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子赫 《世纪桥》2014,(1):66-68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全球化日益深入,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个人类面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等各种困境,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对话、交流来协商解决。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为这种对话、交流提供了理论指导,从作为个体的个人出发,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使得交往实践理论从理论转向了现实,为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导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对传统形而上学交往观的突破展开论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交往实践观,最后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4,(1)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全球化日益深入,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个人类面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等各种困境,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对话、交流来协商解决。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为这种对话、交流提供了理论指导,从作为个体的个人出发,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使得交往实践理论从理论转向了现实,为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导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对传统形而上学交往观的突破展开论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交往实践观,最后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共产党宣言》中若干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关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历史发展,信仰自由、宗教自由、政治自由等精神领域的自由、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斗争,以及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发展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简要分析了个人自由的发展与社会自由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统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研究视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会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理论建构、思维转向和现实变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体系以及哲学批判、政治学批判、社会学批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人类历史实践的主题,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最终目标。对自由及其实现的不同理解,构成了思想史上的不同理论学说。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对什么是自由、如何实现自由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但都缺乏客观有效的实现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自由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唯心自由观中,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在当代中国的思想争锋和现代中国治理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自由问题上大做文章,制造混乱。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除自由观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及其不良影响,这对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和平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和客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历史性出发,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从而科学地在主体通向客体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实践。承认实践与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其他哲学派别的自由观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相统一的产物。马克思强调指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理论有极其重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三大文明观的最终归宿是实现人类理想的文明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三大文明观,在当代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庆桃 《世纪桥》2012,(11):42-43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中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特殊的行为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的永恒道德论基础上,对道德产生的真正根源、道德的基本内涵及道德的基本属性进行强有力的论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自由和必然辩证关系的辨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正确理解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对认识、把握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实现思想教育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增强高校思想教育实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