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典型的背信犯罪,对亲友的范围应扩大解释,凡有一定交往或交流、能影响职务行为的决定的人,都应当认定为亲友。为亲友非法牟利,只有当损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利益,"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才能被作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在计算具体的损失数额时,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为亲友非法牟利行为中计算方法又有所不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贪污罪比较容易混淆,在具体判断时,应特别注意交给亲友经营的是否为单位的盈利"业务",是否向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或销售商品,是为亲友牟利还是借亲友之名为自己牟利。  相似文献   

2.
要准确判定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必须明了该罪的法律特征 ,准确把握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非罪的标准 ,严格区分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和他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亲友介入人质谈判具有情感抚慰、情境切换、角色替代、诚意传递四个方面的独立价值,同时也可能产生威胁亲友人身安全,刺激劫持者,亲友无意间泄露案件信息和处置秘密,擅自采取夺取作案工具、制服劫持者的行动,“临阵倒戈”等诸多问题.为发挥优势,杜绝风险,在运用这一措施时,除需做好介入亲友的人员选择与心理建构工作之外,还须从介入时间、氛围营造、空间控制、情绪控制、信息控制、行为控制六个方面对亲友的规劝活动进行全程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的一些构成要件,理论和实务界常常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利用职务便利”应是狭义的,仅指直接利用自己职务上对单位业务的一定决策和处置权的便利;“本单位的业务”,应界定为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并有义务向公司披露的、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商业机会;对“盈利业务”的判断,应是指行为人单位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该业务盈利的可能性;而行为人是占有现实的财物还是获得牟利的机会,是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贪污罪的根本界限。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认定自首,依法适用刑罚,1998年4月17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司法实践中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根据《解释》的规定,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或犯罪嫌疑人的亲友通知公安机关的,以及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应视为自首。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被动地被亲友送去投案的,应当认定为自首。但如果父亲在得知儿子涉嫌犯罪后,带公安人员将儿子抓获,此种情形能否被认定为犯罪自首,则观点各异。请看如下案例:2004…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城市的大型邻避冲突中,邻避信息传播和动员过程大致经历了关键人物的商议、地方精英的讨论、地方精英向亲友的传播、精英的亲友向普通大众的扩散、抗争积极分子借助媒介建构当地邻避共识、向外地公众求援和平息等七个阶段。邻避信息传播呈现从精英向大众扩散的涟漪效应。地方精英的亲友是联结地方精英与普通公众的纽带。地方精英及其亲友可能隐蔽地传播负面信息,甚至可能采取体制内的抗争行动。体制外的部分邻避行动者通过口头、互联网、手机传播有关邻避设施的负面信息并动员体制外的抗争行动,塑造当地舆论场,并试图影响外地舆论场和境外舆论场。体制内外行动者传播的抗争信息和采取的抗争行动可能产生彼此激励的抗争共鸣效应。涟漪效应和官民抗争共鸣也存在于其他一些政策议题之中。邻避信息传播本质上属于政治传播。  相似文献   

7.
论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修订后的刑法新增的一种犯罪,目前理论上尚缺乏对这种犯罪的深入论述.本文对这一犯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及认定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甘肃省为个案,基于甘肃省579位城镇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对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消费偏好及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考察。研究表明: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观念还较为保守,奉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认为旅游消费可有可无,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出游频数相对较低,年均旅游消费支出较为有限,偏好与亲友结伴出游,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出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主,出游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火车和汽车,亲友介绍是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及旅游产品价格是影响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职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地缘、血缘或亲缘为纽带,纠集同乡或亲友组成诈骗团伙,并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地域性职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控地域性职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应当多策并举、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者扣押人质,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他人劫持走的行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指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等方法,强行将他人劫持,以杀害、杀伤或者不归还人质相要挟,勒令与人质有关的亲友,在一定期限内交出?..  相似文献   

