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本期导读     
●何祚庥院士与“法轮功” 斗争的故事 (中 )  千字文激起千层浪。何院士的《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一文在《青少年科技博览》与读者见面,万万没有想到,这篇面向青少年读者,正面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普文章,只有短短的上千字,竟然会使“法轮功”组织大动干戈。他们兴师动众,围攻编辑部、何院士本人及各地的宣传机关,甚至包围中南海,指责文章污蔑、伤害了“李大师”,公然提出要公开道歉、消除影响等无理要求。他作为科学家,不能再沉默了。他与其他专家学者一起,郑重向中央揭露了“法轮功”的违法性质及不可告人的政治用心。 ●才…  相似文献   

2.
千字文激起千层浪   “周总编,何老这篇文章写得痛快。”   “我也很喜欢,作为重点稿马上发 !”   在《青少年科技博览》的办公室里,总编辑周绍禄教授和常务副总编范君石教授交换审读意见,对于何祚庥院士寄来的文章《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给予了极高评价。一句“我不赞成”,说出了大院士给小读者的忠告。   忠言逆耳利于行,编辑部庆幸约来了一篇好稿子。   考虑到伪科学泛滥在青少年中的欺骗性和毒害性,也考虑到何祚庥院士的社会影响,《青少年科技博览》把文章作为“特稿”,配上何祚庥的照片,很快重点编发在刊物上…  相似文献   

3.
若干年之后人们回首 1999年,那个 20世纪最后的年头,会看到这一年有太多的大事,值得中国人庆贺并铭记。比如新中国 50华诞,亿万同胞普天同庆的欢天喜地。再比如澳门回归祖国,世纪之交最后一个盛典。但也不该遗忘,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法轮功”发起了总攻击。   这也是一件大事,是一个民族树立科学形象的决战。   “法轮功”组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何祚庥院士认为,我们党在反对伪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是成熟的。他说:“这个成熟性表现在既坚持原则,又善于掌握时机。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到了,在彻底揭露李洪志的荒谬的同…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院士殷之文 殷之文从小就景仰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渴望成为“工业救国”的人。战争使他背井离乡,辗转漂泊到昆明并考入云南大学,在贫困中努力攻读,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也只能找到一份临时工作。后来他结识了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闵嗣桂,俩人志趣相投,终成眷属,并双双获取了留学美国的密苏里和伊里诺哀大学并取得了双硕士学位。虽有优越工作生活条件,但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又毅然选择了回国报效之路。 ●无痛不成瘾戒毒肇始人 ——杨国栋扫描 杨国栋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并在上海医科大学深造过生化专业,得诸于中国莨菪类药的钱…  相似文献   

5.
1957年6月19日,也就是“反右”斗争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时候,《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刊登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1911—2001)不久前在《新清华》校报发表的《花丛小语》和一首《贺新郎》的词,来作为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经典之作”,成为闻名一时的全国人民“反右”斗争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6.
《古巴雄狮卡斯特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是根据卡斯特罗与记者的几次谈话记录整理而成的 ,由宋晓平和杨仲林先生译成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 2 0 0 0年 1 1月出版。《古巴雄狮卡斯特罗的青少年时代》介绍了卡斯特罗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和斗争情况 ,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该书平平实实 ,真真切切 ,充分体现了卡斯特罗作为一名演说大家所具有的语言风格。平平实实才是真。该书向我们介绍的就是真实的卡斯特罗。正如书的序言所表达的那样 ,他至今“仍然是当时的那个青年 ,拥有青年的斗争精神 ,乐观主义态度 ,人生观和未来观 ,对…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于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轮功”,应该怎样看待它的性质,并从中得到反思的教益?这实际上是对伪科学现象的一个总结。早在1999年9月中旬,您应邀南下参加“南京科普宣传周”作报告时,在指出“法轮功”的反科学性质的同时,就指出了它的反社会性质。您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他的首创惠及亿万农民 ,得到毛主席的赞赏和批示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他在马尼拉的报告令洋人惊叹 ,菲律宾总统夫人亲听并将其做法引进本国推广 ;●他只读过三年私塾 ,却由一名农民“赤脚医生”破格提拔为省卫生厅副厅长 ;●他4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应邀出席周总理家宴 ,几度出国访问 ;●他成为百姓之后当面进言省委书记 ,使其现场拍板更改乡名……他就是被新华社记者誉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1999年12月下旬 ,一个寒冷的“双休日”。远在教育部挂职担任财务司司长助理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长谭卫国 ,…  相似文献   

9.
李土生近几年来笔耕不辍,继《土生说字》以后这两年出版了《土生说字精简版》、《土生感悟》、《你就是佛》、“说道”、“说儒”、“百家姓”等书约200多万字,还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在许多大学开课凡数十场。我很敬重他的刻苦勤勉。许久不见,一天他抱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卷轴来看我,说的“手抄国学经典”已完成,原件都装裱好,快要付梓了,嘱我写个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29日,美国首都华盛顿隆重举行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来自世界诸多国家的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了此次盛会。美国科学院有着14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顶级的科学院。每年,美国科学院都要在世界各地评选出世界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该院外籍院士。本年度,全世界共有18位顶级科学家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与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白春礼先生共同当选。据悉,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唯一的当选者。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海粟大师山水小景》出版前后  新加坡著名作家和企业家周颖南这样写道:我与大师订交始于70年代初,1972年12月第一次见面,我喜爱他的艺术,对他所受时代不幸遭遇,心里感到不平。我开始收藏他的作品,动了出版大师画集的念头。弘扬中华文化,推荐名家艺术,原是炎黄子孙的责任。我把这个愿望告诉潘受先生和饶宗颐教授,得到他们精神上的支持。我请潘受题诗,请饶宗颐撰写序文,使这本画集成为三位名家书画集。●怀念杰出的爱国者安子介先生安子介先生的一生是奋斗和追求真理的一生。50年代初,在香港开创了中南纺织等三家工厂,为保…  相似文献   

