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3.
刘丹 《前沿》2007,(5):218-219
中国清初的李渔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最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们的戏剧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试从戏剧的选材、结构和因果关系三方面比较两人戏剧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郁源的"感应美学"是针对"反映论"而发,在行文时为求概念使用的对应性,也往往称"感应论"。它运用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法、理论学说和概念范畴来构建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感应关系,其哲学思辨和学理求索已溢出了认识论的限囿,对于"反映论"实现了超越,显示了强大的生长性和未来性。从中国古典美学之中提炼出感应论,一个重要的意图在于解决文学本质的问题,而他提出以心物感应或主客体感应的双向互动关系取代反映论的单向决定关系,形成了探讨文学本质问题新的方法论视野,今天看来仍不乏重要的理论价值,显示了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而这一点,正是今天应该大力倡扬和标举的。  相似文献   

5.
"感应美学"作为新时期中国美学中一种新的体系建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它以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特有范畴"感应"作为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石,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个范例;二是它在考察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时,用"感应"取代"反映",更辩证地说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为重新认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中国视角;三是它跳出现有美学体系,从"感应"的途径探讨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对其进行了更恰当的描述,为多角度研究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晓雪 《前沿》2010,(18):174-176
广告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性和中心地位,对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既要尽量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审美情趣的期待,又要时刻关照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7.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世界华语剧场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戏剧作品在对台湾社会生态“乱象”的讽喻中,彰显出隐喻性和结构性的交织、荒诞性和严肃性的互文、喜剧性和庄严性的变奏的戏剧审美理念,表达出对当代两岸政治文化场域的独特读解与阐释:在这一场政治文化社会“乱象”之“病”里,“药”就是隐喻在碎裂的戏剧结构中的和谐与统一;就是沉淀在戏谑的轻浮中的严肃和宏大。这是台湾文化在对中华文化寻根、追溯、汇融、对语的过程中,对自我话语和个性的隐秘阐述,但其“趋同”的美学意象建构是明晰而笃定的。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美学是辩证认识犯罪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遗憾的是 ,在传统思维的美学模型中 ,人们对犯罪审美现象视而不见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意无意地否定犯罪审美现象的存在。事实上 ,犯罪审美心理广泛存在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过程之中 ,其审美认识的呈现与感染、激励、发生等美学心理密切相关。任何犯罪都离不开犯罪心理动力的激发控制 ,犯罪心理唯美的逻辑动力主要表现为三种心理状态 ,即惬悦烙印心理、感兴惯速心理和复现模景心理。  相似文献   

9.
李晓娜 《求索》2012,(10):124-126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浪漫美学传统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他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强调创作的自由性,感悟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描写爱欲与死亡的心灵挣扎。村上塑造了具有的魔幻直观性、神秘性、超验性的异质人物,体现出浪漫美学想象力的敏锐、怪诞和神奇,表现出都市文明中生活的现代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医生习惯于给病人开动辄几百元上千元的大处方,有些医生明里暗里通过处方拿“提成”的当下,王争艳却经常开出小得不能再小的“两毛钱处方”,她的选择似乎显得特别地不合“时宜”,然而又特别地契合了社会公众对白衣天使和良好医疗服务的由衷期待。王争艳用她的“两毛钱处方”,以她对患者的殷殷关怀之情和堪比“父母心”的深切体谅,完美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2,(18):33-33
20年来,她以孝为先,以爱为重,诠释“责任”的真谛,成为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好职工、好党员”。她,就是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转向架车间工人李建珍,共产党员,高级车工,技术能手。  相似文献   

12.
普列汉诺夫在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社会心理引入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了社会结构"五层次论",阐明了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社会意识的内在构成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特别强调了社会心理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左少峰 《求索》2011,(12):138-140
实践美学与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发展息息相关。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中国实践美学发展的一个缩影。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是李泽厚实践美学萌发时期,它侧重从社会历史实践角度探讨美的本质问题;七八十年代,李泽厚实践美学侧重主体性实践美学体系的建构;80年代末至今,实践美学呈现出多元化“后实践关学”的发展格局。将李泽厚实践美学放入20世纪后半叶中国关学,甚至世界美学发展的语境中,对实践美学的维护、质疑与颠覆具有重要意义。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发展过程,展现出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学术氛围的活跃,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的、中国的各种思想资源被借鉴并纳入实践美学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3月23日下午,浙江省兰溪市委宣传部部长、兰溪李渔研究会会长刘成芝一行走进北京百度总部,要求纠正百度"李渔"词条中李渔生年的谬误。  相似文献   

15.
孔晓飞 《前沿》2008,(9):181-183
本文探讨了“大音希声”(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原义是对有声之“五音”的否定,最完善最完美的“道”之“大音”是无声的,需要借助我们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把握。)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思考了其所蕴舍的音乐审美意义,希望能以此启迪人们探索“音声”之道,进行所有的艺术创新,从而感染人、启迪人。  相似文献   

16.
李军锋 《青年论坛》2010,(5):128-130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尚奇"是一种悠久的传统,并形成尚奇观理论。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清代李渔小说集《连城璧》《十二楼》的人物形象和题材内容之中,同时在小说的艺术手法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展现。这也是李渔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小说家的显著地方,也是他突出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西方环境美学与中国生态美学有着基本共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西方环境美学是中国生态美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参照与资源.虽然两者在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字意、哲学内涵与传统文化继承上还是有着某些差异,但两者的联合与互补能够促进当代美学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军海 《理论月刊》2010,(10):48-52
我们对"肯定美学"有一定的误解,"肯定美学"与"批评美学"相对,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它强调对自然的一种热爱与尊敬,强调对完美自然的一种信仰。作为一个美学论题,它所反对的自然审美观念是"如画";作为一个伦理学论题,它所吁求的是一种德性伦理。卡尔松的贡献就在于,科学世界观对肯定美学提供证明。只要我们还持有科学的世界观,卡尔松的科学证明就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后期 ,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艺理论。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的代表作《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书的解读 ,阐述了姚斯接受美学的贡献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荒诞派戏剧表现出强烈的“反戏剧”特征,即反现实反思想、反人物性格、反情节冲突、反语言。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冲动源于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只有通过“反戏剧”本身从而达到戏剧的自律才能最终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命题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反”是为了彻底的否定现实,另一方面“反”的方式即自律使戏剧与现实的距离越拉越大,从而面临体制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