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月12日是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民事维和行动10周年纪念日。然而不幸的是,1月13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八名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人员和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在地震中牺牲。中国公安部在第一时间宣布,中国派驻海地的其他维和警察继续坚守岗位,执行维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维和行动全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1948年5月29日.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决定成立停战监督组织。监督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执行停战协定,这标志着国际维和行动的开始。迄今为止,联合国已组织近70次维持和平行动.有近130个国家派出100多万军人、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17日,中国首批赴海 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开赴海地任务区—— 太阳城,这是我国第一次派遣成建制防 暴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来自北京、天 津、上海、重庆及部分省市、公安边防部 队的125名警察,在这里掀开了中国参 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篇章。 海地太阳城,政治环境复杂、生活条 件艰苦、任务危险艰巨。中国维和警察以 集体的智慧、无畏的气概,不辱使命,为 国争光,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当地政府 和民众中树立了中国警队的良好形象, 被誉为“东方和平使者”,联合国还授予 了这125名中国维和警察联合国勋章。  相似文献   

4.
韩立强 《党课》2009,(6):66-68
2004年10月17曰,我受公安部指派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担任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三分队分队长,负责执勤作战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兼任分队的英语翻译,既要负责执勤时的对外联络和翻译工作,又要翻译并向队员传达联合国每日动态。海地治安混乱、气候炎热、疾病肆虐、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艾滋病感染率高达20%。  相似文献   

5.
陈洁  李珂 《学习月刊》2012,(4):12-13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服务于联合国旗帜之下.由来自多国的军事人员所从事的使命.其范围从监督被仔细设计出的和平协议后的停火安排的执行.到协助军队撤离、在对立力量间建立缓冲区以及协助实现冲突的最终解决。”^[1]而中国政府提出和倡导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努力推动全球和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陈洁 《学习月刊》2012,(2):9-10
自1948年联合国停战监督机构成立以来,联合国先后采取60余次维和行动,遍及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120余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历史相对短暂,对维和行动的性质及作用的主观认识,参与维和行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经历了一个从否定、不参与到有限度、选择性参与再到积极支持、不断扩大参与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5,(2):63
<正>在美国的衰落中,中国开始崛起。美国的衰落不是因为中国崛起造成的,而是因为自身的错误引发的。中国的崛起方式一开始即强调共赢,这完全不同于美国垄断式的霸权方式。合作共赢不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强调互补式的相对获益,共同致富。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是谋长远的大智之举。中国不仅主张开放、不排他,在国际责任方面也在践行大国义务。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贡献最大,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明确表示欢迎搭便车。这是一种大国胸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的外交理念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P46)。这一理念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9.
张滨艳 《实践》2009,(8):37-39
8月中旬,内蒙古军区某汽车团又一次整装出征,第四次远赴西非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忽然结束,两强均衡的世界,突变为一强独霸的单极世界。于是,“人类向何处去”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后,国际政治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对新世纪作出不同的预测。一是“国家主义论”,即“进攻性现实主义论”,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这一理论的代言人。他认为,冷战结束后.国家主义将盛行,各国都以各自的方式,追逐各自的利益,整个国际关系.将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二是“历史终结论”,这是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环境与我国的和平崛起新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战  李海君 《求实》2004,3(7):75-77
“和平崛起”是我国对外战略的根本选择 ,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 ,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客观方面即是国际环境或国际局势。国际环境包括世界大环境、局部环境和周边环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是国际总体环境 ,它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我国的国家性质、历史传统赋予了她和平崛起的修养。然而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 ,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严峻挑战。如何把和平与崛起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洪云 《廉政瞭望》2014,(24):52-53
2011年7月9日,经过全民公投,南苏丹正式脱离苏丹,宣告独立。不过,由于民族问题及政治派系争斗.独立后的南苏丹局面始终不稳.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继重庆、广西之后,四川省公安厅奉命于2011年下半年组建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历经六轮筛选.15名警察脱颖而出,于去年11月中旬出征。伴随着开战与停火的几番轮替,队员们顺利完成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同到了暌违已久的祖国。  相似文献   

13.
赵海月 《理论学刊》2008,2(5):13-16
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是国际战争的总根源,但并不是惟一的原因.国际战争的性质是由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个人类利益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在国际战争不至于发展成为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前提下,战争是政治继续的命题仍然有效.就理论意义而言,世界格局论、势力均衡论、集体安全论、和平共处论等,无不寄托着人们对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与构想.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党史文苑》2012,(12):21-22,27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逐步完成的。本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和平外交思想分别进行了阐释,深入揭示了全球化对当代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的和平外交对全球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地发生7.3级地震后,中国驻海地维和女警汪雪艳冒着随时可能被废墟吞没的危险,徒手挖瓦砾,救出5名幸存者,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称赞,国际社会称她为最美维和女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邦 《新视野》2004,(5):15-17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提出,引起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本文论述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含义,认为它是对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旧道路的否定,是和平与崛起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提出,对于人类历史和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机遇和困难、压力及挑战。认为目前中国和平崛起还是一种理想和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长期奋斗,制和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国际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枝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加大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增强国力,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他对和谐世界的热切期盼.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保障,各国多样性文明的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和谐国际关系是推动和谐世界发展强大动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治 《新视野》2004,(5):18-20
为了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全面、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与现有国际秩序和大国的关系,为国崛起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改善与邻国的双边关系,在保证地区安全方面“所作为”,为中国崛起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还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73年1月27日,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即越南南方人民抗战组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美国、越南共和政府(即阮文绍西贡伪政权)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及四个议定书,标志着美国侵略越南和越南抗美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