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浩 《法制博览》2013,(3):85-87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是德国物权行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德国学者普遍认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具有保护交易安全的机能。对于善意取得制度,通说认为其源于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规则。两者都现实地发挥着维护交易安全的效能。但两者的关系如何,学者们看法不一。物权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都有各自独特的制度构造,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它们在功能上是能够实现互补的,在制度上也是能够衔接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授权行为无因性与表见代理在保护相对人利益的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重合,授权行为无因性的适用范围与功能显著大于表见代理.但表见代理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二者在适用范围、功能及路径上所存在的显著区别,使二者具有并存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严慧  刘辉 《法制博览》2023,(35):91-93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后果,即行为人因无效合同而取得利益的,有返还的义务,该返还请求权性质不仅取决于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还取决于是否支持合同无效后所有权会发生复归。本文认为,所有权在合同无效后不应发生复归。因此无论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返还都指向不当得利返还而非原物返还。  相似文献   

4.
高蕊 《法制博览》2023,(7):127-129
《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实际上在表见代理的行为之外,独立确立了一种职务代理制度。但基于法律文字性的理解不一,不完整的表述导致了文义理解的偏离。本文旨在通过对“代表”和“代理”权源的探究,对《民法典》前后文进行体系分析,提出法定代表人、非法人组织负责人不应适用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此外,作为一类特殊的“代理”模式,建议将该法条进行适当的调整,作为代理制度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加以规定,方能更好体现民法的周延性。  相似文献   

