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征用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一项行政行为。当前,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征用过程中诸如制度设计有失公平、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补偿标准偏低等弊端的大量存在。因此,应尽快对征地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农地征用的典型调查发现,农民的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听证权等权益被严重侵害.有效保障土地被征用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和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制定有助于提高土地被征用农民博弈能力的法律法规;撤销未按法定程序和政策要求报批而获取或骗取的征地批文;用"重典"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提高土地违法的成本等.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多地政府采取紧急征用的方式调配应急资源,但在解决应急需求的同时也暴露了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紧急征用,也称应急征用,是指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知识产权等暂时取得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并在事后予以返还或给予补偿的行为。由于征用是对单位和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一种限制,因此,应急状态下采取征用措施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突发事件应对中,常规储备的应急资源不敷使用、市场机制无法调节并且征购不成的情况下,政府才可以实施紧急征用。  相似文献   

4.
只有为了公共利益才能限制私有财产权的行使,但是纵观我国有关土地征收的现实,发现土地利益的巨大诱惑却导致大量非因公共利益而任意征地的现象.对有关土地法律进行修改,是彻底实现土地征收合目的性的前提,否则土地征收中存在的相关各方利益的紧张局面无法协调.  相似文献   

5.
褚江丽 《理论探索》2007,(1):144-146
宪法视域中的正当性问题是以宪法文本的正当性为前提、以宪政的价值判断为主线展开的。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主要涉及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表现形式、公共利益原则的价值判断标准、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政制度设计等问题。研究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对于我国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具体适用此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失地农民现象不可避免;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是造成失地农民失利和政府超限征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特别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用中各种行政争议时有发生,争议的一方为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权和实施征用土地行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土地征用人),另一方为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以下简称土地权利人)。如何解决这些争议,法律虽已有明确规定,但不少地方在认识和实践上仍常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反倾销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工具,世界各国相继在反倾销法中确立了公共利益原则,以此来平衡各方的利益,并限制反倾销的滥用.在分析公共利益原则特有的价值依据以及介绍加拿大、欧盟和WTO的具体规则的基础上,对中国反倾销条例中公共利益原则的确立和完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和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从而保证农民在以土地开发为先导的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分享收益,逐步推进农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秋燕 《理论探讨》2006,(2):125-127
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界定不清、权利义务模糊等原因,中国农民承载着来自于二元社会结构的沉重赋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意味着单位面积产值的提高和土地的增值,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应当把这些因素予以实现才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广东省率先实行的农地直接入市办法开创了征地制与农地直接入市并存的新格局,打破了国家对集体土地征用的垄断。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临时征用房屋用于控制和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通知》。临时征用的对象包括: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部分培训中心、宾馆、饭店、度假村、疗养院、旅馆及其附属设施。临时房屋的征用工作由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临时征用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应当制发临时征用通知书并送达被征用单位。  相似文献   

12.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和问题,表现在:公共保护理念的缺失、公平性缺失、政府公共责任缺失、新垄断出现等方面。需要从法制和监管的角度进一步规范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公共利益的理论反思与现实检视,我们发现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桎梏于对实质性公共利益的追求,却忽略了公共利益在程序方面的要求。从社会正义、政治合法性和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分析程序与公共利益的理论契合度可知,基于程序性要求而界定的公共利益,是指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为了辨识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公共利益,通过有计划的规则、程序、步骤和方法,发现并实现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及其外化形式的过程。程序性公共利益的建构具有价值、信息、结构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以程序性公共利益引导政府行为具有正当性、公开性、合理性等比较优势,它更适用于日常行政事务、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社会民生领域。  相似文献   

14.
石火学 《理论探索》2012,(4):103-106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和合法性的基础,是整合个人合理利益基础上的利益,是社会关于利益价值期待的体现,具有公共性与政治性、共享性、消费的非竞争性、伦理道德性、目的的非营利性以及内容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等特性。实现公共利益,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确立公正公平的价值标准,体现个人利益的合理诉求,有效抑制政府自身利益,以政策伦理规范约束政策主体行为,推进公共利益确认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是一个颇有实践意义的问题,也是我国学者长期讨论的一个热点。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合理使用耕地,切实保护每一寸耕地;依照宪法精神,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合理的征收程序;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兼顾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国家、集体和村民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和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滥征农民土地,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村民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纠纷日益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在土地征收补偿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借鉴国外在土地征收补偿中立法和实务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理性分析征收补偿的概念和征收补偿的原则等,并据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共利益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视角考察政府职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政府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己任,通过公共利益可以界定政府公共职能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从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来看,政府不是公益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它应该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中承担“掌舵”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过程中的作用,西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政府也在经历深刻的治理变革,具体内容体现在民主化改革、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野 《行政论坛》2009,16(3):27-31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公共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并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公共政策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须立足于组织使命的完成和最高目标的实现,因而也是有代价的,为此,必须使政策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达到政策行为规范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使政策尽可能做到社会公正,并努力使政治决策系统接受,这样,政府的政策才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利益及其本质属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术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的分歧,其关键在于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方式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再到当代的社会科学家,从他们的理论中都可以找到有关公共利益理念的影子。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道德原则向具体个体的共同福利转变的过程。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公共利益的本质。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不仅仅体现在其抽象的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方面,而且还要具体体现在具有物质形态的公共产品的非排它性上。不论从管理者的立场看还是从公众的立场看,公共利益都是公共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利益无疑应当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然而 ,由于受到政府本身以及利益团体的影响 ,公共政策常常偏离正确的轨道 ,却被冠以谋求公共利益之名。因此 ,必须通过提倡公共精神、限制个人利益以及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等来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