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案情:出狱找档案找了20年 张某是一名聋哑人,20世纪70年代初被招到某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2.
袁霞 《人民调解》2012,(12):38-39
2009年开始,江苏省昆山市王某在李某的介绍下向张某购买大闸蟹,但蟹款始终没有结清,至2011年8月20日,王某结欠张某大闸蟹款共计12万元人民币。经张某多次催讨。王某于2011年8月20日写下一张欠条:“王某结欠张某蟹款共计人民币12万元。  相似文献   

3.
一晃一年,如今到处充斥的关于毕业生找工作的报道,不禁勾起了我心中的一丝痛楚,去年至今一段曲折的找工作、转户口、转档案的经历,可谓费尽周折。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鲍某因丈夫经常很晚下班回家,怀疑丈夫与他办公室的同事张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想找机会抓住把柄。1998年10月8日,鲍某借故到丈夫的办公室,发现只有她丈夫和张某二人在室内说笑,醋意顿生,揪住张某并拖出室外,指鼻子骂她是“臭妖精”、“不要脸”等,引起单位及过路人的围观。张某哭着跑回了家。后来,鲍某又先后5次到丈夫单位去骂张某。1999年3月10日早晨8点左右,  相似文献   

5.
1995年8月,某单位事务秘书张某受单位委派,到正在开展有奖销售活动的某商场购买了1000元的办公用品,获奖券20张。张某回单位后,将有奖销售情况及所获奖券的数目如实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领导要求张某保管奖券,但未记下奖券号码。此前,张某也在该商场买了价值100元的商品,获奖券2张,但号码亦未记下。张某将单位奖券与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被告人王某多次在张某家中与其赌博,共计输了20多万元。每次赌博中,张某均赢钱。于是王某便怀疑张某在赌博中出老千,但没有证据无法找其要回所输赌资。一次,  相似文献   

7.
以纹找人,从而达到直接破案的检索方法是指纹档案的正向检索。指纹档案的逆向检索则是——用违法犯罪分子或刑嫌人员的捺印指纹直接检索现场指纹以期破获案件的工作方法。指纹档案的逆向检索相对于正向检索有很大的优越性。一是成效显著,见效快。利用正向检索,即以纹找人,现场指纹与指纹档案的关系是一对一,即面对成千上万份指纹档案,检索一次只能查对一个具体案件。其查出机率最多也只能是一,查出率低。而逆向检索,即以人找纹,它们的关系是一对多,即检索一次可查对所有存档的案件,其查出的机率相对于正向检索要大得多,查出率也高得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代上海房地契档案汇编》为第一手资料,借助SPSS软件整理了清代上海地区找价契约的特征,发现《汇编》中存在大量民间私立的找价契约.并试探讨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源.初步发现制度规范的缺失、经济理性的驱使以及法文化的环境是催生大量找价白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法学》1991,(2)
被告人张某,男,30岁,平度市农民。1989年3月,被告人张某托本乡农民石某从四川省江安县(石妻原籍)介绍对象。因所介绍的对象在张家仅住六天逃走,张某便要石某赔偿所花费用四千余元。石无能力赔还,于去年2月外出务工躲债。5月20日上午八时许,张某骑自行车又去石家要钱,见石妻赶集未归,一双儿女在街上玩耍。张某顿起恶念,以领他们找妈妈为名,将石的男孩“新智”(十岁)、女孩“兰兰”(四岁)骗至家中作人质。石妻欧某闻讯后,即与其侄子找张某要人,张某不给,让欧某拿四千元把孩子赎回去。欧某悲愤难忍,于当日下午回家  相似文献   

10.
赵靖 《法律与监督》2006,(11):42-42
案情 张某系某国有公司的总经理。2004年5月,张某之妻王某因注册成立一私营公司而欠李某10万元债务。2005年5月7日,王某欠李某的债务到期后,张某便挪用本单位10万元公款归还了该债务。2005年5月20日,张某被群众告发。  相似文献   

11.
被告人王某是某单位收款员。被告人张某无业。1991年初一天,张某找到王某,说自己正在做生意,缺少一笔流动资金,请王某帮忙解决。王某碍于朋友情面,就从自己保管的公款中拿出1万余元挪借给张,言明你挣了钱赶快还我。张某拿到这笔钱后就没了踪影。王某被以挪用公款罪依法逮捕后,在侦查终结前,因找不到张,又还不上这笔公款,被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定罪判刑。后参与共同挪用公款的张某因其它犯罪被逮捕。其交待了曾伙同王某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在被起诉前,张某家属代为退赔了全部挪用款及利息。法院在审理了张某的案件后认为:被告人张某与王某系内外勾结共同挪用公款,  相似文献   

