尚未获得合法性的文化哲学去解读马克思哲学特征,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困境表现在文化哲学基本原则如何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而变成一般性的方法论,文化哲学在回答现实问题时如何摆脱民族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而有说服力和公信力.从而真正确立文化哲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现是科学逻辑或科学认识论中重要而又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劳丹曾说过:“在科学哲学中很难找到一个问题领域,比发现的哲学更加充斥胡言乱语,更加混乱不堪。”科学发现逻辑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是浓厚的;而自赫歇尔和惠威尔之后,科学发现一度被忽视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人类对存在与真理的睿智之见与智慧之思。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抽象出来的一些自然哲学结论往往奇妙地回归于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命题;同时,在人类生存的一些现实性问题上也出现了价值取向东方化的倾向。理念和现实的双重回归使我认识到中国哲学潜在的、正面的价值,并感到中国哲学在21世纪将承担重要的使命。一上世纪末,西方自然科学的一个伟大的成就是对宇宙秩序性的研究,由此建立了以数学为主要描述手段的《混沌学》。《混沌学》对宇宙微观领域的研究发现:无序向有序的演化进入“高级混沌”状态时,在自然哲学的意义上便与古老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哲学具有军事学和哲学的双重属性,既要研究军事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又要为解决现实军事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不应单一地和非历史地看待军事哲学的存在形态,学科体系化的军事哲学与强调方法论特征的军事理论著作都是军事哲学的存在方式。军事哲学体系本质上是开放的,对军事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问题域的认识是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的。  相似文献   

12.
晏辉 《桂海论丛》2015,31(3):28-32,2
价值哲学不但思着思的对象,而且思着思本身。而不论是思的对象还是思本身,价值哲学都必须直面问题自身,通过反思思本身,借以保证致思方式的正确性;在哲学的高度上把握当下的价值问题,以求研究的客观性。就中国价值哲学所应把握的问题域而言,乃转型中国遭遇到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就实践旨归来说,价值哲学要指明一种整体上的好生活是怎样可能的;若欲达此目的,中国价值哲学就必须对致思方式和价值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和预设。  相似文献   

13.
讲到哲学的应用,我们经常援用这样一句话:"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哲学的观点——世界观的哲学方法——方法论,在哲学的应用中都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哲学的应用有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管理工作 ,问题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旧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 ,问题管理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部队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 ,应针对问题抓管理 ,那种“没有问题就乐观、出了问题就悲观”、“目标实现就骄傲 ,任务完成就放松”的情绪是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落实的。只有盯着问题抓管理 ,部队建设才能有全面的发展。一、问题是领导者决策的前提什么是问题 ?问题分为两个层次面。一是为了发展而设定目标 ,围绕实现目标而不断地解决问题。二是为了现状的稳定而控制 ,围绕不出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只是现代哲学在特定的条件中提出来的。由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只是哲学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这样就决定了现代哲学只能局限于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来寻找其答案。必须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把哲学置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中,从而把握哲学的独特性。与此同时,也必须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不应再局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追问“什么是哲学?”而应追问“如何哲学地思考?”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反思性维度,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简称“哲思”。  相似文献   

16.
对于老子的贵柔思想,要放在先秦中和之道的观念下来理解,而不能就某个章节断章取义。老子要超越的是人们价值判断对道的整体性的分割。其思想的真正意蕴是在阐述一种内圣外王的哲学,通过对善恶等价值两极的超越而得到完整认识,进而成就社会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晶 《前沿》2012,(3):67-70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是哲学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多个视角,以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为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就体现为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西方哲学总体上呈现为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的发展历程,而这一转向的实现者,就是马克思。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实践哲学,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将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但不是封闭的学说,而是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科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成果,并没有超出唯物辩证法揭示的规律,而是象列宁早就指出的那样:“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1、现代科学技术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无比正确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其创立时的自然科学成就,描绘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在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中生成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品格,代表着本体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实质,要以对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总体发展演变的认知为基础。而这一点正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弱点。国内哲学界目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壁垒森严,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应被打破。  相似文献   

20.
读书     
<正>让我们了解哲学爱上哲学对很多人来说,专业学习都比较上心,因为它是谋生手段和就业技能,但却往往忽视学习哲学,并视哲学为无用之学。事实上,如果没有哲学思维能力,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板串不起来,永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不可能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