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艳丽  赵红  俞光华 《探索》2013,(1):171-174,179
文化自觉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自觉自为的实践活动.“主体性”是文化自觉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实践”是文化自觉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社会性”是文化自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多彩贵州风》不光在审美上给了大众愉悦,还在民族文化的市场推广上给贵州发展文化产业作了良好范例。贵州省2005年的文化舞台可谓好戏连场。整个夏天,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令黔中大地歌如潮涌;时值金秋,大型民族民间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又隆重上演,让世人领略了贵州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刘雪华  贺晶晶 《探索》2022,(4):59-70+2
廉政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如何。以零容忍为导向的廉政文化,就是要让腐败零容忍成为一种精神自觉、行为导向和社会风尚。“零容忍”廉政文化是党和政府零容忍惩治贪腐的决心和信念,也是社会成员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的观念和态度。从结构上看,“零容忍”廉政文化可以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层次;从内涵上看,“零容忍”廉政文化是以零容忍廉政理念为核心、以零容忍廉政规范为保障、以零容忍廉洁形象为载体的文化体系。目前来看,“零容忍”廉政文化建设还受到个体主观认知偏差、消极传统文化观念尚存、零容忍廉政规范缺失、文化传播环境建设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以认知纠偏为基础培育腐败零容忍的精神文化、以机会控制为要点强化腐败零容忍的制度文化和以强力扩散为关键打造腐败零容忍的环境文化三个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自觉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次党在文化上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再到“三个代表” ,无不是党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文化自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是党早期文化自觉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集中表现 ;邓小平理论是党经过拨乱反正 ,对中国文化转型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突破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基层文化组织形式之一的里弄图书馆在上海广为建设。里弄图书馆的数量在“大跃进”时期达到顶峰,经过合理的资金筹集与制度化建设进行整顿后,其发展步入正轨。里弄图书馆以定向阅读补充娱乐性阅读,实现宣传空间与文化空间的统一,受此影响,民众对集体事业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同时强化了对文化的自觉追求,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与精神风貌有所提高。由此,里弄图书馆从文化建设的空间、质量和理念上推进了大众阅读。  相似文献   

6.
王新华 《求实》2005,(1):27-29
《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文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 ,总结和梳理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演化趋势 ,明确了中国文化必须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 ,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且已经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三是“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述认识,可以从多方面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党在重要文献中第一次以“三个面向”的概括来界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质的规定性。这一概括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深入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转型问题,进一步明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到“三个面向” 实践是文化的本体,一切文化的孕育与演化都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从社会实践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问题上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无论是反思、总结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还是探索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都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实践的观点,立足于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22):55-5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改革的大潮,把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卷进了市场竞争的漩涡,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理智地看到,影响企业效益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而且还有人的因素、文化的因素。正是由于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当美国管理学者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以后,立即在中国企业界得到反响,许多企业已经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在建设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还说过,“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六进村”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激起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活动中从“配角”转变为“主角”。  相似文献   

13.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其十分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自省、自觉、自创进而实现自我。毛泽东以浪漫主义人格追求,致力于通过改造个体世界,唤醒主体性;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主张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个维度对国民价值理念进行集体改造,使人民大众走出黑暗的洞穴,走向独立、文明、自由的“理想国度”。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的意义更新,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源泉,对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四个不同层次中可以寻找到不同的角色定位,分别为团队再造、优化规则、强化理念和品牌塑造。思想政治工作在“团队再造”中要重视感性取向,注重以人文精神凝聚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远景;在“优化规则”中则要重视理性取向,从体制、机制上致力于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强化理念”中充分发挥宣传舆论优势,让企业精神等文化因子成为职工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在“品牌塑造”中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打造一流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15.
某一日,某一位刚退下来的前领导与某一个前下级碰个对面,正等着他侧身让道、微笑打招呼,谁知人家却送以一双蔑视的冷眼,作视而不见状,扬长而过,回头还唾了一口,弄得那前领导好尴尬哟! 刚从“台上”走到“台下”,何以会有如此境遇?根还得从“台上”时找起。个别领导在任时有权有势,“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好,自觉不自觉地就搞起“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来。心思和精力没有全部用在体察民众疾苦、体贴百姓冷暖、真心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中国建设与民族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如何发展,文化中国的形象该怎样确立,这既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也需要理性地面对他者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成全民族的自觉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是指文化建设主体对待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整合的结果。新世纪新阶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对自身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之自觉,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之自觉和对未来文化“建设创新”之自觉。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起来的新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为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倡导和推进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最终代替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陈晋 《党建》2012,(4):31-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我们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说的,“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扭转。这是对我国文化建设所处历史方位一个重要而清醒的判断。同时,六中全会总结我们党建设先进文化的经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这又说明,在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上,我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在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下,毛泽东重新厘定党的文艺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并直接指向造就为本阶级服务的“有机知识分子”,进而夺取中国革命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目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整顿文艺队伍、使知识分子有机化以及确立党对文艺工作的政治领导等方面人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文化领导权的蓝图和操作手册。他从知识分子文艺家必须做党的事业的“工具”和“螺丝钉”的逻辑前提出发,将知识分子文艺家内心“化大众”的伟大使命转换为“大众化”的现实任务,成功地解构了他们的精英心态,消除了其内心个人主义思想的抵抗,完成了知识分子有机化的塑造过程,从而走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