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目前社会感恩意识缺失严重.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有机配合,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感恩教育缺位、家庭感恩教育失衡、社会感恩氛围淡薄,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良知,缺失了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3.
崔征 《世纪桥》2009,(13):94-95
当前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感恩情怀缺失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以利于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王玉娟 《党史博采》2009,(11):43-4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感恩教育缺位、家庭感恩教育失衡、社会感恩氛围淡薄,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良知,缺失了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五所大学大学生感恩品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依照感恩品质的六维结构(行为缺失、情感体验、价值认识、内容认识、行为倾向、情感表达)对受访大学生的感恩品质进行差异性分析,对施测问卷进行数据整理,探讨了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多,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重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实践活动;构建感恩教育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多,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重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实践活动;构建感恩教育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瑞娇 《求贤》2011,(4):47-4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当前,一些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导致情感冷漠,责任心与协作精神匮乏.对学校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本文阐述了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成忠 《世纪桥》2008,(7):110-111
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多,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重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实践活动;构建感恩教育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2.
聂继红 《世纪桥》2010,(7):83-83,92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有其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加强感恩环境建设、学校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情怀的自我培养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范畴。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深化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具有家庭教育不力、社会影响不利、个人修养不好等多方面的原因。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强化实践活动的熏陶作用;运用主题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观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孟喜龙 《世纪桥》2009,(3):110-111
大学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并将感恩教育融于整个教学管理,与校园文化结合,借助有效的载体,使感恩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增加,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在助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受助大学生存在感恩认识不到位、只求索取、不愿回报等现象。文章分析了部分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对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观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践,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成才,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总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和行为上偏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天津师范大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树立先进典型,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