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九乡     
罗志明 《创造》2009,(10):103-103
九乡,成龙曾在这里拍摄电影《神话》。 诗云:“地造天生六亿年,九乡溶洞甲于滇。”游客说:“不到九乡,枉来云南。” 来到九乡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彝族人民的淳朴和天然和谐的山水景色,很多彝族老乡在景区门口吹奏民乐,表演民族歌舞欢迎客人的远临,景区内轻雾渺渺,鸟语花香。通过安检之后,热情的导游小姐会给你作导游说明和陪伴。走不多远就可以坐电梯或步行直下近百米深的荫翠峡。  相似文献   

2.
饶勇 《今日民族》2011,(6):45-47
自古以来,我省各民族在年、节或喜庆集会上,都有载歌载舞的传统习惯。例如,藏族的锅庄、羌姆、弦子舞,傣族的嘎光舞、孔雀舞,彝族的阿细跳月……各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表演项目的流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娱乐性与技艺性结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普昌文 《创造》2012,(4):74-79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滇中部偏西南,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山区县、少数民族县。全县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个街道、12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8.5万人,居住着彝、傣、哈尼、拉祜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其中,彝族、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5%。  相似文献   

4.
到西南地区旅游还是比较方便的。各个省份或自治区的首府都可通航。去贵州,可以从中国的几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乘飞机到贵阳(贵州省省会),在贵阳参观后,第二天乘车两个小时到达少数民族聚居的凯里。在凯里旅游者可以参观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家庭,看到不同于汉族的文化和居住情况。这些少数民族都是非常好客的,他们会用自己的传统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晚上,旅游者还可以品尝到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并观赏到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旅游者一般在凯里需要两天,即在第四天离开,经贵阳乘火车或汽车到达安顺。安顺…  相似文献   

5.
<正>需要一位彝族俐侎人母亲花上2年才能为女儿做好的整套新娘服;以村为单位,每年泼水节上都要上演的歌舞比拼;能唱上三天三夜不停歇的拉祜族"古根";以及经由傣族姑娘最轻柔的手才能做出来的"构树皮"古法造纸……在临沧,多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各美其美,在创新传承中焕发着别样生机。传承民族文化润校园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的打歌调和谐地衔接为一体,踩着节拍,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挂着天真可爱笑容的孩子们跟着老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内,使有着一定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使各个民族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发展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田荣。玉溪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峨山(彝族)、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新平(彝族傣族)三个自治县及13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86.88万人的31.46%。自1984年10月…  相似文献   

7.
裴高才  朱芬 《世纪行》2013,(3):33-35
一 当下,中外游客前往北京城,往往把逛胡同、游四合院,作为一种时尚旅游;而光顾武汉的客人,不是乘兴前去探寻木兰山的佛道合一之谜,就是把观摩大余湾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当作首选之地。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脚逛大陆”节目组,专程来到黄陂实景拍摄“台湾脚逛木兰山”,并专访笔者。当笔者陪同他们登上木兰山“金顶”,放眼俯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明代村落大余湾时,他们被一幅瑰丽神奇的“藏龙卧虎”画卷深深吸引:左边“青龙”(传说)游,右边“白虎”(山名)守,前面“双龟”(俩山丘形似龟)朝北斗,后面“金线”(木兰山脊岭峰线)钓“葫芦”(山名),  相似文献   

8.
笔者最初接触歌舞伴餐是九十年代初 ,在昆明市一家有些名气的餐厅。晚餐时间 ,客人陆陆续续到来 ,从七点钟开始 ,歌舞表演开始。客人在用餐 ,台上的十几个姑娘跳民族舞 ,唱流行歌曲 ,走几个来回的时装步 ,然后还邀请客人上台同舞一曲 ,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当时感觉有些新颖 ,但印象也不是很深。随后 ,云南许多地方大办节庆、庆典 ,用餐几乎少不了当地民族歌舞相伴。由于客人都是应邀而来 ,场面上宾主都兴致很高。纯商业行为的歌舞伴餐大行其道是最近几年的事儿。一些大型、上些档次的餐厅、或是民族风味大餐厅尤其热衷于此。先举几例亲历 :去…  相似文献   

9.
勐矿村位于澜沧县雅口乡的东北部,座落在被称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旁,与刚刚新建的国家级口岸——思茅港隔江相望。在这2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居住着彝族、拉枯族、傣族等民族;全村11个合作社,244户、1255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矿村党支部在县、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使村党支部这个最为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几年来,到矿村党支部在支书普照保的带领下,解放思想,放大胆子,迈开大步,带领群众创办绿色企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向东 《今日民族》2003,(10):66-68
“阿克己,阿克己,民族团结阿克己……”2003年7月25日,彝族火把节这天,记者在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 傣族乡窑洞坝村举行的首届民族团结运动会上听到4000多人同唱这首“民族团结好”的傈僳歌时,禁不住被现场各民族同胞那豪放的激情和  相似文献   

