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行为法经济学研究关注在现行法律规则下人的各类涉法非理性行为,试图通过制度设计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助其实现经济理性。大学生涉法行为的成本分析包括青春成本与人生经营、机会成本与发展成本、法律成本与道德成本、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分析。引导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经济收益最大化的进路在于利益激励机制、成本效益分析、坚持理性选择、培育法治信仰。法经济学分析的价值考量在于提升个人经营效益、倍增家庭收益、减轻社会税负、催生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学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当今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益受到政府、管理当局等部门的重视,加强内部控制是遏止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堵塞国有企业资产的漏洞、规避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和制止会计信息做假的基本前提。本文探讨内部控制制度节约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和降低代理成本的经济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国有企业已经步入迎接挑战和谋求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内部审计监督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完善监督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国企改革中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应从加强国有企业改制和改组的内部审计监督,加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内部审计监督,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四方面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 ,我国私营经济既有资本主义性质 ,但又不同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 ,是一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紧密相联 ,在客观上由社会主义国家控制和管理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 ,从而使其出现了一些与典型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新的特征 :一是私营企业主经营目标、经营行为上的两重性 ;二是私营企业内部成员存在着经济上的不平等与政治上的平等 ;三是在意识形态上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5.
张铭 《长白学刊》2002,(6):68-70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部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所有(经营和生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抵触和反对,其原因在于这部分人力资本所有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分享制”是减小国有企业改革内部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机理在于它具有就业效应、公平效应和合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郁刚 《求索》2008,(2):23-25
中国的行政分权改革给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一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政府分权改革后的地方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在地方政府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发现地方政府基于财政压力,扭曲了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并因此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此相对照的是:私人控股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却较少受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托管的含义企业托管是指以契约形式,在产权暂时不变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另一法人或自然人经营。托管以极低的成本迅速扩大受托人控制的资产规模,是我国企业兴起的资本经营的最新形式,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本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托管的兴起是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并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企业托管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1990年以来,德国就通过托管方式成功地改组,改造了原东德数百万家国有企业,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资产经营责任制虽然强化了企业经营者的风险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行为的自我约束性,但是它并不能使企业行为约束硬化。原因主要在于生产经营责任制立足于经营成果的分配,而不是或不完全是立足于生产经营行为控制本身,另外加上其它因素,使经营者不能完全做到独立地对经营行为及结果负责。要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在做到“以收抵支,自负盈亏”,形成以独立的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具有硬性行为约束功能的经营系统。作者认为,股份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经济形式之一。作者从股份制企业在经济责任关系上的特点分析了其硬化企业行为约束的功能及实质,并与生产经营责任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减少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节省生产和投资成本并带来收益。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则是由此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各个国家对侦查权进行的控制方式大致包括司法授权、司法救济和权利制约等。在我国,对侦查杈缺乏有效的控制,主要的控权方式是侦查机关的内部控制和检察机关的外部制约,对权力的制约基本不具有效用。鉴于此,应完善我国的侦查权控制方式。司法授权目前不具可行性.理性的做法是,建立司法救济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加强检察监督、赋予犯罪嫌疑人更多对抗侦查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从市场的角度看 ,市场的缺陷为政府介入经济领域提供了依据 ,也为政府的行为界定了边界。积极、高效的政府干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但政府并不必然对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经营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有限理性决定的。强化政府的经济权威 ,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较高的理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存在三种行为主体理性:政府理性、经营者(国企单位领导)理性和职工理性。这三种理性行为彼此之间协调决定国有企业的现实交易行为目标。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当推广先进的产权交易竟价方法,充分发现买主和有效挑起竞争。同时进行“产权”的置换和“身份”的置换,通过企业改制解除“国家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和“企业对职工的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三、国有资本人格化的紧迫性 (10)部分国有企业陷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资本人格缺陷。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下滑、陷于困境,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国有企业支付了改革开放的成本,多数企业背着沉重的社会负担,部分企业技术陈旧、设备老化,近年来国有企业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竞争激烈而不少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等等。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改革逐步解决的,而且很多改革措施中央已经明确。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渐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资产经营,从技术经营转向智力经营;企业竞争重点已从物质资本与市场转向人力资本。在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制度创新如果不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存量的调整即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相配合,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省部分国有企业情况表明:加快国有企业人  相似文献   

16.
政府社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社会成本指由于政府行为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方面的损失 ,这种成本的行为主体是政府 ,行为后果是社会经济代价。政府面临的是社会成本过大的问题。政府社会成本控制主要由自然资源成本控制、公共政策运行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三个方面组成。政府社会成本计量上存在着困难 ,需要进行补偿核算。政府社会成本的控制的对策包括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改进政府运作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的角度看,市场的缺陷为政府介入经济领域提供了依据,也为政府的行为界定了边界。积极、高效的政府干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但政府并不必然对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经营起保护和促进作用,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有限理性决定的。强化政府的经济权威,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较高的理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等经营形式,其目的是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两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企业在经营上仍处于负盈不亏的状态,或者说负亏的能力很小;二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未能实现合理化,缺乏自我积累和  相似文献   

19.
韩平 《前沿》1995,(12)
加强经济审判服务市场经济(韩平)目前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必将使各类新型案件增多,由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大量涌现,引发企业承包,租赁经营,股份经营,联营等案件;由于市场的全...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托管经营是德国政府在东西德统一后,针对东德那些濒临破产、拍卖不成的国有企业实行整顿再出卖或破产,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渡性措施。企业托管经营是指委托主体通过契约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期限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受托主体,从而实现财产经营权和处置权的有条件转移。换言之,就是通过契约形式,受托主体有条件地管理和经营委托主体的资产,有效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理论上讲,任何一项经营制度、经济方式乃至经济行为的产生、存在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客观的现实基础,而且还要有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笔者认为,企业托管经营之所以能够在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