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业务(简称证券化)作为我国的一项金融创新,在21世纪初刚刚起步。证券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基础资产的转让,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基础资产的选择,即什么样的基础资产适合进行证券化业务操作。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比较,以期为国内证券化基础资产选择的立法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我国资产证券化在先试点后立法原则的指导下,至今已推出了十几件交易。随着试点的成功,各界开始关注证券化基础资产扩大的问题,热点之一是考虑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的构建。知识产权证券化通常定义为:发起人将知识产权或所衍生的债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品版权证券化现状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鲍伊债券的发行拉开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序幕1,资产证券化由有形资产领域扩展到了版权、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领域。如今,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对象资产又从电子游戏、音乐、电影、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延伸到时装品牌、最新医药产品专利、半导体芯片,甚至涉及到了专利诉讼的胜诉金,由此,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比重正在快速增长。那么开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音乐作品版权证券化目前现状如何呢?本文将介绍音乐作品版权证券化的现状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研究和借鉴版权证券化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提供参考。一、音乐作品版…  相似文献   

4.
资产担保债券是一种兼顾融资效率、金融安全的优秀融资机制,有效地克服了结构型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损害普通债权人利益等现象,其特别法立法框架适应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证券化行业发展的实践,其担保池登记与法定的破产隔离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债券持有人的权益保护,提高融资效率和法律的确定性.我国应当构建统一的证券化立法框架,对基础资产的类型、估值、登记、破产隔离、担保资产池受托人的义务等做出统一规定,实现证券化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分析及立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男 《河北法学》2004,22(12):27-31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近年来,在中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就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法律环境而言,在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转移、SPV的设立和定位、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和上市以及信用增强等资产证券化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诸多的法律障碍或者法律的空白。为消除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紧张,必须尽快构建起一个既体现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与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与美国次贷证券化法律规制的缺陷有关。知识产权证券化比次贷证券化有着更加特殊的风险,需要对基础资产、发起人、债务人、信用评级等进行更加谨慎规制。结合比较研究,整体上,各国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立法均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国尚无知识产权证券化立法,有必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实践和个案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法律构建方面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察美国首例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专利资产的构建、特殊目的机构的选择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指某项基础性权利通过转换方式、偿息方式转变为可依证券法自由流转的证券化权利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中的转让来源于民法的债权转让制度,但是在SPV的资格、转让的通知性和将来资产确定性的选择上,两者有一定的差异。资产证券化的债权转让是债权流动性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以特定资产支撑证券发行的现代融资新技术。由于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独特性,传统证券信息披露与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在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证券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和法定义务主体构建都大大超越了传统证券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的学理范围。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重点已经不在传统的证券发行人自身信用方面,而是侧重于支撑发行资产证券的基础资产品质和证券化各个运作环节的信息披露方面,因此传统证券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的理论对资产证券化运作中所包含的特殊法律关系和法定义务主体方面鞭长莫及,本文结合资产证券化特殊运作机理。重点对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理论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专利资产在证券化操作中的定位入手,分析拟证券化资产的特征与我国现行立法的要求,提出拟证券化的专利资产本质是专利权的具体权能或者已转化为合同的债权而非专利权本身,同时根据新出台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提出拟证券化专利资产必须以进行证券化操作的时间点为界,划分为债权类资产和收益权类资产两种具体形态。最后指出专利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发展有赖于对拟证券化资产要求的放宽,通过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水平和我国专利质量来促进这项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