11.
《前进论坛》2010,(7):F0004-F0004
万启仁,1940年生,农工党四川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现代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油画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百佳书画家称号,代表作有油画《彭总》、《正午》、《老伴》、《母亲》、《农家乐》、《彝族姑娘》、《傣族少女》、《心愿》等。  相似文献   

1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有25种民族,其中以哈尼族、彝族及汉族人数最多,分布较广。各民族一般以寨子为单位交错居住,少数是杂居共处,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在24种少数民族中,哈尼族和傣族在江城的历史较其他少数民族悠久,约1000年以上。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后,汉族从四)11、广东、广西、浙江及本省石屏、建水等地不断迁入。近百年来,又有彝族、瑶族等民族从峨山、新平、景东、普洱等地迁入,逐渐形成江城今天这样的多民族杂居局面。江城的哈尼族、彝族、拉枯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  相似文献   

13.
刀洁 《今日民族》2012,(9):32-35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委会哈备村的哈尼族,周围杂居着傣族、壮族、彝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全国60%以上的佤族人口世居于此而成为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2002年4月28日,古老的临沧城流光溢彩,春光明媚。伴随着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的脚步,一台《走进佤山》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拉开了第二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的序幕。佤族歌舞之魂4月28日上午,春风拂面,南汀河水奔流得格外欢快。世纪大道上,木鼓声、号角声、呼喊声摇撼大地,琴弦声、跺脚声、欢歌声融汇一起。阿佤小伙敲响了震天的木鼓,美丽多情的阿佤少女甩起了黑发,以如火的激情,演出了一台气势恢宏而又美不胜收的大型…  相似文献   

15.
象脚鼓、葫芦笙伴着傣家儿女柔婉的清歌从水边竹楼里荡出,西双版纳的夜总是充满音乐歌舞。对于45岁的傣族女子玉光来说,这种飘浮着乐符的夜晚是十分忙碌的,有时要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唱几首傣歌,有时应邀到附近的村寨唱上一个通宵。虽然很累,但玉光喜欢这样的生活,谁让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傣族“赞哈”呢?“赞哈”在傣语中意为“善唱的人”。傣族人常说:“没有赞哈,就像菜里没有放盐巴。”一个出色的“赞哈”,会用歌谣记载傣族历史,也即兴诵唱新事物,深受傣族群众的欢迎和尊敬。现有100多万人口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16.
热情奔放的歌舞、神秘莫测的看手相、浪漫幽默的行乞……自由奔放的性格、与众不同的文化和流浪生活带来的传奇色彩 ,使吉卜赛人得到了许多世界驰名作家的偏爱 ,出现了不少以吉卜赛人为主角 ,反映吉卜赛人生活的文学作品和电影 ,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观众 ,几百年来长盛不衰。保罗·雷维斯 :是的 ,新西兰 ,特别是毛利人为了赢得更多的游客 (游客中许多是从中国来的 ) ,建立了毛利人的旅游景点 ,在那里 ,毛利人通过文化表演 ,用舞蹈、歌声等向客人介绍自己的传统文化 ,同时 ,也把客人请到自己的村落 ,用毛利人传统的礼仪欢迎他们 ,让他们和…  相似文献   

17.
李方村在楚雄州双柏县的法脿镇,是个彝族寨子,也是“云南省旅游特色村”,以大锣笙舞著名。2015年12月,由楚雄州文化馆组织,李方村的大锣笙舞参加了首届“源生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今年1月,受艺术节主办方源生坊的委托,我们又踏上了回访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13,(9):4-5
彝族是火的民族,彝族先辈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如同燃烧的火塘,《单恋乌蒙》以火塘为开篇。牵出彝族人民在乌蒙大地上不同季节的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春天。美丽的彝族少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三月的春雨滋润着美丽的彝族村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朱德普著《浙史研究》一书,是我国傣族历史古籍研究中的硕果。傣族历史古籍十分丰富。近门年来我省出版的数十种少数民族古籍译丛中,傣族历史古籍字数在百万以上,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有关西双版纳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召片领(车里宣慰使)世系的译本尤为学界专注。减湖,是西双版纳古地名,当地傣族又以“傣浙”自称。(史》之名,源于48年前李拂~编译而定名,并在我国著名民族史专家方国瑜教授支持下由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40多年来,《湖史》同类译本又面世10多种,它们在国内外傣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直苴村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在这偏僻山乡附近的彝族群众,会身着盛装、跋山涉水,汇聚一座小山顶上,纵情歌舞,经久不散。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彝族赛装节"。直苴赛装节历史悠久,被人类学者誉为"世界最早的T台秀",在这里,赛装的真正意义从不在于决出胜负,而更重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