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的使命是协调冲突、创造秩序,其力量体现为公共权力及其运行。因此,人们通过建立使公共权力得以确立和运行的制度体系来建立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扮演了重要的力量。现代国家的发展使提升和整合文化成为重要内容,将文化塑造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使国家治理融于文化塑造之中,必将成为民主时代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对社会的综合治理。这引发了学者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的相关思考。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治理手段,虽然并非是现代社会的常规国家治理方式,但却在中西方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国家治理中的文化因素入手,考察文化引发治理困境、促进治理转型、达成治理优化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3.
4.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制是治理中重要的概念和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的主体、社会领域的问题以及社会治理的价值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们应以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理顺政社关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基层自治和底层参与、创新社会矛盾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等途径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化思维与文化方式,也是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必然导致以下结果:国家发展方向的确认、社会进步的目标锁定产生革命性意义;文化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大体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目标、规划更加科学有效。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重要补充;中国梦是崇高目标。在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执政者应当是文化的行家里手;以文化思维思考、观察、解决问题应当成为各个层次执政者一种潜在的意识;要统筹兼顾,善于“弹钢琴”;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介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以文化思维与方式评判国家治理的绩效标准为:人民群众精神素质明显提升、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的明显显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全民族精诚团结、国家认同感的明显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东 《人民论坛》2020,(1):44-45
治理能力和文化底蕴互为表里、相互影响,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文化、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色革命文化、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他国异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炳芳 《传承》2010,(24):10-11
红色文化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和不朽的伟大民族精神。河北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本源、以慷慨悲壮的燕赵风骨为文化底蕴,在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历程中孕育发展而来,成为我党优良传统和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9.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其对国家治理规律、治党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特别是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鲜明地展现出科学性维度。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存在决定治理,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治理。中国社会治理的目的不在于对社会管理技术名词上的革新,即"统治""管理"向"治理"的飞跃,而在于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稳健发展,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利益。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和全球化情境下,谋求做到国家、政府"治理社会"向国家、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相互治理转变,将社会治理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13.
佟德志 《人民论坛》2014,(5):6-10,23
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后,“治理”一词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科技、技术、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成为认识和理解世界发展形势的一个有力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15.
刘伟  何頔 《学习与实践》2023,(9):20-29+2
国家自主性是影响现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由于一些领域国家自主性的失衡,导致国家治理体系中出现了治理主体发育不成熟、治理维度间衔接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内在问题,还伴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在规制权力和保障权利、资源再分配、统筹协调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的不足。展望未来,中国的国家自主性需要在以党建引领培育国家治理主体、以机构改革优化国家治理结构和以数字治理革新国家治理理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重塑性发展,理顺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疆域作为国家占据或控制的地理空间范围,是国家形成和国家活动的基础,并反过来支撑着国家的发展。然而,国家的疆域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态。国家的疆域也会因为各种无法回避的因素的作用而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样的疆域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置,便会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迟滞国家的发展,甚至把一个国家拖垮。因此,国家拥有或获得了疆域以后,必须运用国家力量并广泛动员资源来对疆域进行治理。疆域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疆域治理是中国的崛起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疆域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问题,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这既是我国治国理念的重大转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核心是提高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为此,我国在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其对国家治理规律、治党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特别是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鲜明地展现出科学性维度。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有独特优势的。其独特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防范利益集团的影响,使治理体系始终能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促进的优势发挥出来;扎根中华大地,能够内生演化和不断进步;强调依法治国,能够在法治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任勇 《长白学刊》2010,(3):146-151
在社会运行层次上,社会资本是作为沟通个人与制度的中介而存在的。要实现其有效性。必须重视信任建立和文化资本的应用。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当代民族国家俸系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就成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