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锋相册     
张峻,拍摄报道雷锋的第一人。他不仅用镜头拍摄了大量雷锋生前的照片,而且,还把拍摄和搜集的6000多张与雷锋有关的照片资料,自费印了15万张图片无偿赠送,并到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宣传雷锋精神。编者  相似文献   

2.
1960年,正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任宣传助理兼摄影报道员的张峻,受部队指令,前往驻抚顺某部工程兵团采访一位爱做好事的小战士——雷锋。 9月的一个星期天,张峻第一次见到了雷锋。那天,在院子里见到雷锋。雷锋像有什么事但又羞于出口的样子,张峻就主动问他。雷锋鼓足了勇气说:“张助理员,你能给我照张相吗?我当兵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照张穿军装背着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标准像哩!” 张峻忽然觉得雷锋这个人很单纯,很有意思,于是就同意了。这是张峻第一次为雷锋拍照  相似文献   

3.
郦雯  广珍  刘维 《党史纵横》2003,(3):18-20
采访张峻老人,是我已久的愿望.这次能够如愿,内心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走进他的家,立刻就感受到主人的与众不同.客厅里,一尊系着红领巾的雷锋的半身塑像庄严地矗立着.书橱里,珍藏着各种各样版本的有关雷锋的书籍、画册.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当年周总理观看话剧<雷锋>时,与饰演童年雷锋的小演员苏贵牵手的照片.随便拉开张峻老人的书柜抽屉,里面都装满了分门别类、整齐利落的有关雷锋的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提起与雷锋有关的人和事,张峻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4.
正为雷锋拍照是张峻一辈子的骄傲,他生命的终点也定格在"留住雷锋"的事业中。终身的遗憾1962年8月15日,对时为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张峻而言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11点多,张峻刚吃完午饭回到宿舍休息,一位宣传干事急匆  相似文献   

5.
白杉  子荫 《党史纵览》2004,(3):19-22
在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住着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几十年来,正是有了这些人不断地宣传雷锋,这个干休所也因此得名"学习雷锋教育基地".还有一个张峻,他不住在这家干休所,但他是第一个拍摄雷锋的人.他们把一生都交给了宣传雷锋的事业.雷锋精神影响如此深远,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6.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12,(15):32-40
季增是雷锋入伍后第一个给他拍照的人,是与雷锋接触最多最近、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摄影师。雷锋从入伍到牺牲的953天里,季增平均每四天就给他拍摄一张照片,共拍摄了250多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而生动,广为传播,成就了中国人像摄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并忠实地记录了雷锋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7.
两封感谢信挖掘出的典型1960年8月下旬,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处报道干事的张峻,来到抚顺的一个工程兵连队,寻找一名叫雷锋的普通士兵。此前,张峻拿到从下面连队里转来  相似文献   

8.
张峻 《党史纵横》2009,(11):22-22
雷锋爱照相,是我初次接触他时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少年在家乡望城,青年来到鞍钢,应征入伍到部队,所到之处,他都想方设法找机会照张相。我和部队其他同志为他拍的新闻照片不算.仅在地方照相馆他照的单人相、合影,我在他牺牲后,先后收藏的就有五十多张。其中,就有雷锋在天安门前拍摄的两张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9.
张峻 《党史纵横》2007,(6):35-38
无比热爱新生活的雷锋,生前留下了数百张面带微笑的照片,凡参观过雷锋纪念馆的人无不为之惊叹,因为在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  相似文献   

10.
正"读毛主席的书,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雷锋所留下的珍贵的照片里,有两幅经典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幅是雷锋在汽车驾驶室中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另一幅是雷锋与战友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雷锋牺牲后,他生前读过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引起了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雷锋的表现和入党申请,我们运输连党支部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一直很重视对他进行培养和教育,第一次支委会就讨论研究1960年上半年发展雷锋入党。当时有的支委提出群众对他有反映,怀疑他是不是做样子给大家看,出风头,搞名堂。对此支部作了认真分析,一致认为雷锋出身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他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做好事是实心实意的,但又考虑他入伍时间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3):116-117
一张纸条与一段日记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编辑董祖修是阅读、摘录雷锋日记较早的人之一。1960年10月,董祖修到雷锋所在的连队采访时,在雷锋的小箱子里发现了几册笔记本,这些本子里有一部分内容是日记。董祖修在阅读新发现的日记时,突然从打开的日记本中飘落下一张小纸条。他捡起一看,是雷锋的笔迹,上面写着:  相似文献   

13.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2009年2月,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即原孟州市关工委副主任、现已退休的刘思乐老人。  相似文献   

14.
1961年2月20日,沈阳军区驻抚顺某部班长雷锋在部队宣传报道助理员张峻的陪同下,从沈阳南站坐上北行的列车,前往吉林省四平市,到驻扎在那里的6305部队访问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连——三连及其指导员廖初江。火车行驶4个小时后,到了四平站,早已等候在出站口的廖初江及其战友们老远就迎了过来,和雷锋等人热情握手。雷锋和廖初江仿  相似文献   

15.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2009年2月,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即原孟州市关工委副主任、现已退休的刘思乐老人。  相似文献   

16.
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余政委。他象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我昨天在日记本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 ——摘自《雷锋日记》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社会急剧转型带来复杂变化,雷锋和他的事迹也在思潮的不断更替中,呈现多角度读解。不能否认,雷锋是在特殊历史阶段涌现出来的一个先进典型,后人看待雷锋,不能脱离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8.
雷锋     
雷锋是一股知心暖风跨越天堑跨越时空陌路相逢心相通雷锋是一粒良种撒在哪里都生根一次播种受益终生雷锋是一株伟岸的苍松任凭暴雨狂风五雷轰本色四季常青雷锋像牛一样至善至诚默默耕耘忍辱负重食草维生献奶为众雷锋是永无止境的奋进冲锋把人间水分挤净只留温馨纯情雷锋是一面透析灵魂的明镜他让一切人一切事剥去外装各显本性雷锋是一颗爱星又是普通一兵他与真善美共存在人民心中永生雷锋@冯福录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4,(5):33-33
正褚士奇是民间藏友组织"全国雷锋专题藏友联谊会"副会长。近些年他自费走访、调查对雷锋质疑的模糊点。"起初我也怀疑,雷锋这样一个艰苦朴素的典型,为什么有钱买皮夹克、皮鞋还有料子裤?研究之后我发现,雷锋入伍前的收入确实挺高,他当时在鞍钢工作,鞍钢待  相似文献   

20.
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百余政委。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我昨天在日记本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摘自《雷祆日记》日记中提到的余政委叫余新元,是原鞍山军分区副政委。1959年11月的一天,辽阳市人武部(当时叫兵役局)政委、征兵办公室主任余新元刚踏进办公室门槛,一个小伙子马上迎了上来:“您是这儿的首长吧,我叫雷锋,是弓长岭矿的应征青年,我要当兵,可有人说我不够资格。”余政委仔细端详,只见雷锋的个头确实不够高,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