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恩平 《前进》2005,(6):32-3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改革加速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我国就业问题日趋复杂、严峻。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流动规模加大,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从1979年的0.44降到2000年的0.10,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使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绕不开的就业重压。在探索和拓展各种就业渠道、就业岗位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门槛低、市场化程度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行业门类庞杂、就业包容性大等特点,更以其在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城市贫困、促进城市化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2.
广东城镇女性灵活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已在广东城镇在业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用工形式、就业部门、工作时间、求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灵活就业在为女性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满足不同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就业选择自主权的同时,也使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大多数女性的职业收入、职业层次偏低,劳动权益和社会生活保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调节和保护妇女灵活就业的重任并承担风险;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担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组织妇女进行社会化就业;广大妇女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就业管理中,可以从更新高校毕业生择业工作观念、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载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分级分类就业管理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是经过长期探索和发展而形成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类型的不断丰富,各种非正规就业正日益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出多种形式并存、多种渠道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妙荣 《前沿》2010,(12):176-178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大学生的软实力决定其就业的竞争力。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南振中 《中国人大》2008,(24):14-14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正值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也出现了大批农民工提早返乡再就业的现象。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这个冬季牵动着人们的心。对此,如何按照中央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的要求,做好当前的就业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特刊发四位委员的短文。他们作为教育、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是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前,在就业压力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5):40-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与不健康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俊三  陈静 《理论月刊》2006,(12):186-188
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与健康的就业心理,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就业价值观的偏差,会带来情感上的分离和行为的偏离,影响就业的心理健康,并导致就业不成功。本文从大学生所处的改革环境出发,重点就不成功就业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不健康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乔传秀 《中国人大》2008,(24):13-14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正值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也出现了大批农民工提早返乡再就业的现象。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这个冬季牵动着人们的心。对此,如何按照中央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的要求,做好当前的就业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特刊发四位委员的短文。他们作为教育、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赵文 《青年探索》2014,(3):77-81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宣传》2009,(2):13-1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期,有关部门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教、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各媒体要认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一是大力宣传国家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突出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失业问题、城镇低学历青年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董平  张玉玲 《人民论坛》2014,(10):170-172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市民化,研究他们的就业心理承受力困境、就业待遇评价力困境、就业法律诉求力困境、就业路径选择力困境、就业环境适应力困境,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问题不能单靠国家的制度和规范,还必须从身份认同感的培养、利益相关性的和工作适应性的自我调节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和地区逐步放宽来华留学生就业政策。伴随着就业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来华留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文章以中南大学为例,通过阐述来华留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提出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来华留学生能力提升路径,有效推动来华留学招生、培养、管理与就业全过程一体化教育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失业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特别弱势地位的一部分特殊困难群众的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难点所在。这个群体在就业上必须依赖政府提供就业援助。本文以武汉市武昌区为实例,研究具体承担就业援助工作的城市政府在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就业援助所面临的新的情况、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解决问题的可选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9.
沙勇 《群众》2015,(2):5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我国关于就业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新的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使得以往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就业问题。一、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已有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相应地创造更多的新生就业岗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拉动就  相似文献   

20.
青年就业问题的视点校正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锐 《青年探索》2005,(6):48-52
在青年就业问题上,无论是理论、媒体的关注还是政府的制度设计,都存在着过于关注大学生的偏向。青年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素质型、心理—观念型、机会型、信息型和制度型障碍等五种就业障碍,而大学生与一般青年相较,其就业障碍主要源自主观原因,一般青年则在就业时受到更多的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在青年就业问题上,必须校正被偏移的视点,在制度设计上更多地关注和关心一般青年,以服务为核心理念,以保障为主要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