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 对去年的反腐倡廉工作,社会舆论多有赞誉。但查处了多少名高级干部,又有多少名贪官被绳之以法,以此来证明反腐败成绩,是既令人啼笑皆非,又良可痛惜之事。揪出的贪官越  相似文献   

2.
郑根岭在《人民论坛》2011年2月上期撰文指出:可以确认的是,老百姓感觉腐败越反越多、贪官越来越多,且不论从定量分析上是否成立,都无法证明反腐败无效论、无用论。贪官毕竟是揪出一个是一个,每揪出一个都足以证明反腐败有效、有用,对  相似文献   

3.
近来,随着我国反腐 败工作力度的加大,一批身居高位的贪官纷纷落马, 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可笑的是,这些贪官在谈到落 马的教训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言道:“由于放松了政 治学习,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才使自己贪 欲膨胀……”云云。这真是奇谈怪论!普通老百姓招 谁惹谁啦?怎么成了腐败分子的替罪羊了?难道领导  相似文献   

4.
小偷与官盗     
元明 《民主》2009,(11):55-55
近读一篇文章.把中国坏蛋和外国坏蛋作比较,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坏蛋比发达国家要多。比如.“偷砍电线卖钱”是某些发展中国家才有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就看不到。在我国的“个别地方”,腐败分子似乎猖狂得多。贪官们不刮地皮则已。一刮往往就是几千万上亿元。从逻辑分析,人家的制度过硬.坏蛋们没办法“猖狂”也许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前几年惩治腐败的过程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那些腐败分子似乎肆无忌惮,不畏法律。尽管也惩办了一些犯罪分子,但并未“惩一儆百”,使后来者望而生畏,不再重蹈其覆辙。在一些地方,贪官上演“接力赛”的现象一个接着一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自有政府以来,就有腐败,就有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现象。因此,历朝历代,肃清腐败都是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的重要课题。有的收效显著,有的收效甚微。 从历史的经验看,北宋开国之初,社会秩序混乱,治安状况堪忧。尽管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但由于官吏从中作梗,…  相似文献   

6.
以前,有些腐败分子在“反省”时总爱说,自己的堕落是因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这是拿“一般群众”说事。现在,“我是农民的儿子”这句“台词”仿佛又开始在贪官的“悔过书”里流行起来。 口口声声表白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好像是表明自身的根正苗红,但恐怕有些不着边际。现在有些农民干的是粗重活,住的是泥巴屋,吃的是青  相似文献   

7.
腐败分子的“通病”是什么?湛江走私大案主犯原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在他的“悔改录”中说:“不注重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是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无数事实表明,腐败分子堕落的原因有多样,但归根结底最根本的还是“不注重学习”,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说起“学习”,有些人不以为然,总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就报刊上披露出的案件作了个统计,得出了一个“1:5:25”的公式。意思是说,有25名奸商,必有5名贪官;有5名小贪官,必有1名大贪官。大贪官、小贪官与奸商的比例为“1:5:25”。几个月前,我把这个研究成果发表了出来。在友人中,当时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这个比例尽管可怕,但为我们办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醒我们注意追查奸商背后的  相似文献   

9.
有一幅漫画,题作“会上作报告,会后戴手铐”。内容是某领导这边做完关于清正廉洁、惩治腐败的报告,那边被逮捕了,原来,他就是一个大贪官。 在干部队伍中,像这样只是口头上“唱”廉,而非“倡廉”的贪官不乏其人,原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曾繁衍就是如此“唱”廉的。案发前他不仅在会议上大谈反腐倡廉,大谈拒腐防变,而且是逢会必讲,每讲必慷慨激昂,必声泪俱下。此外,他还亲自主编了一  相似文献   

10.
常看到贪官“落马”的报道。惩治贪官,净化了社会风气,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确实是大快人心事。然而,“大快”之后又常常遗憾:不少贪官都有一个令人糊涂的罪证——不明财产。家中有了巨额财富,却说不清来路,这不免叫人费解。难道财富就像毛毛雨,它会从天上掉下来?贪官们大小是个官,往往要管理一个挺大的企业,或一个不小的部门。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属下的“大家庭”必须十分了  相似文献   

