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到边城访旧踪,云冈石佛华严钟。难忘三十年前事,风雪漫天过大同。少年岁月去悠悠,驻地重来已白头。记得鼓楼楼北路,雪花如掌典羊裘。”1961年,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访内蒙古,曾在大同小住,他不由想起30余年前的一次鲜为人知的晋绥之行,于是欣然吟出上边这首诗,记怀他早年的一段经历。那是他留学美国加州大学后返国投身北伐革命,由湖南乡人唐生智介绍前往武汉国民革命军,面见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邓热烈欢迎这位年轻人的投笔从戎,并派他前往太原、归绥(即个呼和浩特),对山西督军阎锡山和经远都统商震进行策…  相似文献   

2.
翦伯赞(1898-1968),历史学教育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历史系主任,历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5)
正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翦伯赞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中,互相关心,生死与共,其革命友谊渗透到相互的血液之中,今天看来,依然感人肺腑。4次见面奠友谊基石1929年冬天,在南京晓庄师范,翦伯赞第一次见到了陶行知。见面之前,翦伯赞认为陶行知只是美国杜威博士门下的一个中国学生,和其他穿西服、说洋话的洋学生别无二致;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也只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近代史的两颗巨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与翦伯赞之间的交往,始于1926年冬,当时他们同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从那时起一直到1968年12月翦伯赞去世,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40余年,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洗礼,经受了历次极“左”运动的考验,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情趣和爱好,使这两颗巨星在中国的史学天空交相辉映,大放异彩。从邂逅到相识翦伯赞,湖南人,1924年赴美  相似文献   

5.
“文革”中,史学家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双双自杀惊动燕园。章诒和曾撰文温情追忆翦,却没有同避1952年他对哲学家张东荪的批判:“他的讲话辞锋凌厉,暗含杀机,指认张东荪思想上是‘一贯反苏、  相似文献   

6.
正翦伯赞(1889-1968)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是维吾尔族人,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早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赴美国加利福亚大学研究经济,次年回国。1926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北伐战争。1928年,他开始运用马列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和社会,发表了《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东方民族革命运动的过去  相似文献   

7.
正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方针。会后,出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去华中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撤离竹沟的决定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化名"胡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在重庆艰苦的岁月里,以她极大的爱国热情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障碍,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为支援抗战募集大量的资金、物资援助八路军、新四军及广大民众,以各种方式向国外报道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为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熊亮华 《湘潮》2011,(11):7-11
1937年12月,陈云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当时全面抗战刚刚开始,为了使党能够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了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陈云来到中央组织部后,为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新任务,着重抓了四个要点:干部政策、群众工作、学习、党性党风教育。  相似文献   

10.
罗贵波1907年7月14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现为南康市)谭口镇古井龙塘村,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罗贵波先后组织领导了南康、安远、赣县农民武装暴动。他曾担任红22军第三纵队政委、红35军政委,参加了红军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战斗。长征途中,他率先遣部队抢渡金沙江,跟随毛主席和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相继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罗贵波正是在这时奉命第一次踏上了山西这片土地。随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  相似文献   

11.
1941年2月9日,晌午时分,一辆黄包车在重庆北碚市郊的卵石小道上簸得吱呀乱叫,两个时辰后,在曾家岩50号停了下来。稍许,从黄包车里下来一老一少。老者身着马褂,瘦骨如削,乃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年轻人则是周恩来的秘书何树英。 何树英先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随即,周恩来笑容可掬地迎出门来,他身后伴着身材魁梧的冯玉祥。周握住翦的手,笑着对冯说:“焕章(冯玉祥的字),这就是您要找的翦先生呀。” 冯玉祥握住翦的手,惊愕不已:“您就是翦先生?”  相似文献   

12.
我正好是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在重庆进入初中的。抗战中,许多下江人逃难到了陪都重庆。他们不仅使重庆工商业繁荣起来了,他们更带来了下江的海派文化和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肖克是我国的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时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肖克奉命来到涞水县野三坡,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组建挺进军,领导平西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军。从此,涞水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将军的足迹,他的许多动人事迹铭记在了涞水人民的心中,代代流传。山村遇险在涞水县野三坡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名叫沙岭西,山峦叠嶂,险峻幽深。1941年8月,日军丧心病狂,又在加紧对平西人民的扫荡,挺进军与敌人展开坚决的游击战争。这一天,人马劳乏,晋察冀挺进军司令员肖克下令,部队安营于沙岭西康家庄。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司令部就驻在这个小小…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4)
正翦伯赞,湖南桃源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学系主任和教授。1924年7月,翦伯赞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在那里接触到一种令他终生追寻、至死不渝的新思想——马克思主义。读完《共产党宣言》,翦伯赞在日记中写道:"这是黑暗世界中的一个窗户。从这里,我看见了光明,看见了真理,看见了人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16.
1938年10月,北平民国学院由长沙迁到离抗日前线较远的淑浦大潭村。民国学院是一所比较复杂的学校。董事长为国民党元老张继,校长为国民党员鲁荡平,学校的党务财政大权掌握在国民党CC分子总务长宋兰阶手里。在教师中,各种不同政治观点,不同学术倾向的人物都有。以翦伯赞、谭丕模和张天翼三位教授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在校内外颇有影响,国民党当局对其深恶痛绝,但因他们都是文化界的名人而不敢造次。民国学院南迁后,国民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3)
<正>牵手戴淑婉1923年中秋节,一抹云霞悬挂在苍穹,是那样的温馨迷人。常德一中校长、知名数学家翦奎午从著名法学家戴修瓒家赴晚宴回来,一路晚风拂面,惬意极了。人逢喜事精神爽么!晚宴上,心直口快的戴修瓒自荐为月下老人,要为翦奎午的长子翦伯赞续弦。自从大儿媳李守箴不幸去世后,长子的婚事就像石块一直压在翦奎午的心头。翦奎午回到家里,径直去了长子书房。十分憔悴的翦伯赞正抱着本《资治通鉴》在看,听到脚步声,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段历史,在我一生的经历中,是比较重要的一段。它留在我记忆里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许多年以后,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中最光辉的篇章之一。1938年,聂荣臻带领部队在五台山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这一时期,聂荣臻留下了三幅极具代表性的手迹,展现了那段烽火岁月的苦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刘少奇以毕生的精力和杰出的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刘少奇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深入华中敌后,迅速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开创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一、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华中地区的形势对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和建立根据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在对待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上,有着二种不同的态度: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高举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战争去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