12.
刘锡诚 《海内与海外》2005,(5):58-61,65
“试笔”——一个苦涩的字眼周立波是我心仪已久的老作家。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立波这个名字的来历。“立波”乃是英文“liberty”的汉译。这表明他一生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心迹。因为在中学读书时就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分马》那一章,此文曾给我幼小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后来,在大学里又读过全本的《暴风骤雨》,从小说中知道了许多我不了解的东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情况和人生道理。《暴风骤雨》又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在建国不久就获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50年代初期,我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文学奖,只知道斯大林奖金…  相似文献   

13.
啊 朋友     
在中国洋洋洒洒的当代期刊中,用“老牌劲旅”一词来形容《新青年》杂志怕不为过,当年读着《新青年》长大的年轻人,现在也该是“人到中年”了。而《新青年》光彩依旧,魅力不减当年,且有与时俱进之感。这让我不能不想起一个外国著名作家说过的话:“帝王的权力只有百年,而文字的力量却是永恒的。”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优秀刊物的生命力,也是恰如其分。但我和《新青年》的相识却是在它为刊物重新定位之后,“朋友”二字打动了我,以抒写人间真情为己任的办刊宗旨也打动了我。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期,有一些字眼是提起来就让人感动的…  相似文献   

14.
“我虽然是‘老外’的长相,没有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不错,正是他曾经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他被中国大陆10个省(市)聘为政府顾问,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给他作了专题报道,介绍他的成功之路,他就是美洲华人、著名美国侨领、美国梅州同乡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  龙年访龙岩  或许是缘份和巧合,千禧龙年,回“家”过年的熊德龙先生来到福建闽西龙岩,一个“…  相似文献   

15.
生命之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说这话的人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的这段格言 ,曾经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整个自然界最宝贵的是生命。”说这话的人叫殷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中唯一以“兽医”为专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内外知名的动物病毒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殷震与许多人们熟悉的院士情况不同 ,不仅仅在于他不是“人医”是“兽医” ,更在于他不是早年成名、晚年守成 ,而是大器晚成 ,其卓越成果的取得 ,恰恰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同步。体健长寿的福分 ,又使他仿佛绚烂的夕阳 ,越到晚年越是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6.
项堃的“反右”斗争中惨遭构陷,随后便在银幕上销声匿迹。1962年复出后,遂以在《停战以后》(以下简称《停》)和《在烈为中永生》(以下简称《烈》)等影片中的表演,  相似文献   

17.
我与作家袁一强是多年的忘年好友。最近,他邀我为其即将结集出版的中篇小说集《祥子的后人》写篇序文。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我笑着说:“你早已是著名作家了,我哪有这等资格?”但对老友的“抬举”,我还是高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3,(4)
这是一封从网上发来的E-mail,一个网名叫做“左右为难”的女孩子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细雨:你好!我是你的读者,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的栏目。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男友,他对我很好,只是随着恋爱的不断深入,我对他也逐渐加深了了解。原来他是一个在社会上“混”的人。当初,我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仗义、豪爽才跟他交往的。可是现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的那些朋友动不动就动手打人,他做的许多事我也看不惯,尤其是我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女儿把这样一个男友带回家的。为此,我也曾经试图改变他,可半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我和一个外号叫“大长条”的男生旅游回来,推开宿舍的门,放下旅行包,还没等坐稳,我就开始了凄凄惨惨的诉苦。我说,应“大长条”盛情难却的爬山之邀我简直就是白痴,瞎了眼,他妈的他简直就是陈世美,他哪辈子没见过18岁女孩呀,他丢西瓜捡芝麻……以致最后我把所有高高瘦瘦的男生都深恶痛绝地骂了一顿,还“哗啦啦”洒了一地泪水后,萧和琪才听明白:原来,上山时“大长条”拉着我,很热情很友好,等下山时他碰到一个独自爬山的女孩,“大长条”便奋不顾身地越过一片峭壁与人家攀谈,继而两人一起去找小溪,等我跌跌撞撞笨手笨脚赶到山…  相似文献   

20.
秀生老弟与我相识有年。一日,他将其一部厚重的《一半的月光》诗稿交我先睹,希望我能谈谈读后感。这当然是对我的信任,可惜的是我不会写诗,更读不懂诗。我一直以为诗是一种神秘的文体,无天赋无灵感不能为之,而我正是这样一个“二无”之人。但是,在我将诗稿通读了一遍后,为秀生的勤奋努力而惊讶而赞叹,被他洋溢在诗中的澎湃激情所深深打动。我觉得,起码,他所抒发的情感,获得了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