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在当前法治与人治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单纯的法治,也没有过单纯的人治,任何统治阶级总是把法治与人治结合起来;有的同志甚至作了一个形象比喻:法是武器,人是战士,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好比武器同战士的关系,因而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时期,我们既要实行法治,也要实行人治,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哲 《中外法学》1997,(2):41-47
<正>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和积极性”,并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1996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针”。他强调“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必须“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而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对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问题提到了相当高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忽视法治实行人治造成的深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依法治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国同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人治与法治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从来就没有过单纯的人治,也没有过单纯的法治,任何统治阶级都是把人治与法治互相结合起来进行统治。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也要既实行法治,也实行人治。  相似文献   

4.
六月十一日,北京市法学会和中国法律史学会联合举行学术讨论会,继续探讨人治与法治的问题。在这一天的讨论中,有十二名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与首都法学界以前就这个问题进行的讨论一样,大家的看法依然分歧很大,几种不同的观点还是争论激烈;有的坚决主张实行法治,反对人治,有的认为单纯的“法治”从来未曾有过,因而主张实行人治与法治相结合;也有反对使用“人治”与“法治”这类概念的,只赞成采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样的提法。不论哪种观点,都认为自己持  相似文献   

5.
<正> 人治与法治的讨论正在法学界深入开展。在讨论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法治论,明确主张坚持法治,反对人治;二是结合论,主张兼收并蓄,熔人治与法治于一炉;三是取消论,认为人治与法治的提法不确切,应当抛弃这两个口号。虽然还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就作者所见)主张坚持人治反对法治,但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究竟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二者应当结合,还是干脆取消,这不仅是名词、概念的争论,而是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行使职能、进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的重大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实行经济、政治体制方面的必要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治和法治这个提法究竟起源于何时,由谁最早提出来的呢?当时提出这一命题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搞清这个问题,对认识人治和法治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去年上半年,法学界在讨论人治和法治问题时,不少同志认为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专制制度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据我查到的材料,人治和法治早在公元前5至4世纪的古希腊奴隶制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毕达库斯是提出这个问题的第  相似文献   

7.
人治和法治这个提法究竟起源于何时,由谁最早提出来的呢?当时提出这一命题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搞清这个问题,对认识人治和法治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去年上半年,法学界在讨论人治和法治问题时,不少同志认为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专制制度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即依法治国的总论,包括法治、人治与法制的概念;中外历史上对法治与人治的不同理解;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原则;依法治国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以及依法治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步云 《法学》2007,(9):27-34
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的前28年;以及从1978年到2006年的后28年。前者为法制初创、停滞不前和彻底破坏三个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社会主义的"人治"。后者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重要内容,它以1996年为界,经历了先期的理论准备和法治实践,以及后期的正式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并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样两个发展阶段。必须充分肯定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理论。从邓小平的整个思想体系看,他是主张法治和反对人治的。在后邓小平时代的领导集体中,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上,充分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法治实践上,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以及法学教育、法制宣传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关于法治与人治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法治”这一概念“不科学”,有“片面性”,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矛盾;我们既然有法制的提法,也用不着再讲什么法治了,因此主张抛弃“法治”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是实行法治、德治,还是实行人治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制度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是否能够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共产主义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本刊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第五期开辟“关于法治和人治的讨论专栏”以来,深得各方面的支持。先后收到四十余篇论文,其中赞成法治的有一半以上,有少数是赞成人治和法治结合的,也有同志反对沿用“法治”、“人治”的提法。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人治都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寻求一种最佳的治国之道。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统治者推行的治国方略基本上是人治与德治的结合,有关法治的理论的提出可说是凤毛麟角。法治理论不光是很少有人提出,甚至很少有人关注,特别为统治者所禁止。因为历朝君王都推行人治,强调君主的个人权威性和至上性,他们不允许人民违背自己的意愿,同时也不想自己被法律所规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统治者为了寻求一种长效的治国机制,在历经人治——德治后,统治者最终选择了法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治与人治之争,人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甚至被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当作一种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基本方法.但是,现代社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法治作为治国方式,这究竟是一种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以法治与人治的历史比较为题,指出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必然是一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施方略角度看,民主可区分为人治民主和法治民主两类.人治民主是社会革命后接踵而至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是正常的民主形式,只能作为通往法治民主道路的一个中介。法治民主有四项基本特征:立法民主;法律至上;限权宪法或权力受限制的政府;法律得到严格实施。今天我国处在从人治民主向法治民主过波的阶段.应当适应我国现阶段基本情况,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治传统而法治传统相对缺少的国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党的十五大提了出来,并在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定,终于使我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绝对理性的不存在,法治与人治的优劣分析得不出必然正确的结论,只能对法治所用之法和人治所依之人的相对理性进行比较。纵观法学家的理论,法治和人治作用的发挥都要以理性为精神,道德在其中的作用虽然不容忽视但绝非核心。追求理性这个共同点和人治并不等于专政的理论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在何者为主的问题上,理性的法治往往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为实行法治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对要不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问题,持否定态度的多,讳言“法治”的多。似乎“法治”是姓资的,只能为资产阶级服务,法治似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致使我们不敢问津,被伯“资”所迷惑,甚至不可自拔。虽然1979年、1988年,学术界对人治、法治问题进行过讨论,多数学者认为资产阶级法治可以吸收借鉴为我所用,主张健全法制,实行法治,并已为更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文显 《法学家》2006,2(5):6-16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等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的理论、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们对什么是法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结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美好理想,是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积极参与法治活动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行为.先进的法治理念引领、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管理社会的行动指南,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标准.所以,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阐述,以期与法学界、法律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法治的主线有四条。第一条法治主线是人治和法治。从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人治和法治的基本观念有两个:第一,我们不应该以人的变动来主导国家的命运。只有制度稳定,我们才可以保障党和国家的政策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