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二战后菲律宾外交政策以及菲律宾对中国政策演秋的各种因素,阐述二战后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并预测二十一世纪前后的中菲关系。一、中菲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的关系在1949年到1985年(现任总统阿基诺执政前)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中菲关系恶化僵持期、解冻期及建交发展期。前一个时期从1949年开始延续到六十年代中期;当中一个时  相似文献   

2.
战后以来,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就整体而言,由于拉美国家具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历史渊源,它们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大体一致:战后初期至五十年代末,为拉美国家屈从美国对外政策的时期;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为拉美国家独立自主对外政策开始产生的时期;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为拉美国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形成的时期;八十年代初以来,为拉美国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逐步调整和完善的时期。纵观拉美外交政策这四十年的发展变化,无不与各个时期拉美国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变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自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以来,美菲同盟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奥巴马执政末期美菲同盟关系由密切变为冷淡;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菲关系得到改善,但双方之间的矛盾犹存。尤其是2018年底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引发轩然大波。美菲同盟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包括:两国领导人关系、各自利益的重心方向、国内局势需求、外交政策变化等等。目前,菲律宾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一事尚无结果,未来两国同盟关系的演变发展仍将充满变数,但总体是继续维系甚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地区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外交、安全政策对东南亚事务有一定的影响。战后,菲律宾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亲美”外交、“平衡”外交、以及目前的“经济”外交三个阶段。80年代初期,菲律宾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情绪高涨,迫使菲政府进一步调整“一切围绕美国”的方针,制定了侧重“经济”的务实外交政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在东南亚地区安全中的建设性作用也日渐明显。 菲经济实力相对弱小,军事实力稍显逊色,同时由于国内问题自顾不暇,政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内政方面,因此,无法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但菲律宾仍是地区安全的积极参与者。1995年7—8月间,菲律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澳大利亚与东盟所有成员国一起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1995年11月及1996年6月,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两度举  相似文献   

5.
独立以来俄罗斯对美政策的演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以来 ,俄罗斯对其外交政策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 ,其对美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从1991年 6月俄罗斯宣布独立到 1992年 7月 ,俄奉行一边倒的亲美外交。从 1992年 7月到 1996年 5月 ,俄转而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双头鹰外交” ,不再盲目追随美国。从 1996年 6月以来 ,以争取大国地位为核心内容的俄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路线形成 ,其对美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 1999年 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联盟至今 ,俄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冷和平”时期。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1949年到2007年的近60年中,中国涉台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涉台外交工作在整体外交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有所变化,为整体对台工作服务的重要性增强;涉台外交政策的内容不断丰富,灵活性和务实性增强o涉台外交政策演变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我国国际环境及其变化和整体外交政策及其变化、海峡两岸关系及其变化和整体对台政策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9.
自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美菲同盟迅速强化。美菲宣布将加快全面实施《加强防务合作协定》,菲律宾对美新开放四个军事基地,美菲制定双边防务指针,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实现联盟的现代化。美菲同盟的强化是小马科斯政府对杜特尔特时期外交政策的“再平衡”,也是美菲双方战略利益契合的结果。未来美菲同盟可能经历短暂的微调再逐步走向强化,但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差异、中菲关系的发展和美国战略资源的投入等因素会制约同盟的发展。美菲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也给中菲关系健康发展和解决南海与台海问题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的中菲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对华“隔离”;60年末到90年代初期马科斯和阿基诺总统期间的缓和、建交与发展时期;拉莫斯以及埃斯特拉达总统期间中菲关系的反复与进步,以及21世纪以来中菲关系的黄金时期。半个多世纪的中菲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虽然屡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但始终向前发展。从意识形态到实用主义,从重安全到重发展,这既是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转变,又反映了菲律宾对华政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战争损失赔偿作为战后美菲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菲律宾的重视并力求解决。对此,美国给予了回应并作出了赔偿,但不彻底,留下7300万美元未能支付。由于美国国内的党派纷争、政府关注重心的变化以及对菲律宾在接收赔偿后的经济状况和政府腐败的不满,使得对这一余额的赔偿历经十余年之久,直至肯尼迪时期才得以解决。它对美菲关系尤其是菲律宾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菲律宾对美菲关系的重新评估并形成客观认知的进程;加剧了菲律宾民族主义情感中的反美倾向;促进了菲律宾外交的“亚洲转向”。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状况过去本文作者之一高桥彰曾经在本刊(指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亚洲经济》)发表论文论述过从明治时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对菲律宾的研究动态(请参看高桥彰《日本对菲律宾的研究[1889—1969年]》)(请参看文献目录[72]),因此,本文仅就七十年代日本对菲律宾人文学、社会学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番介绍。  相似文献   

13.
泰国学者佘提珀·柯拉迪甘博士的《中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过去与现在(1949-2010)》一书从内、外因两方面分5个时期,研究了60年来中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和中缅关系。作者从宏观角度,将中缅两国关系置于全球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分析外部因素对两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认为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别是苏、美、中三国外交互动与势力消长,两大阵营的对抗,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两国外交关系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又从微观角度分析中缅两国内部因素,认为两国国内政治与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变,也是决定双方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9.1 1”事件后 ,俄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 ,由于双方互有需要 ,俄美接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 ,俄美之间的利益对立和观点分歧难以弥合 ,远未成为伙伴和朋友。执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仍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既定方针。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人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 ,是俄罗斯外交思想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随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推进即已展开 ,并且成为苏联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反思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继续进行着。如果说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反思主要是为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提供理论依据的话 ,那么 ,到这一时期 ,这种反思又构成为俄罗斯外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17.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鹤 《东南亚》2006,(3):40-44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东盟的成员国,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邻国之一。加强对老挝外交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促进我国与老挝及其他东盟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国际著名的老挝问题专家马丁.斯图亚特.福克斯在其1986年出版的《老挝:政治、经济与社会》一书中曾经系统地研究过老挝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不过马丁.斯图亚特.福克斯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研究截止到1985年。国内亦有学者研究过老挝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在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就老挝外交政策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是东盟的一个重要的成员国,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苏比克湾举行。1992年拉莫斯总统执政后,菲律宾对外政策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新定位与美国的关系;二是把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三是更加强调对外政策要直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在1946年7月独立时被迫与美国签订了长达二十八年的“贝尔贸易法”,以及包含在“贝尔贸易法”中的所谓美国人在菲律宾与菲律宾人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法案”,这使美国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垄断了菲律宾的经济。在六十年代末期以前,菲律宾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主要服从于美国的需要,受到美国安插在菲律宾政府要害部门的各种专家顾问的左右,接受美国直接控制的世界银行的严格审查和管制。菲律宾独立前后建立起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五十年代为解决外汇危机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澳大利亚对外关系一向有种倾向性,即在一定时期依赖一定国家。战前是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是美国,从六十年代开始,日本上升到第一位。七十年代末,特别是1983年工党上台以来,澳大利亚对外关系走向多元化,执行全面积极地加强与亚太地区关系的政策。1991年,仅东亚(主要是日本、韩国、台港和中国)、东南亚和美国三个市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