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花园     
《湘潮》1999,(1)
朱、毛在酃县第一次握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了宁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行军途中,一直很关心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他曾派卫生队党代表何长工去长沙,一是找省委和湘南特委报告秋收暴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名人轶事     
《湘潮》1988,(5)
1927年,何长工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湖南找南昌起义部队。10月中旬,何长工在长沙找到湖南省委后,12月中旬辗转到了广州。当时,正值广州暴动刚过,国民党疯狂地搜捕革命人士。一天,何长工住在一个湖南湘潭籍姓王  相似文献   

3.
柯云 《党史纵横》2010,(10):47-48
1927年9月,秋风萧瑟,枫叶如火。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经过三湾改编,部队有了新的转机,向井冈山古城进军,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把正在南粤活动的南昌起义部队找回来。这个任务十分艰巨,派谁去做呢?毛泽东思虑好久,百般斟酌,终于,他想到了一个人——何长工。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事迹家喻户晓,但他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和同学萧瑜化装成乞丐游历湖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萧瑜是著名诗人萧三的哥哥,与毛泽东同为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上世纪初叶,在学生阶层中是个风头很健的人物。1916年夏天,毛泽东和萧瑜身无分文,出游近千里,历访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  相似文献   

5.
党史博采     
「朱毛会师」谁搭桥在我国革命史上,有一具有伟大意义的会师——“朱毛会师”.这个曾令世界瞩目的伟大会师,是由何长工牵线搭桥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不久,便派何长工去找南昌起义的剩余部队。 10月5日,何长工从井冈山  相似文献   

6.
错杀宛希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天地》2007,(8):28-28
毛泽东说:八月失败,主要是他和宛希先在永新 毛泽东对何长工说:“长工啊,希先要平反”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特别提到:八月失败,主要是“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强令部队开往湘南造成的。毛泽东在这里把宛希先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说明他们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是步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王锡堂 《党史博采》2005,(10):38-42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何长工不远万里不负毛泽东的重托,历尽千难万险寻找到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为实现朱、毛胜利会师立下了大功;为改造王佐的绿林军,他又孤身入虎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征服了绿林军,为根据地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长工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勇敢,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交给他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8.
何长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他积极配合毛泽东同志,兢兢业业,坚忍不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井冈山斗争的后期,何长工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之中。井冈赤子何长工把他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无私献给了井冈山这块红土地。  相似文献   

9.
黄仲芳  刘付春 《党史文苑》2007,(4):26-28,34
何长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他积极配合毛泽东同志,兢兢业业,坚忍不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井冈山斗争的后期,何长工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之中.井冈赤子何长工把他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无私献给了井冈山这块红土地.  相似文献   

10.
建立支部   正是摘茶子的霜降季节,天清气爽,暖暖的日头映得山山岭岭翠色千层。就在这时,毛泽覃来到了黄洋界山麓的乔林。   1927年 11月毛泽覃受朱德的委派来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接头,在宁冈茅坪,见到前委书记、胞兄毛泽东。他在茅坪休息了几天,毛泽东对他说:“反正我们也派何长工去找朱德了,你就不要回去。派你去个地方──宁冈的乔林,去那儿建立党的组织。”略停,哥哥又告诉弟弟:“这个月的月初,前委在象山庵召开了宁冈、永新几县的联席会议,专门讨论恢复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已经抽了十几个军中同志下去了。”   听…  相似文献   

11.
<正>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危急时刻,他果断放弃原定会攻长沙的军事计划,转而向萍乡退却。9月20日,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向战士们宣布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攻打长沙而转兵向南的决定时,指出:秋收暴动,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大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相似文献   

12.
张检明 《湘潮》2006,(12):37-38
何长工,原名何坤,湖南华容南乡人。何长工,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着曲折的经历。他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家乡人人皆知的“名人”,由“名人”成为反动当局通缉的“暴徒”,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与毛泽东有着无数的轶闻趣事。初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正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的艰难行程中,毛泽东手下有几位爱将,分别是何挺颖、张子清、宛希先、何长工。这些人中只有何长工活到了建国后,其他3位在井冈山时期就牺牲了,而宛希先则是惨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宛希先,湖北黄梅人,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的一名连长。秋收起义时他率部参加,并担任工农革命军一师一团  相似文献   

14.
一 20世纪20年代,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的何长工,原名何坤.为了在白色恐怖中行动方便,毛泽东就为其改名为"长工".当时,毛泽东对他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学过工吗?就叫‘何长工'吧!‘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扛长工嘛!"于是,何长工欣然接受,名副其实地为中国革命扛了一辈子"长工".  相似文献   

15.
何长工是我军早期改造旧式农民武装的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在我军初创时期,他曾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交给他的改造王佐旧式农民武装的重大任务,为我军早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03年,14岁的李振翩,从湖南娄底一个叫琉璃冲的小村步行到省城长沙读书。后来,他成了长沙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并认识了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并且领导学生运动的毛泽东,从此结下深厚友谊。毛泽东亲切地称呼李振翩为‘水牛’,而李振翩则戏称毛泽东为‘水老倌’。 1925年,毛泽东回到湖南再次与他的老朋友李振翩联系共同革命,但是,李振翩正要离开长沙,他在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之际,接受了闻名遐迩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邀请。他给毛泽东写信:‘革命之途何止一条。改变政治制度,其一也。然众皆亡于无为之疾,不得安其天年,虽新制有何益  相似文献   

17.
▲1935年8月王震在湖南石门县长沙,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化名城,这里曾走出了谭嗣同、黄兴等一大批爱国志士和英雄豪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这里又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一批革命领袖人物和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也是从这里走向革命的大舞台,开始了他传奇而卓绝的战斗历程的。王震是在1922年春节后的一个深夜离家奔往长沙的。当时他才13岁。家里不同意他外出,所以,去长沙的事,他一直未向父母泄露。但他从未到过长沙,一个人怎么去呢?他突然想起了常去长沙卖土布的二叔王贵…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斯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遗憾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  相似文献   

19.
何长工在1927年至1928年,随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今炎陵)一带开创革命根据地。其间,他屡屡临危受命,而又屡屡不辱使命,屡建奇功。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周旋,沟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与湖南省委、湘南特委的联络;改造了号称山大王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促成了毛泽东和朱德这两位伟人的早日会面;实现了各路红军的井冈山大会师,从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井冈山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井冈山上的飞将军。”  相似文献   

20.
李志民智脱虎口1927年,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大批革命者惨遭屠戮。李志民是浏东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的主要对象。面对敌人疯狂搜捕,6月上旬的一天,李志民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离开家乡,暂避风险。他化装成农民模样,头顶旧草帽,身着开襟布扣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