11.
慕马案赃物展连日高烧。《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报道的标题如是说。“高烧”到什么程度呢?据报道,“连续三日突破万人,队伍围着展地沈阳金剑大厦绕了两圈,观众为了看看贪官下场”。“看下场”还不如说“看内幕”,人们想看看这些贪官当年的内幕以及黑幕,看看他们人前人模狗样,幕后肮里肮脏,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真相。这不,还真有好看的,这便是“贪官秀”:“在字画展厅里,一幅字上写着‘看淡名利,莫争权势,心平静气,吉祥如意’,还有的条幅写的是‘天下为公’、‘德配天地’。”报道引用一位家住沈阳的市民的话说:“这些贪官贪赃枉法、狂敛民财,真的不知道他们收到这些东西的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不 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先后果断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许运鸿、胡长清、成克杰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证明,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从这些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问题相当严重。于是有人就问,是不是腐败越反越多?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样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现在,社会上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有一些“说法”。有的认为,现在的干部没有几个是干净的,“洪洞县里没好人”。…  相似文献   

13.
林吕建指出,以实际情况看,腐败分子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利己性。凡是腐败分子都是极端利已主义者。他们通过腐败行为获得各种形式的好处。这种“好处”极为广泛,表现为金钱、荣誉等。腐败是个人主义的一种“物化”过程,是私欲的外泄过程。利已是所有腐败分子产生腐败行为的原动力。利己决定了一些腐败分子不择手段的贪婪性。  相似文献   

14.
《民主》1999,(3)
有一个草菅人命的腐败分子说了一句话,涉及医院,他说“医院哪有不死人的,医院里死人是正常的”云云。在这种人眼里,无所谓责任事故,更无所谓草菅人命,死了就死了,什么正常不正常,我说正常死亡就是正常死亡,有什么好罗嗦的!在这里,大家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医疗事故造成的伤残乃至死亡——也是一种非正常死亡。医疗事故不是今  相似文献   

15.
刘绍楹 《民主》2004,(4):45-45
贪官王怀忠不久前被执行死刑,就一桩反腐案来说,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这个反面教员留给人们的诸多思考,却远远没有完结。比如,此人为什么能边腐败边升官,就是一个人们议论纷纷、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王怀忠是2001年4月在副省长的职位上落马的。但多年前他还在阜阳当地(后改市)委书记的时候,就已经彻头彻尾地腐败了。新华社记者在一篇文章中说,当时,阜阳的干部群众对王怀忠骄奢淫逸、虚报浮夸、腐化堕落反映强烈,流传的一个民谣说,“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怀忠”(新华社2004.1.18)。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腐败分子升迁的速度极快,平均两年上一个台阶,直到1999年11月被任命为副省长。  相似文献   

16.
让21世纪的“地球村”更繁荣周锡生记者:21世纪即将来临,您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对当今世界有什么感想,对联合国在下个世纪的作用和职责有什么看法?安南:在我看来,当今国际生活中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点,即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参与国际生活。人类越...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有不少人称得上是“腐败中介”。如贾政的手下李十儿,如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等。在清朝的几部谴责小说中,几乎都有一个叫作“二爷”的角色,他们也起着“腐败中介”的作用,所谓“二爷”,就是老爷的兄弟。老爷不便出面收受的贿赂,“二爷”代收着;老爷不便干预的政务,“二爷”出面摆平。 今天,在一些腐败案件中,也有一些“中介”在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胡长清背后有个周雪华,成克杰背后有李平和周坤。这些“腐败中介”不仅是腐败分子的“马前卒”,也是拉腐败分子下水的直接力量。他们与腐败分子共生,共同侵吞公…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某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因收受贿赂数额巨大被依法判处死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贪官,在法庭上却振振有辞地进行了一番“自我表白”,从而使人们又多了一份看清贪官丑恶、肮脏灵魂的绝妙教材。 其一,表白自己是“一个把钱看得很淡的人”。在他看来,凭他的官位,如果爱财如命,完全可以有机会  相似文献   

19.
党内腐败分子与不合格党员都是党的健康肌体所不能容纳的成分。但“腐败分子”与“不合格党员”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认为党内腐败分子是指那些故意以自己的行为触犯党的纪律,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已蜕化变质,必须清除出党的违纪党员。腐败分子具备以下特征:行为的心理状态是故意的,即违纪者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触犯党的纪律的:该种行为是以“作为”的方式触犯党的纪律,即其行为是党章、党规所禁止的;违纪行为直接指_向党和人民的事业。该种违纪行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已严重到必须清除出党。概括讲就是行为的故意性,后果的严重性和惩处的严厉性。因此,党员违纪行为的严重程度使腐败分子同一般违纪党员区别开来,腐败分子与不合格党员在总体上都是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贵刊第25期“面对贪官,他们为何沉默”一文,指责贪官属下“毫无责任感的沉默”,才形成了腐败行为的“黑色土壤”,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贪官的下属是否沉默;而在于管贪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