5.
汪洋 《法制博览》2023,(36):7-9
公司行为需要公司法予以规制、调整和保障,公司的发展需要公司制度的支撑。我国2021年12月公布的《公司法(修订草案)》引入了授权资本制。在公司法运行的长期实践中,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不同的公司制度,包括法定资本制、折中资本制以及授权资本制。本文将通过对这三种资本制度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盼读者更明晰授权资本制与法定资本制之间的差异,为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的授权资本制度的选择和适用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瑞 《法制博览》2023,(29):64-66
票据无因性是票据制度最核心、最首要的性质。票据无因性是社会信任的体现和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在时间空间隔离的双重作用下的必然导向。对于《票据法》第十条,笔者认为“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割裂了票据无因性。背书连续性是认定持票人是否正当权利人的标志,但法官要综合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来识别票据权利人。民间贴现不能被认定为是合法的基础关系,尽管《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已经对民间贴现的法律效力作出了规定,但是其禁而不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更引人深思。严监管的高压态势不是我们打破票据无因性的借口,对票据的无因性与交易安全之间的关系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国际组织正式制度和组织文化处于不断演变的进程中。对国际组织变革规律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结构、施动者、变革机制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围绕国家中心主义和国际组织中心主义两大路径,形成了诸多中层理论。在国家中心主义路径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制度竞争、委托—代理等理论将国家视为国际组织变革的关键施动者,认为不断变化的国家利益和国家间权力博弈可推动国际组织制度设计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析了国家推动国际组织改革的策略选择问题。国际组织中心主义路径则将组织文化视为决定国际组织行为的结构性因素,重视国际官僚的施动性。理念流动、认知演化和官僚政治等国际组织内动力机制能推动组织文化变革。上述研究使人们对国际组织变革逻辑有了较全面认识:若想推动国际组织深度变革,就需整合来自国家、国际官僚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变革推力,并同时重视物质和观念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组织正式制度和组织文化处于不断演变的进程中。对国际组织变革规律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结构、施动者、变革机制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围绕国家中心主义和国际组织中心主义两大路径,形成了诸多中层理论。在国家中心主义路径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制度竞争、委托—代理等理论将国家视为国际组织变革的关键施动者,认为不断变化的国家利益和国家间权力博弈可推动国际组织制度设计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析了国家推动国际组织改革的策略选择问题。国际组织中心主义路径则将组织文化视为决定国际组织行为的结构性因素,重视国际官僚的施动性。理念流动、认知演化和官僚政治等国际组织内动力机制能推动组织文化变革。上述研究使人们对国际组织变革逻辑有了较全面认识:若想推动国际组织深度变革,就需整合来自国家、国际官僚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变革推力,并同时重视物质和观念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潘爽 《法制博览》2022,(5):127-129
德国保安处分理论基础向来有现代学派和古典学派的理论之争.古典学派的观点是,人被认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有权选择为或不为某一行为,并且对其自由选择所实施的行为负责,支持"纯粹的刑罚论",保安处分与刑罚是泾渭分明的.现代学派认为,犯罪原因并不仅仅只是由行为人的自由意志所引起,认为存在着与刑罚并列的另一条路径——保安处分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第三人的范围是第三人制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既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又包括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不同,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权责分配与监督制衡,公司治理依托公司机关进行,我国目前的“三会”制度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股东会职权授权董事会行使的现实需求。股东会职权分为法定职权和章定职权,应当有条件地允许向下授权,允许将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及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股东会职权向下授权,由董事会代为行使。如股东会法定职权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则公司机关不得创设与其相悖的章定职权或通过章定职权直接对其予以更改,法律明确规定的红线范围内的事项不能通过章程授权。概括授权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应避免概括授权,如需概括授权的,应明确授权的期限、事项及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 ,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矛盾 ,进而提高企业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不断扩大,代理制度也随之逐渐的发展起来。在现代商品化经济中,无论是在民法还是在商法之中,代理制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分别介绍民事代理及商事代理的相关概念和适用范围,分析民事代理与商事代理在特征、依据、目的、资格及主体方面的区别,借此为完善我国民事代理和商事代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志 《法制博览》2023,(13):67-69
期待权理论发源于德国,我国涉及物权期待权的司法实践突显相关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均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本文将以我国物权期待权基本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德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立法与实务,结合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特别是《执行异议与复议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实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适时提出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完善的建议,以期对统一司法裁判尺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朱凯超 《法制博览》2023,(33):73-75
2021年《公司法(修订草案)》引入授权资本制,开启了新的《公司法》资本形成制度变革。境外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授权资本制已得到广泛应用。授权资本制引入后,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选择,并根据制度特点相应调整公司章程以及灵活使用股权激励工具。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和国家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德国统一后政治文化发生变化,并对德国外交政策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坚持和平与反军国主义的安全防卫政策,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睦邻关系的发展。统一后德国政治文化对其外交政策选择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德国政治文化本身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即坚持多边主义与坚持反军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影响了其和平主义与文明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创新,从国家主权、政党政治制度、中央政府体制、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多个方面重新塑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这种创新是积极而稳妥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促进,坚持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道路.  相似文献   

18.
韩伟 《法制博览》2013,(10):246+230
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动产,进而扩大了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作为非因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重要类型,交易相对人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合法享有对抵押物的抵押权,但当抵押物毁损灭失时,善意抵押权人是否可依《物权法》174条的规定,与所有权人自身设定的抵押权一样,优先于抵押物真正权利人对抵押物的代位物优先受偿,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研究”一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通过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在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成、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搞清德国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延绵不断的思潮,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运动,作为一种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颇有生命力的体制结构要件的来龙去脉,剖析这一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和某些政策主张的合理之处。由于德国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的工人运动在国际共运史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由于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渊源早、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刑法现代学派理念浸淫下,德国立法机构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创立与发展了独立的青少年构罪制度体系。基于该体系视角,青少年犯罪被视为由教育缺陷引发的社会现象,因此"教育优先于刑罚"成为青少年构罪标准的主旨。在制度构成层面,行为构成要件、过错性标准、有责性标准组成德国青少年构罪标准三大支柱。德国法学界与实务界借鉴青少年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细化与解析了三大支柱的内容。在青少年构罪标准厘定罪与非罪界限的前提下,构罪司法规制机制为规制青少年犯罪行为明晰规定了独特司法机关与多元应对方式,从而为矫正与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提供程序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