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之于内”与“禁之于外”冀南《晏子春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国君景公喜欢宫女穿男子服装。这样以来,举国上下的妇女便跟着仿效,一时成为社会风气。对此,齐景公颇感恼火,便诏令天下:如再有女扮男装者,“裂其衣,断其带”。但是,号令虽出,世上女扮男装者...  相似文献   

2.
治国何患     
《天津支部生活》2014,(5):53-53
春秋时,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焉,人主左右是也。”  相似文献   

3.
晏子说“毁”“誉”夏风晏婴(?一公元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其兄晏弱去世后,继任齐卿,仕灵公、庄公、景公。齐景公在位时,晏婴被派到东阿当地方官六年。前三年,“政声”不好,骂声不断。齐景公听到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的晏子,贵为齐国相国,但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国君齐景公屡屡给他封赏,他总是婉言辞谢。据《晏子春秋》记载,“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邑,反市者十一社。”国君送给他两个地方,而且其中还有11个村落是从事经商的集市,可是晏子不受。大臣梁丘据看见晏子中午吃饭肉食不足,就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便在第二天“割地将封晏子”,可晏子又“辞不受”。齐景公在晏子家里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老且恶”(老而丑陋),便要把自己“少且姣”(年轻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再拜而辞”。此类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甘于弊车驽马、布衣恶食,…  相似文献   

5.
晏子其人     
(接上期)三、晏子的历史地位晏子生于乱世,用于穷时,仕于庸主,一生勤勉,赍志以殁。春秋末期的齐国,早已失去霸主地位,大臣中虽有晏婴这样的贤相,君主中却无齐桓公那样的明王。齐景公时的齐国,国弱民贫,危机四伏,其衰而不亡者,实赖晏子之力。齐景公固庸劣之君,但他效法当年桓公用管仲的故事,将治国的重任交给晏婴,把国君的尊荣享乐留给自己。因此,尽管齐景公荒淫无道,仍能保住宗庙社稷,列于诸侯之林。管仲之时,百家争鸣、诸侯争霸,齐桓公雄才大略,对管仲言听计从,君臣相得,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婴之时,礼…  相似文献   

6.
叶茂 《廉政瞭望》2011,(7):68-68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王崇 《党史纵横》2010,(9):45-47
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杀敌的故事尽人皆知,但是,“现代花木兰”郭俊卿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郭俊卿的现实传奇相比花木兰毫不逊色:14岁就女扮男装参了军,在1945年到1950年的五年时间里,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齐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相似文献   

9.
正纳谏,即指受谏者采纳忠言,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晏子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齐景公喜好身边宫女着男装,于是都城里的女人都穿起了男子的衣服。齐景公派官吏禁止这件事,说: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尽管如此,仍不能禁止。齐景公向晏子询问其原因,晏子说:你在宫内让女人穿这样的衣服,却在宫外禁止这样做,好比"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您若禁止宫内的女人这样穿戴,宫外就没人敢这么做了。齐景公采纳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天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射出质”.箭脱靶而飞。更没料到的是.这时.厅堂上“唱善若出一口”.众位大夫叫好之声就像从同一个嘴巴里流出来的。听到这阿谀献媚的喝彩.本来就有些尴尬的景公顿时脸色更不好看,《说苑·君道》中记述说:“公作色太息,  相似文献   

11.
批评有艺术     
春秋时期,齐景公好猎,可箭法又不怎么样,常常是大张旗鼓乘兴出猎,一无所获败兴而归,为此很是恼火。有人想出一个主意:在鸟的爪子上拴一根绳子,像风筝一样,可收可放,一次射不中,可以再射一次,反正有绳系着飞不掉,总有射中的时候。齐景公很高兴地采纳了。有一次,一只作“靶子”的鸟不知什么原因飞跑了。齐景公“猎兴”难发,顿  相似文献   

12.
弦章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大夫,刚直廉洁,敢于谏诤。《晏子春秋·外篇》上记载了弦章谈“恭维”的一则轶事。说的是有一日,齐国国君齐景公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却射在了靶子之外。齐景公很有些尴尬,可群臣却齐声叫好,“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听到这满堂喝彩声,齐景公顿时脸上变色,不禁丢掉弓矢,唏嘘叹息。恰好这时弦章走了进来,景公便问弦章:“我射箭没有中的,为什么大家照样喝彩呢?”弦章答道:大王喜欢穿什么、吃什么,臣子们也就学着穿什么、吃什么(“君好之则臣服之…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代,齐国国君齐景公曾派晏子“为东阿宰”,即是当东阿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晏子到了东阿,大张旗鼓地肃清不正之风,施行爱民的“仁政”政策——“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他拒绝开后门拉关系,严禁贿赂,池塘里的鱼都用来造福穷人,老百姓没有挨饿的。照理说,“民无饥者”该是多么了不起的实绩,可是到了“治阿”第  相似文献   

14.
不沾光     
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不愿意吃苦口的良药,不乐意听逆耳的忠言,使“良药”和“忠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为避免良药苦口,使病人乐意吃,有经验的医生便在药里加入食糖。儿童驱蛔虫喜欢吃宝塔糖,就是药里加了糖的缘故。良药能改变其苦的味道,那么,忠言能不能使其不逆耳呢?我想应该是能的。变逆耳忠言为顺耳忠言,古已有之。据《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时,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宝马,突然暴病而亡。齐景公十分伤心,大发脾气,命令武士肢解马夫,…  相似文献   

16.
监狱是执法机关,监狱管理工作直接面向执法对象,管理模式的科学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监狱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声誉。虽然我国的监狱工作已经逐渐走向完善,走向科学化管理,但是在目前的监狱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监狱警察职能分工不明确。这种职能分工不明确可以说具有久远的历史原因。纵观我国监狱管理制度,奴隶社会时期,从夏朝的“夏刑三千余”至周朝的“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置于圜中,而施职事,以明刑耻心,其能改者,返于国中,不齿三年,其不改而出圜土者,杀!”至封建社会时期,《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11):28-29
毛泽东与“孺子牛” “孺子牛”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溺爱儿子,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骑在上面,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老牙扯断了。  相似文献   

18.
贤才护国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4):52-52
春秋鲁定公时,任用孔子辅佐朝政,鲁国逐渐强大,地位与齐国相等,齐国大夫对齐景公说:“鲁国任孔丘,使鲁国强大.必然危及齐国的利益,我们应当及早采取打压对措。请大王以会盟的形式,借机震慑鲁国。齐景公于是派使者通知鲁国,在夹谷之地会盟。鲁国应允.鲁定公任命孔子为相国随行。  相似文献   

19.
共和国万紫千红的群英谱中,有一个普通而辉煌的名字——郭俊卿。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一位女特等战斗英雄。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曾女扮男装5年,冲锋陷阵,鏖战疆场,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当代军中花木兰”。著名小说和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主人公“高山”就是她的生活原型。  相似文献   

20.
行难知亦难     
刘根生 《前线》2021,(4):96-96
当年在已被兼并的诸侯国纪国视察时,齐景公问,“食鱼无反,勿乘驽马”何意?晏婴说,这并非单指“吃鱼不翻鱼身,出门不骑劣马”,主要是告诫治国理政者,不要压榨百姓,不要重用无德无才之属。齐景公又问,纪国把如此精言刻在金壶中当座右铭,为什么还会亡国?答:知道没做到。这类事太多太多,故古人云:“知之非艰,行之惟难。”由此,也有了成语知易行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