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涌 《同舟共进》2008,(8):13-14
四年多前,笔者和国内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共餐。他席间放言:"美国根本没有竞争力。再过几年中国企业会取代美国企业而征服世界。即使是大学,中国也很快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笔者当时觉得他不过是吐一时之快,但不久就陆续读到国内许多学者的类似言论,比如,"中国经济比美国更自由","美国的民主制度交易成本太高,不如中国有效率"等等。最近国内一位知名学者也描述道:中国学者曾对美国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有没有把群众放心上,只要看看他对待群众的态度,对群众说的话语,了解他去什么地方、常常办什么事,就一目了然. 有的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是一推二劝三发火.先说好听的劝走,说这不是我管的事,你去找某某,让他给你办办.办不了你再找我.二劝就是作语重心长状,说现在就是这么个社会,胳膊拧不过大腿,有生闲气的时间,还不如去外打工挣钱.遇上倔强的老百姓,非要告个结果不可的,他就声色俱厉,你想去哪去哪,告到哪里也告不赢,把本来不大的事情激化了.许多"老上访户",就是这样激化出来的.最后,往往是花费了十几万、二十几万,解决了一个当初一二千元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果问他会唱什么歌?那他一定毫不思索地回答你“黄埔军校校歌”。而这种耿介几近可爱的个性,也会表现在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场合。只要是任何婚丧喜庆要找他致词,他一定可以跟民族大义扯上关系。我常常觉得,那一对对的新人一定搞不懂他们两个人结婚跟民族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就像我每一次去大陆拍戏,离家前跟他辞行,他一定会语重心长的叮咛:“这一趟你去大陆,是身负重任,两岸的和平就全靠你了……”  相似文献   

4.
鄂璠 《小康》2018,(12)
正"不惑"年纪的海清还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她觉得人最难的就是了解自己,"我觉得我这一路还在不停地了解自己。"她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海清的哭很特别。影视教学泰斗,培养了张丰毅、王志文、黄磊等明星的齐士龙曾描述过海清的哭与笑,"她笑起来嘴上有一纹,哭起来傻呵呵那劲,特别叫人同情。"海清的演艺生涯也是从"哭"开始的。7岁那年,一个陌生的漂亮阿姨到少年宫选小演员,孩子们站成一排,阿  相似文献   

5.
雨后复斜阳。山路弯弯,一双军人的脚在匆匆移动。归心似箭。他好想念爹呀。娘刚生下他,就去世了,是爹把他拉扯大。满十八岁,他就说:"爹,我去当兵。""孩子,"爹说,"你大了,应该先挣点钱,娶房媳妇,再说,"爹一阵巨烈的咳嗽,"爹就你一根弦呵,万一弹断了……"爹嗓子有些呜咽,眼圈也一下子湿润了。"……"谁知,第二天,爹竟答应了。入伍那天,爹抱着二胡,送他到村口。秋风吹,爹的白发在飘,那背驼得很。他同战友们开始登车了。二胡声声,撞击着他的心扉。他真想将背包一扔,扑  相似文献   

6.
与黑帮较量     
2002年11月29日傍晚,青年作家他他从外地参加完他的新书《俄罗斯的中国黑帮》签名售书活动,刚刚返回哈尔滨的家中,电话就响了,里面传来一个恶魔的声音:“你小子敢把我写进书里,我不会放过你,你会死得尸骨不全的,等着去阴曹地府吧!”那声音让他他觉得真像是地狱里魔鬼发出的。这个恶魔名叫吴风,是个横行俄罗斯的中国黑帮分子,作家他他在俄罗期采访时,曾帮助警察抓捕过他,不料让这个恶魔逃掉了。他他刚返回中国,就接到过这个恶魔的恐吓电话。 我与作家他他是老朋友,他向我讲起在俄罗斯出生入死采访中国黑帮的传奇经历,让我听得毛骨悚然。听着听着,我突然对他说:“他他,干脆由我来采访你,把你的这段传奇经历写出来,读者一定喜欢。”就这样,我拿出了笔和纸,认真地采访起这位在俄罗斯与中国黑帮周旋达两月之久的作家的经历来了。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20)
<正>"更多时候,志愿生活并不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服务期满,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另起一行重新开始。若感恩若汲取,你一定能得到营养。若漠然若无谓,那不过是一段经历。"——优秀青年志愿者许晓艳在《我们的中国梦》节目中,有个姑娘曾这般自我介绍,她说,"大家好,我是许晓艳,许是许多人欢迎大家到新疆的许,晓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正让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名字家喻户晓的晓,那艳  相似文献   

8.
往事像阴雨天里的蘑菇,一簇簇的,又分不清,于是你觉得你是一棵老树了,老树与细雨也许就是人生一种境遇?电视上正在播广东省开平的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前年去广州,专程到开平去看过碉楼,那是上世纪初年,在海外发了财的华侨,回到故乡盖的洋房。  相似文献   

