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正敏 《台湾研究集刊》2008,14(1):33-39,82
台湾执行当事人适格“法律制度”设置较为完备,卡甘关规定比较具体、明确,不仅规范了执行当事人适格的具体范围,而且设置了由此引发的争议的解决机制。客观地评价台湾执行当事人适格制度,分析其利弊得失,将为祖国大陆地区执行当事人变更和追加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弹劾法官与法官裁判权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人大研究》2004,(1):43-45
【案例】2 0 0 2年 12月 ,吉林省磐石市市民张某状告刘某。磐石市人民法院受理后 ,由该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王某担任该案的审判长。由于该案当事人怀疑这名法官接受案件另一方当事人的宴请 ,并拖延办案 ,遂以“不信任”为由向法院举报了这名法官。法院立即启动“不信任弹劾程序” ,对这名法官存在的问题进行“不信任质询”。经详细调查后认定 ,该法官有违法办案、接受被告宴请的可能 ,并提出相应的证据。随后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群众中 ,聘请 18名弹劾委员 ,并在法院内部由干警投票选出 8名弹劾委员 ,成立弹劾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责任:困难面前敢于“亮剑” 去年11月14日,兖州市法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执行款物集中兑付大会,在这次兑付大会上40起积案的执行款物集中兑付,兑付款物100多万元,现场不少案件当事人送来锦旗,有的当事人在执行法官面前长跪不起……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是法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出于各种原因,执行法官对久拖未决的案件在无奈之下采取终结执行方式。此类案件虽属少数,但对当事人而言,其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公正的判决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执行制度之中应增设以下立法:在执行条例中增设执行期限条款;设立债务书制度;建立执行凭证制度;建立定期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是法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出于各种原因。执行法官对久拖未决的案件在无奈之下采取终结执行方式。此类案件虽属少数,但对当事人而言。其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公正的判决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执行制度之中应增设以下立法:在执行条例中增设执行期限条款;设立债务书制度;建立执行凭证制度;建立定期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不是案件当事人,土地却被莫名执行。即使应当被执行,必经的评估拍卖程序被置之一边,西藏自治区高院的一纸裁定,就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7.
陈伟光 《时代主人》2006,(11):26-27
近几年来,寻乌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法律,服务百姓,敢于监督,讲求实效,走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履行监督职能的新路子。破解执行难题 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能否执行到位,直接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对此群众十分关注。据调查,近几年来寻乌县已生效未执结的案件有1100多件,当事人要求法院强制执行的呼声相当高,来人大常委会上访申诉的人也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监督作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人民检察院不能行使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妨碍了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人民检察院实行民事执行监督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问题是制度上的“法无明确规定”。因此,法律上对人民检察院实行民事执行监督做出明确规定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执行和解是民事执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一方当事人不执行和解协议时,执行债权人只能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对原执行名义的执行,而不能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执行和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执行性,并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因此,赋予和解协议以执行力既是维护诚信、和谐的法治社会的需要,又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执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与实体上的执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救济是强制执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强制执行严格依法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执行救济包括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具体方法包括执行过程的异议、债务人异议和第三人异议,这些在大陆法系国家有着丰富的理论学说和较成熟的立法规定。我国民诉法仅笼统地规定了执行异议制度,无论理论、实践还是立法上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张伟 《人民论坛》2014,(7):42-44
执行和解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司法效益,有利于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有利于当事人之间遭受破坏的关系得到修复。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执行和解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执行和解的效力问题不明确,执行和解的审查程序不规范,对当事人恢复申请执行原生效裁判文书的期限不合理,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健全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执行当事人的约定变更是指因债的转让而发生的执行主体变更。其理论基础在于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理论、程序选择权和程序利益保护理论以及既判力与执行力之主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立法上应当确立执行当事人之约定变更制度,并对其条件和程序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诉讼的滞后性对当事人权利的侵蚀,缓解不能执行或执行难的情况,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因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的损失,利害关系人、对方当事人或案外人可请求申请人予以赔偿。被申请人请求申请人承担因其错误申请所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依据,被申请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对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的,其救济渠道仅限于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但不能申请再审,法院也不得受理。  相似文献   

15.
执行和解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司法效益,有利于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有利于当事人之间遭受破坏的关系得到修复。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执行和解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执行和解的效力问题不明确,执行和解的审查程序不规范,对当事人恢复申请执行原生效裁判文书的期限不合理,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健全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法院执行,不仅仅是要给当事人执行回来钱款,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信心和希望,给予他们更好生活的可能。"两任执行法官十年间用真情关爱当事人,用心化解积怨,使当事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正如他们所言,"这是法官应负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为压低居高不下半年以上的存案率和新收案件率,静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庭为做到案件收、结平衡的良性运作,确保执行积案得到有效办结,在庭审人员减少20.5名的不利条件下,适时在全庭推出了“四机制四到位”措施。截止上半年底,该院执行庭共受理执行案件1160件,同比上升了25名。执结各类案件981件,同比上升了12%。其中清理存案半年以上的老案61件,特别是对群体性案件办结了3件,办结院里挂牌督办案件4件,当事人对执行不力的投诉信件,比同期下降4成。执行到位标的12865.29万元,执结率为83名。该措施的实行,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法院在群众中赢得了信誉。  相似文献   

18.
罚缴分离是指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实行罚缴分离是当前公安法制建设的一个难题,派出所实行罚缴分离更无先例可寻。但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理浦派出所知难而进,率先于1999年五月试行罚缴分离制度0经过几个多月的实践,该所积累了一定的罚缴分离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罚缴分离的基本做法(一)严格控制罚缴分离的范围。实行罚缴分离之后,执行处罚决定需要当事人的自觉行动,只有当事人自觉将罚款缴到指定银行,执行才算顺利完成;如果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执行就会变得相对困难。因此,汉浦派出所在试行…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人民政府:你省1994年5月23日《关于撤销磐石县设立磐石市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磐石县,设立磐石市(县级),以原磐石县的行政区域为磐石市的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各级检察机关从5月1日起,在审查批捕犯罪嫌疑人环节全面推行“被害人告知制度”,以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既然是诉讼当事人,就应完全赋予其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包括知情权的享有和保障。因此,被害人不仅在是否立案、是否起诉、是否判决等方面享有知情权,而且在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退回补充侦查、撤回起诉、法律适用、刑罚执行情况等方面也应享有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