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为其哲学基础,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科学观、切实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议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联系中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进行对象性活动的"现实的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解放主体、社会主体的统一,是实践与价值、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它实现了主体哲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按照唯物史观主体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觉醒;"中国特色"表征着社会主义生动的现实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观察任何一种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依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的出场形态,体现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决定论与选择论以及群众史观等基本理论的坚持与发展,成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构成,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中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思想,这些思想在党的重要会议文件中得到阐释与反映。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对改革开放前党的重要会议文件所蕴含的社会发展思想进行归纳评析,以期对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和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蔚萍 《中国监察》2008,(21):36-37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之所以处于核心地位,在于它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这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体现:它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阐明了为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根本宗旨的体现:它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来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思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社会理论与当前国际形势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原理,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对中华文明的优秀传承,它丰富和诠释了《联合国宪章》理念,是国内政治理念中的和谐社会概念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一大理论成果,对推进中国外交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人为本"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人作为社会、历史和世界的主体地位。它更为深刻的阐述了唯物史观对人的诠释,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同时要求我们以此为标准全面提升人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我们把握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关系、树立正确的稳定观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发展的大局观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是把握稳定与和谐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从实践观点和实践方法出发去理解社会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对旧哲学的革命性超越。对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的理解。在强调实践基础的同时,还应深入研究实践观与唯物史观的有机联系,研究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统一,超越性和限定性的统一,自然、人和社会的统一,对唯物史观的唯物辩证的本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促进司法鉴定实现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要实现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目前司法鉴定工作还处于开创阶段。统一管理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法律底线,依法抓好国家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行政许可管理,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以鉴定公正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宁俊社 《法制与社会》2010,(30):283-284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等思想,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以及为谁发展等一系列涉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晚年针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疯狂进攻,根据新的历史经验,在肯定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强调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提出历史合力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并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张娜  王峰 《法制与社会》2010,(23):174-17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归宿。科学发展观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而人的提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科学发展观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维度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为实现途径,不仅体现了科学理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思想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码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呈现出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衔接、层次性与开放性相关照、人民性与统领性相结合等鲜明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①。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揭示了人赖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而且精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基本精神,考察了法哲学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开辟了文明社会哲学思想发展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