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在科学的方法论前提下,对作为主体实践的“理论先导”的自觉和自信,对由主体实践孕育而成的“理论抽象”的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实践体现,是增强实践自觉和实践自信、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 ,“基本原理”、“基本经验”和“文化传统”融为一体 ,“本质统一性”与“模式多样性”辩证统一 ,“客观有需求”与“主观有能力”交互作用 ,“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辩证发展 ,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动态对接 ,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演进内在联系 ,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互为因果 ,以及防止“两种倾向”和反对“两个教条主义”等基本规律。从规律层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是我们坚持好、发展好和创新好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甘肃理论学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支持学术创新,恪守学术规范,逐步形成了“前沿多元前瞻,积极务实求真”的办刊风格。党的十九大以来,本刊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围绕“大政治”布局,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社会学、经济理论与实践、当代法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阐释。  相似文献   

4.
《甘肃理论学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支持学术创新,恪守学术规范,逐步形成了“前沿多元前瞻,积极务实求真”的办刊风格。党的十九大以来,本刊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围绕“大政治”布局,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社会学、经济理论与实践、当代法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李刚 《思想战线》2024,(1):16-23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第二个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维度。通过历史和现实分析,“两个结合”在理论创新中展现的世界观,体现为立足现实、立根中国的实践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同时,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环环相扣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理论观包括: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什么是理论”;从理论素质与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出发,提出“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从理论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出发,提出“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一理论观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作用 ,他在“五三一”讲话中指出 :“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 ,以实践来检验一切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 ,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指导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后勤工作中 ,理论创新是先导 ,而落脚点要放在实践创新上。尤其是机关后勤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 ,机关领导和干部职工看的是“实事儿” ,要的是“实绩” ,评的是“实效”。因此 ,一定要注意…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06,(1):54-54
为了及时总结提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从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在全省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与先进性建设”征文活动。这次征文活动的主题为“先进性教育与先进性建设”。围绕这一主题,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上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指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永不自满 ,永不懈怠 ,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也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实践经验是基础 ,理论创新是先导 ,两个方面紧密结合 ,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经验 ,又会为新的理论创新提供客观基础 ,迫切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进而为实践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中国现实的科学定位。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和成就,都是和我们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分不开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是一种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推进的一种符合时代特征和客观实际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共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这是顺应时代之需、发展之需、人民之需的重大举措,下城区教育局党委深入研究和诠释这一目标在教育范畴的现实要求和实践路径,创新党建工作新领域,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对民办教育党建工作进行探索。民办教育党建之所以能“新”,主要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创新”和“出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李飞燕 《理论月刊》2004,(11):27-29
邓小平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有:理论创新必须有两大目标,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共同富裕”;从而也必须符合两大标准,一是生产力标准,二是人民利益标准。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的支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理论创新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还要求有民主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毕节发展的定位从“试验”升级到“示范”,主题升级为“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新三大发展主题为统一战线工作理念与实践创新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助力将试验区建设成示范区,统一战线应明确“示范区”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抢抓新阶段发展新契机,奋力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锦菊 《湖湘论坛》2004,17(5):9-1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途径 ,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又是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第三个伟大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相结合的智慧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凸显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超领导艺术和创新艺术。  一、与时俱进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非理论与实际的简单、机械相加。“结合”是具有丰富哲学蕴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念。“结合”具有“发…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江泽民提出了系统的关于创新的基本理论。这不仅深化了对创新的理论研究,而且推动了创新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做出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实现的又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自我超越与创新。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当代实践,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邹东涛 《半月谈》2001,(16):23-2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真正来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已经在一系列传统理论上进行了突破、发展和创新,而对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则一直视为“雷区”,避而远之。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个不断吸收新实践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创新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0.
葛荃 《人民论坛》2014,(6):13-15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当代中国国情与特色,借鉴域外文化的适用内容,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设计与实践,提供正当性与合理性阐释,构建其集继承与创新为一体的政治价值系统。这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成功,即意味着政治文明东方范式和“中国话语”的达成。这就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