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湾当局行政院1994年重新修订了《社会福利政策纲领》,并成为台湾90年代中后期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新的“纲领”以及前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台湾在这一时期新制定和修正了诸多社会保障法案,对岛内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3.
彭莉 《台湾研究》2004,(3):46-5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因应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投资法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投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以规范岛内外投资者在台投资行为为主要内容,若以适用对象为依据,可做如下分类:第一,专门适用于侨外投资者的“立法”,主要有《华侨回国投资条例》、《外国人投资条例》;第二,适用于岛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台湾黑社会活动猖獗,对台湾经济发展与政治的正常运作造成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岛内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台湾当局为了制止黑社会组织的蔓延,通过完善反黑法令、打击取缔、综合治理、国际合作反黑等举措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无法根除黑社会势力。本文通过论述台湾当局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的政策措施,分析其效果,探究台湾当局难以根除黑社会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岛内“台独”活动极为猖獗的一年,也是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四处进行“台独”挑衅的一年。一年来,台湾当局加快推进“台独路线图”的步伐,严重破坏了台湾海峡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独”分裂势力的种种“台独”冒险挑衅动作,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也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台湾当局“台独”冒险的警惕和普遍反对,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逐渐向服务业社会转变,但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增长趋缓,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已成为台湾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岛内外经济新形势,台湾当局将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作为施政重点内容之一,并大力加强两岸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本文将就岛内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台湾当局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台湾经济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台湾研究》2006,(1):12-15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台湾经济转型不顺及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加之岛内民间大规模投资结束或延后,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计3.8%,未能达到台湾当局一再调降后的“保四”目标。2006年台湾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11.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1,(5):1-4,12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方面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积极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与中国国民党和马英九当局携手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台湾创业投资事业的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台湾成立第一家创业投资企业至今,台湾创投业经历了导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共募集1800多亿元新台币(以下未注单位均为新台币元)投资于岛内外9000多个科技项目,成功地带动岛内科技产业资本形成将近19000亿元的规模,共扶持岛内上市或上柜企业340多家,岛外上市企业超过100家,台湾创投业为台湾的科技腾飞和整体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胡石青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业陷入五十年代以来少有的混乱局面,岛内股价飞涨,地下金融泛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造成台湾当局处境被动。为整治乱象,台湾当局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大陆今天...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高等学校招收海外学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高等学校招收海外学生的比较研究林蒲田,蔡振翔本文通过有关资料,对海峡两岸高等学校招收海外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希望能对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双方高等学校扩大海外生源的工作有所启示。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台湾把海外华侨学生、外籍华人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台湾与澳门的经贸关系发展滞缓。台澳航线的开通,为台澳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对此,台湾当局对澳门政策作了相应调整,澳门亦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台澳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一、台澳经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升亮 《台湾研究》2008,(5):12-17,41
自1979年两岸关系开始解冻以来,以台商不断扩大对大陆投资及其所驱动的两岸贸易高速成长为主线,两岸经济体之间的功能性整合不断深化发展,但在台湾当局严格限制大陆资金与产品入岛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对称相互依赖”的基本格局。马英九上台后,在岛内经济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背景下,把扩大两岸经贸交流、推动两岸建立制度性合作架构,  相似文献   

17.
自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以来,台湾当局为适应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岛内金融业实施了以“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政策方向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开放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建立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外汇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使岛内经济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创较轻。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解决台湾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岛内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台湾当局正从健全金融法制等措施入手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湾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并呈现“闷经济”特征:低增长、出口疲弱、消费投资低迷、民生困顿,台湾当局虽采取多项经济举措,但缺乏方向感无力摆脱困境。造成这种“闷经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受外部环境、政党斗争、制度建设等因素制约,台湾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但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是有助于台湾“脱闷”的重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评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前景肖绪照台湾谋求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已成为岛内热门话题,且已纳入台湾当局的议事日程。对其前景,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一、背景和目的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表示,要把台湾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