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节是一个人个性修养的外现。中国人自古重视小节修养,古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论证小节与成就大事业的辩证关系;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来警示小恶小善的积累足以改变事物整体的性质;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喻明小事不慎终将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2.
牛国顺 《唯实》2007,(7):28-32
小节与大节的关系是辩证的。小节中也有政治、有方向、有导向。小节与大节紧密相连,小节不拘则大节难保。防止在小节上开始演变,就要注意: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能以在小节上犯错误"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能以小毛病"有一点无所谓"来放纵自己。党政干部要确立正确的小节观,必须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作风、情趣爱好、非分之想、朋友圈子与小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西汉陆贾说,"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纤维之事",阐明了"大节"与"小节"的辩证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给不拘小节、易失大节的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小节不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小节不仅是道德品质和本性修养的一种反映,更是折射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人民群众正是通过那些发生在党员干部身上的小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莫以事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说明了为人处世中以小见大、以点见面道理。做普通人尚且如此,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在工作和生活中带头实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6.
政德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党员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人格与品质、思想与行为的内在准则。因此,加强政德修养,是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先进性的有力保障,也是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精神支撑。笔者认为,政德修养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急难险重岗位上锤炼,也要在小毛病、小事情、小节中磨炼。"小毛病"是政德修养的"薄弱点"。谈到政德修养,一些干部往往想到的是干了多少有利于发展的大事,处理了多少复杂的问题,经历了多少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等等。毋庸置疑,在大事情、  相似文献   

7.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相似文献   

8.
正一点一滴见精神,一事一情有严实。"三严三实"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上,也表现在日常的小事小节中。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最能反映一名干部的党性、人品和作风,最能看出一名干部严不严、实不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践行三严三实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尚书·旅獒》记载,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四方来贡。旅国进献獒犬一只,高大威猛,善晓人意。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高尚的品格修养是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校正、提炼、升华的结果,是基于党性观念而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原则。要加强自身修养,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必须做到“八戒”。一戒不拘小节。破除“小节无害论”,从点滴做起。要恪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的"吃拿卡要",是指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向群众索取好处的形象体现。所谓"吃",主要是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所谓"拿",一般是凭借手中权力,不管群众愿意与否,强拿硬占群众的物品;所谓"要",通常是主动地采取提要求、暗示等方式向群众要钱要物;而"卡",则是有意刁难群众,给来办事的群众制造障碍,"卡"的目的多是为了"吃、拿、要"。一些党员干部错误认为"吃拿卡要"是小节,是人情往来,即便是违纪也属于轻微。因此,在"吃"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民主党经历了执政的"实验期"、"黄金期"、"危机期"、"振兴期"四个阶段.坚持以选举为途径,以选民为中心和选票为导向的执政原则;坚持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执政方式;重视党的沟通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重视执政党的理论纲领创新是其主要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12.
黄刚 《理论研究》2010,(4):40-43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执政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导向,创新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理念创新中体现着深刻的社会建设意蕴,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新思想体现着党的执政方略创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目标标示着党的执政目标创新;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发展新思路显示着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路创新;"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展示着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格局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党员修养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它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能力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等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了在党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新时代加强党员修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加强党员修养,一要增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决执行党的纪律,并使之成为全体党员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二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政治信仰,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把牢思想上的"总开关";三要提升道德境界,按照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的"四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锤炼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形式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赋予了执政党建设新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新成果、新贡献,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刻吸取了包括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等资产阶级执政党以及包括1872年巴黎公社、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在内的四次无产阶级政党政权得而失之的教训,体现了我们党对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的准确把握;有力论证了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性,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环境和条件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大胆提出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新思路,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内容的崭新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在领导政权建设方面发生的重大转折,即开始主动顺应全球变迁和时代变革的发展态势,逐步从理想型的革命党朝理性务实的执政党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特别强调了我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和"四个考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五种能力”。党的“五种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双重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的实践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7.
强化执政意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前提;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的考评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平台和关键环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执政能力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能力就是执政主体执掌和运用国家政权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从而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和价值目标的能力。执政能力是通过执政系统的功能来体现出来的。只有不断优化执政系统结构,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风是人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态度的集中反映,是品格的体现。领导干部的作风就是领导干部的形象,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决不只是个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小节问题,而是重大的党性问题;决不是非原则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高校也并非一块"净土",领导  相似文献   

20.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科学执政是前提或总体性要求,其本质是“求真”,即体现执政的规律性,实现执政愿望与执政规律的有机统一;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其本质是“求同”,即体现执政的人民性,实现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的有机统一;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其本质是“求实”,即体现执政的合法性,实现党的主张与国家法律的有机统一。实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对执政方式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