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在服务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做好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毕业生到德清创业的招聘工作。大力发展网上人才招聘,开展“人才招聘服务周”和“乡镇、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启动人才公寓建设工程,为在德清工作且在本县暂无住房的人才提供周转住房。结合县“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系列服务,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开展为硕博士服务“六个一”活动,在县属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咨询专家团,发放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绿卡。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浙江人事》2008,(8):47-48
宁波市海曙区创新服务模式,在重点企业集中的商务楼宇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是:掌握楼宇内企业人才基本情况、高层次人才状况;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及时了解企业及人才需求;提供企业、人才所需及可行的人才服务;及时宣传各类人才人事政策;根据需求开展各类人才活动;协助人事部门完成其他楼宇人才服务工作;定期向街道通报楼宇人才工作情况,接受楼宇内企业及人才的监督和评议。  相似文献   

3.
李双 《浙江人事》2007,(3):33-33
一是政策激励机制。制定了《镇海区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实施办法》、《关于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政府特殊津贴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以创新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构筑人才优势,全区人才总量与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24870人,占户籍人口的11.3%,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99人。  相似文献   

4.
一是加快建造人才公寓。2006年,市本级及新昌、绍兴县都相继实施了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市区已建成使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人才公寓共1140套,在建500套,加上正在规划设计中的1400套,至2008年6月份,市区预计将建造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共计3000余套人才公寓,首批投入使用的80套人才公寓得到了企业、人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一、着重引进和培养我市各类紧缺人才和技能人才 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一要按照加强宏观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要求的人才宏观管理体制和制度;二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切实把党管人才的大政方针具体转化为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的政策法规,并认真贯彻实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乐婷婷 《浙江人事》2009,(12):31-31
创新人才奖励措施。近日,海宁市颁布施行了《海宁市关于加快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创新人才奖励措施。该《政策意见》首次提出,将对人才培养的奖励提升到和人才引进奖励一样重要的高度,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现有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对企业培养人才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相似文献   

7.
一是以创新型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115人才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切实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圈内外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引进日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表彰力度,组织开展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提高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标准。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帮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  相似文献   

8.
徐兢 《浙江人事》2009,(1):33-33
一是健全招聘信息平台。认真办好临安人才网,完善“企业一人才需求”数据建设,与杭州人才网及五个区县市联网,实现网上信息共享;办好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及时为企业招才免费提供人才信息和人才推荐服务。建立完善企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人才信息库,目前人才库各类人才登录40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事》2009,(3):33-33
1.适应转型需要,多管齐下“引才”。一是紧贴企业需求组织各类招聘。2008年2次组织40家企业到人才密集地开展专场招聘,引进企业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同时举办好每周才市和各类特色性专场招聘;二是依托网络集聚高层次人才。联合50所高校就业网和50家知名人才网站举办大型网络引智活动,推出年薪5万以上的职位513个,吸引1000多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聘;三是加强合作柔性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10.
陈言 《浙江人事》2008,(4):16-16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犁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柔性引进国内各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团赴市外开展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活动。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建立人事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举办2008年温岭市第二届校企人才合作恳谈会,组织全国近50家大中专院校与我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洽谈。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一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把“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人才政策资源适当向企业倾斜,形成有利于人才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在人才供给数量、内在结构和整体布局上,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对接,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各类人才向强优骨干企业集聚,重点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能力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加大三个力度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回归工程”,根据产业提升的需要,引进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研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按照文化名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引进规划人才、高教人才、卫生人才、文化人才,推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骏 《浙江人事》2008,(9):22-23
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经济形态,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内涵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宁波市的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江东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和“服务立区”战略,大力发展楼宇企业。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加快楼字企业人才集聚,为实现江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深入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围绕嘉兴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形成各类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在组织举办好各类专洽会、网上招聘、外出招聘等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引进等有效措施,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深入实施接轨上海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区域人才合作。全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力争突破2万人。修订完善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办法,加快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集聚。开展继续教育网上培训考试,办好各类高研班和高新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温岭市立足本市实际,坚持实施人才强企、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服务非公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非公企业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增加,止2006年底已达到4.80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3.79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是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水平。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切实办好各类人才招聘会,进一步改善人才资源结构,大力引进经济建设中紧缺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加强与留学人员的联系,大力吸纳海外留学人员来桐创业、为桐服务。加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以人才公寓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学术探讨,促进人才问的相互交流和对桐乡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培养村(社区)大学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前两次公开招聘的基础上,组织第三次公开招聘8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着力打造“服务人事”。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创新的需要,着力引进纺织机械、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创新型人才,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在上海举办较大规模的人才招聘活动,加快“网上大学城”人才智力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开展人才智力合作交流活动,不断满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智力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孙丽 《浙江人事》2008,(10):31-31
椒江区针对该区非公企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人才服务组织极为稀缺,各类人才服务工作很难开展的问题,探索建立了人才服务中心,取得了良好成效。 1.创新载体,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一是开设人才大讲堂。服务中心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各类讲座,并要求团体会员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主题讲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德市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目标,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搭建完善人才引进平台,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江苏省昆山市最大的财富、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铺就了“昆山之路”。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亿元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提高载体孵化功能等举措,建设人才高地。推进自主创新。截至2009年底,全市大专以上人才总量超过19万人.1人人选国家千人计划,17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6人人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0人人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