11.
绑架罪中的故意不具有可分性,完整的绑架罪故意涵盖非法拘禁和敲诈勒索两方面内容,但不能人为地将绑架罪的故意进行分割,认为仅仅是非法拘禁故意和敲诈勒索故意的简单叠加.诱骗可以成为绑架罪的实行行为,但需具备控制被害人人身自由的现实性.实力控制被害人与发出勒索的威胁原则上无需具备同时性.但是“诱骗型”绑架由于对于被害人人身的危险是比较微弱,所以“诱骗”成立绑架要求在实力控制被害人的同时向其亲友发出威胁.在向其亲友敲诈勒索之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对罪数不产生影响,仍然定绑架罪一罪.在杀害被绑架人之后向其亲友敲诈勒索的,前行为构成绑架罪,后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相似文献   

12.
王兵 《工会论坛》2002,8(5):22-23
困难群体的生活来源 ,主要依靠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第二职业的收入 ,同时工会送温暖、亲友帮助、家庭储蓄 ,也可在一定阶段解决部分生活问题。下岗职工生活的根本出路在于为他们不断开辟就业渠道 ,重新上岗  相似文献   

13.
“代为立功”是指在行为人因涉嫌犯罪被抓获之后,应司法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要求,或者由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主动提出,由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为司法机关提供其他人的犯罪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破获其他案件,从而希望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减轻处罚的制度。“代为立功”常常运用于毒品犯罪、走私犯罪、有组织犯罪、职务犯罪案件的破获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抓获。“代为立功”利大于弊,具有司法交易的性质,可以通过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代为立功”的构成条件、限制性规范、对刑罚的影响、操作途径的方式,在我国法律规范中确立“代为立功”制度,将其与自首、立功并列。  相似文献   

14.
妊娠和分娩是妇女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也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尤其提倡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后,做为家庭、亲友、单位领导都很关心。对孕妇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因此对孕妇护理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为保证孕妇顺利地分娩,应加强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归纳起来就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语、行动、神态而对孕妇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是构成自首的必备要件,但对自动投案的认定标准应当灵活把握,避免法律教条主义倾向。立法及司法解释通过两次法律拟制放宽了自动投案的认定标准,在实际上肯定了亲友因素介入的情况下,"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的归案方式可以"视为自动投案"。在实践中,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其亲友带领公安机关捕获而被动到案的,可以视为自动投案,这不仅仅符合自首制度的规范及价值取向,更有助于实现自首适用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97年刑法确定的新罪名。本文对该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看法,对如何区分罪与非罪进行了研究。鉴于贪污罪是实践中常见的犯罪之一,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对本罪与贪污罪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更好地划清它们的界线。  相似文献   

17.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至法院判决前,一般需要4至5个月时间,有的长达8至12个月,在此期间,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如串供、同监教唆、亲友劝说、律师引诱、畏罪等等,为逃避法律制裁,犯罪嫌疑人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发生翻供、对抗司法机关的现象。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交待犯罪事实后,因某种原因而推翻原来供述的行  相似文献   

18.
智障人群服务是我国残疾人服务中很薄弱的一环,智障人群及家属从社会及政府获得的援助和支持非常有限,更多是由家庭来承受这份不幸和责任。本文以上海市某区残联智力亲友会的发展为基础,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索智障儿童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如何建设,以更好地为智障人士及家庭服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背信行为的罪名大致可分为图利型、违法金融行为型、挪用型、滥用职权型四类。挪用型罪名的设置是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相应行为应以背信罪予以规制。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等罪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有公司、企业人员与其他人员实行差别对待,违背世贸组织的非歧视性规则。对背信罪的设置进行一定的技术性处理,可以避免背信罪增设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之便 ,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 ,获取非法利益 ,数额巨大的行为。在认定本罪时 ,除了应注意犯罪主体必须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外 ,还要考虑行为人在客观上是否从事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竞业行为 ,以及所获取的非法利益是否数额巨大 ,同时要将本罪与非法经营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