12.
1984年9月,青海某仪器厂职工马某、曹某二人为单位购买大型客车一事,来沪找熟人××研究所工程师张某帮忙,张请所里的一位室主任通过本市一家生产客车的工厂总工程师帮助解决。经该厂总工程师批条,于1984年12月22日,由马、曹代表青海厂同该厂签订了购买一辆价值七万余元的客车供销合同。此后,张曾催促过合同的落实。1985年3月双方履行了合同。在合同履行之前,张某两次写信给马、曹、信中编造了“领导已经知道此事,按本单位‘科技咨询规定,需支付给研究所按介绍的业务总价值10%的介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案情2010年5月份的一天,犯罪嫌疑人张某到位于固始县城关的某网吧应聘当收银员。应聘成功后,某网吧的老板祝某要求张某携带身份证到网吧上班。犯罪嫌疑人张某与犯罪嫌疑人夏某商量办一张假身份证以骗取老板的信任,然后假借在网吧上班的名义,找机会把  相似文献   

14.
[案情]张某于1998年10月被招聘为某县城南城市信用社职工,与该单位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但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约定劳动期限。2001年2月5日,城南城市信用社口头通知张某,宣布将其辞退,自同年3月停发工资。不久该社更名为县城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并入县信用联社。张某多次找县城南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城南社)交涉未果,诉至法院。法院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判决城南社补发被告工资18000元,支付赔偿金4500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司机张某,一次窃得石英厂司机甘某的货运结算单四十二张,运费总数二千零一十三元,其中石英厂开出的运单二十张,运费一千二百一十四元。第二天,张某拿三张运单找货主单位领得运费四百三十二元,除交管理费三十二元,实得四百元。第三天,甘某发现运单被盗,即报案并告诉各货主嘱停止结算。破案后追回运单七张,计运费三百六十七元。其余运单已为张某销毁。本案如何计算张某的盗窃数额,有三种  相似文献   

16.
吴伟 《四川审判》2002,(3):42-42
被告人张某,29岁,系某银行出纳员。由于厌倦本职工作,产生盗款外逃的邪念。1998年5月10日下午5时结帐时,张某趁初点员忙于做结算表之机,将20万元现金藏于抽屉内。当晚20时许,张某返回营业室将该款盗出,随后流窜外省。同月25日,张某找人捎口信给检察院称:“如果你们保证不抓我,不给任何处理,我就回来投案,否则,我将消失。”检察机关案件侦办人随即写一便条交与张某的父亲,保证不对其进行处理。张某遂于同月30日到检察机关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及时清退了全部赃款。后该案起诉至法院,在庭审中,被告人张某要求司法机关按照承诺对其犯罪行为不给任何处罚,并辱骂检察机关不守信用,后悔不该投案。  相似文献   

17.
正[案情]自2010年6月初起,张某多次在腾讯公司经营的不同QQ群上向不特定的对象发出"浙江,男,找一起自杀的,联系我xxx"等内容的自杀邀请。2010年6月23日,范某在QQ群上看到张某留下的信息后,与张某联系并约定到丽水自杀。6月23日晚,范某到达丽水,并与张某在丽水市区一酒店实施了碳烧自杀。自杀过程中,由于疼痛难忍,张某用水浇灭了正在脸盆里燃  相似文献   

18.
一、案情张某和刘某系好友。1995年8月15日,张某因做生意向刘某借款9万元,口头约定3个月还清,月息2分。11月15日还款期满后,张某没有偿还。刘某多次催要,均遭拒绝,双方因此产生矛盾。刘某扬言要对张某采取非常措施。1996年1月15日,张某的哥哥(下称张兄)带着张某到刘某家中,让双方协商解决的办法,并从中进行调解。然而,张某却借故溜走,刘某更为恼火。张兄为平息事态,便主动代其弟张某向刘某出具了一张欠条,并代笔在借款人名下签上了其弟张某的名字,又在担保人名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张兄和刘某始终未将此事告知张某。3月5日,刘某又找张某索款,张某无奈,为刘某出具了一  相似文献   

19.
[案情]李某想垄断本地的长途货物运输,但本地的畅通快运公司却与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李某多次找到该公司老板张某,提出要参股,被张某拒绝。2001年2月3日,李某突然带人来到快运公司,将张某从办公室挟持到一间车库内进行毒打,并强令张某在股权转让合同上签字。张某无奈.只好签字同意将畅通快运公司50%的股份以10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李某。自2001年3月起.李某每月都来找张某收利润,到2002年4月,李某收取“利润”共计350万元。  相似文献   

20.
何磊 《天津检察》2006,(2):31-32
犯罪嫌疑人张某,王某系某职业中介公司的职员,某日,因费用问题与前来找工作的熊某发生争执,张某,王某将熊某强行拉进一间屋内进行欧打。期间。张某抢走熊某身上的手机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