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谐社会的朴素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发展就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君如 《理论前沿》2006,486(21):5-8
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科学内涵及现代化奋斗目标三方面论述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集其大成,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认识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它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来源于理论与人类社会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建设全面小康、追求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总结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探讨化解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其思想和理论源远流长、内容深遂而广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来源于社会发展形态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现实国情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和观点。蕴涵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实现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形成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