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上回说到北非国家利比亚一夜之间变幻两重天,从2月发生骚乱以来,其社会动荡已经发展成为内战,并在西方的武装干涉下激化、升级,数以千计的平民在冲突中丧生,曾经美好的家园废墟成片。"阵风"、"幻影-2000"战机在北非上空呼啸,"战斧"巡航导弹撕裂地中海空气……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3月19日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此次军事打击,距2003年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事同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整整8年。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  相似文献   

2.
2001年岁末,美军集结重兵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围困在阿富汗南部托拉博拉山谷,从空中和地面轮番发动猛烈进攻,使得拉登命悬一线。但他最后却用了一个简单的骗术就躲过了美军先进的监控设备,成功脱身。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前前后后,为了寻求支持,千方百计发动宣传机器,干预和控制新闻报道,其一向标榜的所谓新闻自由从中可见一斑。一、战前极力营造舆论环境为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美国加强了对国内媒体报道的控制,预设宣传基调、营造舆论环境。一是将萨达姆描绘成美国人民的头号敌人。“9·11”事件后,美国公众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保卫国家安全”上来。美国加强了“爱国主义”的宣传,将萨达姆描绘成美国人的头号敌人,是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据美国《纽约时报》2003年4月20日报道,早在2002年夏天,布什总统的主要顾问们就开始小心策…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流亡在阿富汗的沙特大亨本·拉登被列为主要嫌疑目标,这不是偶然的.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  相似文献   

5.
张家栋 《学习月刊》2011,(13):43-44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60公里处,击毙了与美国斗争近20年的基地头目本.拉登。拉登的追随者先是不相信,后是震惊,随后是扬言要进行大规模报复。本.拉登自己也在录音中威胁,  相似文献   

6.
10 年前,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旨在颠覆萨达姆政权的战争。10 年过去了,伊拉克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和一些美国家庭的创伤始终难以愈合。虽然伊战已经过去10年,但现在的伊拉克,国内政局动荡,百姓一直生活在恐惧与悲伤之中……伊拉克人不满现状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旨在颠覆萨达姆政权的战争。10年后的现阶段,阿拉伯媒体连篇累牍地刊发纪念文章,剖析这场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幸。伊拉克《晨报》副主编阿巴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伊拉克战争是不应该发生的,战争不但使美国损失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美国决定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就提出了"倒萨"的议题.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推翻萨达姆政权,清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恐怖主义,在伊拉克建立一个"民主、开明"的政权,就是其战略目的.但我们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美国以反恐为目的"倒萨",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萨达姆同恐怖组织有联系的确凿证据;美国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目的"倒萨",但联合国核查小组也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明显痕迹;美国说伊拉克"邪恶"、萨达姆"独裁",但按照美国的标准,世界上"邪恶"、"独裁"的政权多着呢,为什么先要"倒萨"呢?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片     
备忘录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回顾(三) 5、时间:2003年5月23日。主讲: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钱海皓研究员与外国军事研究部傅立群研究员。讲题: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背景: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开战,只用19天即攻陷首都巴格达。美国依靠高科技战争,于海湾战  相似文献   

9.
时事测试     
1.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深入学习( )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A.李国安 B.汪洋湖 C.郁建兴 D.郑培民 2.伊拉克首都( )于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响起爆炸声。美国和盟国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20日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4周年的日子。4年过去了,这场战争留给今天伊拉克人的依然是冲突、流血和哭泣,美国在伊拉克亦深陷困境,遭到国内外的强烈反对。此前的2007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世界瞩目下,正式公布对伊拉克新政策,其要点是:向伊拉克增派215万人的作战部队和7000人的支援部队,以帮助平息伊拉克的教派冲突、巴格达内外的暴力活动;要求伊拉克马利基政府承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1.
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美国一意孤行攻打伊拉克,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对付遭受多年制裁的伊拉克,胜负已无足谈论。可是,美国也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场战争仍将是一场艰难的战争,结果可能是鲸吞不易,消化更难,等待美国的决不会是一路凯歌。缺乏攻伊的正当理由说美国鲸吞伊拉克不易,首先是说它缺乏攻伊的正当理由,对伊开战遭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美国说它之所以要打击伊拉克,是因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不安。从2004年夏至2005年初,先后发生两起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劫持,即震惊中外的“人质事件”,一次发生在2004年4月11日,7位中国公民在由约旦赴巴格达途中,  相似文献   

13.
聚焦塔利班     
2001年9月11日,是美国人民的灾难日,也是世界人民的恐慌日。“双仔塔”的轰然倒塌已成世纪绝响,带给人民的心灵震撼却难以迅速平复。美国认定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包庇该事件的头号嫌疑人恐怖大亨本·拉登,并于10月8日起对阿富汗进行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打击。那么,已成为世人关注焦点的塔利班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伊拉克得手后,又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基地恐怖主义分子关系密切为由,扬言要发动对伊朗的战争。然而,由于伊朗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都优于伊拉克,所以,如果美国发动伊朗战争,决不会像在伊拉克那样轻易得手。美国如果利用伊拉克战争胜利的余热来攻打伊朗,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美国一旦发动伊朗战争,必将遇到诸多困难。一是经费不足。美国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后,国库已经空虚,无法再耗费亿万美元来进行伊朗战争。美国目前约有13万军人驻扎在伊拉克,每月开支为40亿美元。据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即使美国将来大幅度减…  相似文献   

15.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流亡在阿富汗的沙特大亨本·拉登被列为主要嫌疑目标,这不是偶然的.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  相似文献   

16.
时平 《发展论坛》2003,(5):75-76
今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大举入侵伊拉克,拉开了对伊战争的序幕。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进攻,除了有其明显的政治背景外,也有其深刻的经济因素。美国政府为摆脱经济陷入低迷困境而采取的政策举措,大多没能取得明显的成效(一)大规模减税迄今未能促使美国消费者大幅度增加消费开支,市场依然疲软甚或萧条。消费开支占美国经济的2/3,它的增减主导美国经济的走向。增加消费开支是历届美国政府应对经济下降或衰退的政策重点,也是推迟或尽快摆脱经济衰退的最重要出路。布什入主白宫的头一年,正碰上美…  相似文献   

17.
在2003年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最后通牒"式的电视讲话后,全世界的人都意识到,不管各国怎样"反战",战争还是来了.伊拉克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阿里度里说了一句话,令人十分感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统命令另一个国家的总统离开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问:编辑同志,您好。2014年8月8日,美国开展了针对ISIS武装的空袭,空袭还在继续,近日ISIS组织又叫嚣要血洗美国。这一切让ISIS名声大噪。请问,ISIS组织是什么?湖南读者:陈先瑞陈先瑞同志,您好!ISIS是个有逊尼派背景的起源于基地组织的极端宗教组织,全称是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缩写为ISIS),其头目巴格达迪号称"真正接替本·拉登的人"。ISIS最初在伊拉克规模小、实力弱,被伊拉克政府军打败后逃到了叙利亚,在叙利亚发动若干次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布什9月12日在第五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称:"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是一个与日俱增的严重危险."伊拉克政权的所作所为对联合国的权威构成了威胁,也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美国决意要用军事手段摧毁这个政权.布什政府执意要用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果真是为了世界和平吗?回答是否定的.笔者认为,美国之所以执意要攻打伊拉克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概括起来有下述四个需要.  相似文献   

20.
田申 《党课》2013,(18):97-101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以及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出兵打响了侵略伊拉克的战争,最终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并在伊拉克建立了新的民选政府。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