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防止脱贫农民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就农村而言,农业是主打产业,从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着手,才能增加农民收入,防止脱贫农民返贫,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吴华 《社会主义论坛》2020,(5):I0005-I0005
云南省宾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后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和关键举措,夯实群众增收基础,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大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抓产业、建基地、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发展理念,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省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了全部脱贫,在脱贫过程中,产业脱贫发挥了引领作用,提高了农民收益,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为巩固产业脱贫成果,保证脱贫户不返贫,需提前识别潜在风险,构建巩固产业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扶贫与反贫困工作具有长期性.在2020年全国贫困县全部脱帽和所有贫困人口脱贫的发展目标下,脱贫与返贫压力并存,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返贫治理至关重要.以江苏省H县脱贫和防止返贫攻坚战为例,系统考察其在返贫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可以发现,H县建立了返贫阻断、资源下乡和组织下沉三大返贫治理机制.返贫阻断机制切断了脱贫人员返贫路径...  相似文献   

5.
后扶贫时代,我国贫困治理进入新阶段。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是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关键。新形势下要坚持精准扶贫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增强包容性发展动力,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与帮扶机制;加快推进由解决收入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由开发式扶贫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凝心聚力引才育才用才,不断完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三农"领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减贫和坚决防止返贫,加快补齐农村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云南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及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科学统筹,政策驱动。  相似文献   

7.
构建防止返贫和分类稳定预警帮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昆明市2019年完成剩余556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区域性贫困、解决了绝对性贫困问题。针对脱贫基础不牢、"造血"能力不强、突发因病因灾、养老婚嫁等因素导致返贫和新增贫困的风险,昆明市拓展"五色卡"精准识别作用,构建防止返贫预警机制,将提升脱贫成果与防止返贫、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锁定收入在5000元以下农户,开展"两摸底一调查"和"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8.
防止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基石。通过调研发现,集中安置点仍存在搬迁群众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需完善、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有待跟进、安置点社区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拆旧复垦不够彻底等问题。可以从提升帮扶政策效能、强化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工作、优化安置点社会治理工作、完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调整安置点帮扶力量五个层面进一步防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模性返贫。  相似文献   

9.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既是防止返贫的必要措施,也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围绕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展开研究,并嵌入黔西南州的具体实例,阐述和分析当地构建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的已有基础、主要困境以及突破困境的路径选择.同时将扶贫帮困带动机制、脱贫动力培育机制、多元参与帮扶机制、产业扶贫发展机制以及贫困帮扶协作机制等作为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并阐述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构建重点.  相似文献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贫困县全部摘帽,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确立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在农村扶贫脱贫过程中,贫困户返贫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在农村建立兴旺发达的产业做支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做保证,推进现代化建设做平台,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等一系列措施,构建阻断农村贫困户返贫的体制机制,是扶贫脱贫攻坚战中的新课题、新任务、新使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贫困治理方面的斗争历程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将返贫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概括为减贫瓶颈理论、贫困疲劳理论和贫困陷阱理论,从现实角度研究防止返贫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度供给与实践需求在构建长效反贫机制中形成合力、塑造农村脆弱群体的可持续性生计空间以及将扶贫产业的市场优势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共同富裕功能相结合的三条实践路径,旨在探索后脱贫攻坚时期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稳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重要任务。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在于防止返贫,而防止返贫的关键在于控制返贫风险。基于新中国农村扶贫的实践与政策分析,当前中国存在救济型扶贫、保障型扶贫、易地搬迁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参与型扶贫五种扶贫模式,可以分析比较出不同扶贫模式下返贫的直接风险源和根本风险源。借助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方法,可以从自我开发、培训开发、岗位开发、干部开发、组织开发等方面实现风险控制,为地方政府与领导干部防止返贫风险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医改一定要把医联体发展起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医生。我们不但要破解村民的看病难,还要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深入山西长治壶关县五龙乡程庄村考察脱贫攻坚,一路上,总理最为关心的是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中国和东盟是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享有天时、地利、人和。近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1月,民族监督调研组前往四川省广安市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广安市龙安乡群策村、兴平镇龙孔村、丁坝村、文明村等地,重点调研脱贫产业示范园、易地扶贫搬迁、廉租房机制等具体扶贫工作。深入观察和了解脱贫人口收入与生活状况、道路建设、集中安置点、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卫计委、教育局等部门同志开展专题座谈,围绕广安市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完善预防返贫机制、提高产业发展持续性、健全政府救助机制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返贫"是目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象带有高发性、频发性、区域性、弱质性和危害性的突出特点.有效遏制返贫的对策主要有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转变农村工作方法;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区域特色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贫与扶志并举,坚定农民脱贫信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做出了令人鼓舞的评价,认为是"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同时对2020年做出了明确要求:"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相似文献   

17.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衔接基础,而创新创业则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此,创新创业可以成为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为此,需要涉农重大创新和一般创新的点面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资源、扶持农民立足乡村资源的微型创业三个方面的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18.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一块硬骨头,也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热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医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中积淀下来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风俗习惯、自然生态等相适应的医疗技术、单方验方、草医草药和保健习俗等,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医疗卫生负担、发展精准脱贫产业、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当前,针对民族医药存在的社会认知存在偏差、人才缺乏、开发不够充分、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需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完善工作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民族医药现代转型等方面予以加强,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返贫"现象的存在,部分消解了政府及个人为减轻贫困所作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反贫困进程,尤其在深度贫困地区,返贫成为影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阻碍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定西市深度贫困地区为例,采用多维贫困的理论视角全面厘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人口面临的返贫风险,以期为有效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返贫困境提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作为我国民族工作大省,民族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辽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继续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挑战不容小觑,机遇更前所未有,需要在抢抓政策机遇、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筑牢返贫防线上同时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