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 0 2年 1 2月 1 0日是中国“入世”周年纪念日。“入世”不仅表明中国需要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 ,更表明了中国以积极姿态主动融入世界的决心。然而 ,人们不会忘记 ,海内外各界在一年前中国“入世”之际的反应 :期待中兼有怀疑 ,鼓励中充满忧虑。那么 ,审视一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表现和“入世”的效应应如何估价 ?横亘在中国面前的问题与挑战还有哪些 ?如何予以有效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既作为对中国“入世”周年的纪念 ,亦期望籍此引起更多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共同把中国与世界的结合这篇大文章作好。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 2 0 0 1年以来 ,全球经济增速全面下滑。这与年初各方的乐观预期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其原因何在 ?各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走势如何 ?未来的世界经济会呈现何种面貌 ?中国将会受到何种影响 ?又如何加以应对 ?带着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刊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特邀集北京的知名学者、专家举办为时 1天的座谈会 ,试图寻找出答案。现将代表们的发言按国别、专题、总体形势的顺序摘登如下 ,希望能对我、你、他深入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东欧风云变幻和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其社会经济是否已摆脱危机?也就是说,越南近期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如何?本文拟对这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一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4.
1988年是缅甸当代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缅甸经济发展史上实现重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9月上台执政的缅甸军政府,宣布废除1962年以来的“缅甸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开始在缅甸实行——系列的经济改革。从1988年9月到现在,五个半年头过去了,缅甸经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又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西方世界经济经过1973—75年危机后,陷入长期的“滞胀”。由于目前在西方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某些新情况和新因素,一些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人士指出,西方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将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发生什么变化和这种变化大致何时到来,他们又众说不一。如何恰当地分析当前西方世界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因素,并对其前景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估计,对于观察今后整个国际形势,关系甚大。当前西方世界经济的特点西方世界经济是在一次新的世界性危机中进入80年代的。美国、英国、加拿大在  相似文献   

7.
1997年第二季度那个引起世人关注的戏剧性金融事件,向整个东亚和全世界提出了有关现代经济运转的一些大问题。尽管在世界各国的重要新闻中一直采用“亚洲金融危机”这个词,但在1998年2月,把“危机”这个词局限在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等国也许更加准确,虽然某些经济(例如越南)显得比其它经济更易于陷入进一步的困境。本文探究这次危机的起因以及它在1997年是如何发生的。本文还探讨最近发生的事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以及经济思想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安全机制:现实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亚是攸关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尚未摆脱“冷战”束缚的唯一地区。“朝核危机”爆发后 ,着眼于危机处理的“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相继登台亮相 ,高频度的穿梭外交令人充满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憧憬 ,而第二轮“六方会谈”做出的设立常设工作组和尽快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的决定 ,更让人有理由生发出东北亚安全秩序出现曙光的预期。那么 ,这种秩序产生的条件是否具备 ?何种机制或何种秩序最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持久安全 ?相关国家在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六方会谈”能否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 ?其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并引发您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安全论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冷战结束后 ,“非传统安全”在国际安全研究领域渐成“显学” ,且在许多国家的战略与政策层面得到体现。“9·1 1事件”以及最近肆虐全球的“非典型肺炎”(SARS)更从实践层面将“非传统安全”问题提上各国的安全战略议程。那么 ,如何看待非传统安全问题 ?其与传统安全的关系如何估价 ?在众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中 ,哪些是牵动全局的重点 ?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今天的国际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如何应对 ?对这些问题国内学界似鲜有系统的探讨。为此 ,本期我们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五位专家就这些问题举行对谈 ,期能引起更多方家的共鸣。文中的观点或许您不同意 ,有些看法亦需加以系统论证 ,但定会给您启发 ,助您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越南第七届国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前后,越南报刊辟了许多专栏,发表一系列关于1982年国内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的文章,广播电台也在这期间辟专题讲话,大谈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新转变”、“新因素”。究竟1982年越南经济情况如何?下面笔者通过有关资料作一粗浅综述,并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欲借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由美国主宰的全球政治经济的自由化进程,而按照美国处方实行自由化改革的俄罗斯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当然,俄罗斯今天的衰落与其错误的经济转轨方向、激进的转轨战略和国内政治、民族问题的复杂直接相关,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从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俄罗斯的角色、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准备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的逆差持续扩大,且顺差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东亚经济依附于美国经济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着双重依赖,东亚地区成为当今美国经济霸权最重要的支撑者。正是由于双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不对称地位,调整失衡的压力将主要由东亚来承担。  相似文献   

13.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模式曾经受到广泛赞扬,成为众多落后国家争相效仿的楷模.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洗礼,东亚模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这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风暴中展示出的一些优势,是抵御冲击的有效措施.因此,有必要再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征,探讨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构建以及目前面临的能源和通货膨胀新挑战,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普京经济思想与俄经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主政俄罗斯后 ,特别重视经济发展 ,提出了以“赶超”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思想 ,要求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经济振兴计划 ,力争在未来 10— 2 0年内 ,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文章认为 ,俄政府提出的中长期计划虽然不太符合总统“必须高速发展”的要求 ,但它是务实和可行的。文中对普京的主要经济发展思想以及俄罗斯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中的澳大利亚经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21世纪初,尽管世界经济可能趋向于低速增长,但澳大利亚经济将能保持在年增长率3.5%左右,出口增长率约6%,可望保持在接近90年代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The mis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orks of the early Economic Nationalists and early Economic Liberals has obscured both the variety within each school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Many scholars have written about misinterpretations of Adam Smith's ideas, but few have corrected similar misinterpretations of the ideas of the leading Economic Nationalists, Alexander Hamilton and Friedrich List. List and Hamilton have been falsely portrayed as mercantilistic advocates of autarky and unlimited protectionism. A comparison of their works with those of the leading early Liberals: Adam Smith, David Ricardo, and John Stuart Mill, indicates a more complex pattern. Hamilton's and List's ideas, ratherthan being the antithesis of Liberalism, are a synthesis of it and mercantilism. This reappraisal indicates that some of the more controversial aspects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such as its promotion of autarky, are not an essential part of this school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17.
近15年来,日本经济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虽然日本政府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但遇到不少深层问题与较大阻力,改革难以前行.解决僵硬体制与环境的矛盾,不仅要靠强力政治规划改革的基本方向,更要设计推动改革的激励机制,采用渐进方式与经济方法,激活民间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老挝已批准设立4个经济特区和17个经济专区,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41个目标地区建成10个经济特区和29个经济专区。目的是借鉴中国等国经济特区建设的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早摆脱国家欠发达状况并加快向现代化和工业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互补性看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存在竞争性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本文从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探讨中国与菲律宾经济互补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菲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缅政治经济关系:战略与经济的层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目前来看,缅甸既不是中国的战略棋子也不是其经济枢纽。1988年后的中缅关系是不平衡的、不对称的,但是互惠互利的。两国的战略、经济关系是政治联姻性的。然而,缅甸连接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重要地理位置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缅甸是中国实现成为21世纪大国这一战略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对缅甸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仰光将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战略卫星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