9.
"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黑格尔哲学)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珍宝,这些珍就是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恩格斯走进黑格尔神秘玄妙的哲学迷宫,"穿过迷雾般的极端晦涩的叙"人在那无数珍宝中,能发现这位哲学家有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思想,--这就是他把概念、范畴的自  相似文献   

10.
耿晓星 《人民公安》2007,(23):62-62
人们的幸福观不同,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就不同。幸福是可以"制造"的。其实,就是民间那句老话:"知足者常乐"。如果对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奢求,经常处于满足之中,幸福感就会时常伴随着你。实在不如意了,来一番"阿Q精神",或者吃不着葡萄就假定那葡萄是酸的,也未尝不是一个自我宽心的好办法。比如人家有车你没有,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1.
其实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支笔,那是一支绘就人生画卷的笔。不管你是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人生的酸甜苦辣好比颜色中的红黄绿,哪一种滋味都不可能缺少,哪一种颜色也不可能消失,因为它们的存在,品味人生才会有滋有味,因为它们的存在,世间万物才会色彩斑斓。每一次战胜和超越自己的时候,人生画卷上就会多了一种色彩,当你在不断战胜和超越自己,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时候,人生画卷也就因此而绚丽多彩。人生画卷,浓墨重彩随着一声轻柔的应答声,房门打开了,我们看到了温文尔雅面带微笑的女主人,随后马上就闻到了淡淡的墨香,这就是唐小琪温馨舒适,…  相似文献   

12.
李樱 《中国减灾》2012,(2X):54-55
<正>"海猫!我认识你诶!刚刚公交车上的电视播报了对你的采访!我要跟你合影,给我签名!"穿着橘红色户外服的海猫在人山人海的香山脚下被驴友们一眼盯住,"刚刚电视播了你的新闻,你们就来这里设置路标啦,好快啊!""海猫"名字的响亮度远大于他的本名"吕忠洪",他在被推搡之中跟一个个驴友合影,眉开眼笑,"前两个合影免费,后面的十元一位啊!"这个快40岁的普通中年男人幽默的话语让他颇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人弦风雷云中奏,小调溪溪洞中弹。鹏程万里天地间,神曲仙乐震人寰。"这是词作家尹才干写给周鹏的赠言。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是对周鹏音乐人生的真实写照。对音乐的痴迷,周鹏与生俱来,童年时代,他最感兴趣的就是随大人去坐"歌堂",优美动听的民歌启蒙了他内在的音乐潜质。中学时代,随着知识的增长、音  相似文献   

14.
赵玉峰 《中国保安》2010,(12):73-73
离开家2个月了,这是仕彰18年来第一次主动给父亲打电话。明天就是他当保安以来第一次发工资的日子,这是他人生中挣的第一笔钱,他想用这笔钱请父母吃一顿饭,哪怕是一碗面条也好,以感谢父母18年来的养育之恩。父亲的手机终于接通了,"爸,明天下午有空吗?我想请你和我妈吃顿饭。"接下来是长时间的沉默,过了好久,电话那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有很多意外,"种瓜得豆"就是一种。本来是陪孩子去学美术啊、音乐啊、英语啊等等,孩子没学怎么样,父母却练得有模有样了,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6.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9-30
曾经是王菲的音乐制作人,也曾为许巍、地下婴儿、麦田守望者、瘦人、窦唯、朴树等众多知名音乐人和乐队制作过音乐。现任太和麦田的音乐总监,李宇春的音乐制作人,正风靡的《冬天快乐》即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18.
正陈广元觉得,他的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就是学宗教,当阿訇,如果说一生真发挥了什么作用,那就是"桥梁"和"使者"的作用,一座沟通穆斯林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一名沟通中外的使者。在十二届市政协700多位委员中,陈广元应该是最为特别的一位。他是资历最深的委员。初来政协还要追溯到1957年,从区政协委员到市政协委员,再  相似文献   

19.
"我小时候就是个南方人,长江以北就没有来过.1997年到东北去,更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是我也不觉得陌生.因为到关外,我就想起抗战时候唱过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的歌.每次唱这些歌,都觉得很亲切,甚至有的时候要流泪.无所谓华南、华北还是关外,全是中国,那是同样强烈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11)
正"百集系列片——中华名城行"的故事将从哪儿开始?如果你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如果你有强大的人文活力,如果你有绿色宜居的自然生态,那么来吧,我们一起生动讲述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14岁那年,邹頔初中一毕业就告诉妈妈,她不读书了,她要只身一人到北京去追寻音乐梦。妈妈没同意,邹頔只好在家乡念完了高中、读完了大学,直到2012年,23岁的邹頔才离开家,开始了在北京的闯荡。4岁开始学习音乐的邹頔在这几年间,已成长为优秀的新锐作曲、音乐制作人。她在多次音乐会、晚会、音乐剧的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