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寻找他极端自私的思维个性和极端残忍的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希望从悲剧中学习、反思,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2.
与我们中国不同,西方文学中的"弑父"这一主题一直是受人们关注的。尤其是在20世纪,随着一些新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出现,人们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也就有了新的阐述,最主要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它研究悲剧主体的行动动因,肯定了悲剧主人公有"弑父"  相似文献   

3.
赵永胜 《世纪桥》2009,(19):46-46,74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讲述了康巴土司由盛至衰的历史,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世道人心,表现了土司制度从繁荣昌盛到最终的土崩瓦解。小说中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在特定的历史和民族生活环境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剧人生,展示了自己的悲剧命运。无论是土司太太、女儿等上等“骨头”女人的悲剧,还是侍女、农奴的女儿们等下等“骨头”的女人的悲剧,都是权力政治和土司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是命运和制度的悲剧,表明了旧中国土司制度下,男人与女人、主子与奴隶间的不平等。旧中国农奴制度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是她们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概括和总和。人性总反映着社会、历史、伦理以及情感。弗洛伊德把人描述为“欲望的集合体”.弗洛姆认为人性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规律”.“既有适应性,又有反抗性”.《李尔王》(1605)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部主要悲剧.莎翁在李尔王及葛罗斯特伯爵的悲剧中描写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不同人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悲剧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悲剧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美学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八五九年四、五月间马克思、恩格斯几乎同时给拉萨尔去信,对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及其悲剧理论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批评,阐明了自己的悲剧砚。此外,他们还在其他有关哲学、历史的著作中涉及了悲剧问题。马克思思格斯对悲剧的论述主要围绕悲剧本质、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及悲剧人物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马九器 《求贤》2007,(11):27-27
从1945年到2007年,在一些人眼里,日本军国主义之“可憎”实质上已经更多转变为国民素质上的“可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可憎”井喷我们的口水,但对“可怕”,除了自省别无他路。自省不意味着忘记,而是为了让悲剧永不重演。那么日本国民的“可怕”之处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党风建设》2000,(9):26-26
今年端午吊屈愿。但是,似乎没有人想一想,屈原是为谁牺牲的?我以为屈原是为中国的先进文化牺牲,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取向牺牲.屈原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旅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女性悲剧人物美学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 《理论建设》2008,(3):76-77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是一种美。莎士比亚说:“美若一死,宇宙也就要再度混乱混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这个字占有的最充分、最无可争议的是女性。所以在作家笔下,悲剧往往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剖析了几位女性悲剧人物,以期浅析她们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古典的传说最受欢迎的是《梁祝》呢?因为它不仅是写了悲剧,而且写了理想,这就表示中国人民是有理想的、有希望的,并为之奋斗的。现在理想变成现实了,人家就感觉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鼓舞人的、向上的力量,它推动着中华民族生存下去,强大起来。所以,我们的《梁祝》就超过了英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因为它那个悲剧里没有理想,而《梁祝》则化为双蝶,还能够双宿双飞,到新社会这个理想又变成了现实。这个古典的民间故事戏,就有了活力,人民性就完满了,历史传说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悲剧。它的悲剧含义,不仅在于对党、对国家、对那个年代受过影响的大多数人来讲,是与挫折和灾难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在于当人们被卷入这场运动时,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会带来怎样的恶果,真诚地对它寄予良好的愿望,包括刘少奇在内。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是一场悲剧。它的悲剧含义,不仅在于刘少奇冤案本身,而且在于当“文化大革命”发动时,他对这场“革命”的对象、性质毫无所知,及至有所认识后,只能悲愤地抗议,悲壮地抗争,直至悲惨地离世。刘少奇之悲,是全党之悲。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12.
名言警句     
《党员干部之友》2014,(7):44-44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官僚主义衍生的悲剧对特大伤亡事故的调查与思考(上)省纪委执法监察室毛瑛贾新建刘改英本刊记者王泽斌引题火灾,瓦斯爆炸,楼房倒塌,发生的一起起特大责任事故,在发展中的中国,似乎太多。作为生者,我们有责任总结这些惨痛的教训;作为这一起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间...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二战是20 世纪人类自身的最大悲剧。作为悲剧制造者的日本和德国,战后在对待自己战争罪责的反省上,态度明显不同。日本政府虽然也对日本侵略邻国的罪责进行过道歉,但总的来说,其反  相似文献   

15.
徐媛媛  黄丽双 《世纪桥》2009,(1):155-156
《骆驼祥子》与《推销员之死》是中美两位文学巨匠不同题材的作品,但对梦想幻灭的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却是他们的契合点,两位作者分别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人类一直关注的主题——性格与命运的主题和人性异化的主题。本文从主题人物、性格与命运的主题和人性异化的主题三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共地悲剧和集体行动的困境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因素,传统经济学忽视人们之间的信任、互惠、人际网络、合作和协调,把公地悲剧作为经典事例来证明共有产权的无效率,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及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为解决公共地悲剧和集体行动困境,促进公共地繁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像是不该上演的人类历史悲剧,无数生灵涂炭,无数城乡沦为废墟。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害人者有的忏悔、改过自新,有的仍半遮半掩不肯彻底认错;受害者则一方面依旧义愤填膺谴责侵略者,另一方面大力赞扬本民族的抵抗英雄。总而言之,人们都从不同角度对这场悲剧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志华 《理论学刊》2006,4(6):123-125
铁凝的小说以悲悯的情怀对现实人生进行了叙述,她的悲剧小说不给人以惨烈的悲剧性,而是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主要通过对悲剧冲突的化解来实现:一是注意节制,把悲剧意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二是调动多种因素,设置温情式的悲剧结局。这种和谐的悲剧观是铁凝善良之心与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两个青年革命者(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地举行结婚典礼。这个故事感人至深。但是,当我们还原当年的历史,却发现这是党内左倾盲动路线造就的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20.
趣味测试     
《廉政瞭望》2010,(4):72-72
2009年度语文 别人的钱财乃我的身外之物。 倒霉是一种永远也不会错过的运气。 得知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杜蕾斯破产不是悲剧,杜蕾斯破了才是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