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之兴衰,系于人才;税之兴衰,亦系于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骨干人才,没有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的事业是不会向前发展的.国税部门造就人才,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税务干部,即"五型"税务干部.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那么,胡乔木是怎么写文章的呢?"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胡乔木一生撰写、整理、修改的文件、讲话、社论不计其数。他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人的梦,为中国梦奋斗,就是为自己的梦奋斗。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  相似文献   

4.
<正>《南方日报》9月19日刊登王梓佩的文章说,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建立"吹哨人"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各地在落实时,也要重视此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把握好"予以重  相似文献   

5.
<正>《环球时报》4月27日刊登桂华的文章说,当前影响农村基层秩序的社会力量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外出务工农民。第二类是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群体,这部分人群是国家政策重点照顾的对象。第三类是"下乡资本",即一部分经济精英成为返乡能人。第四类是留在乡村的"中坚农民",即一部分在乡村从事特色种养业的青壮年农民。其中"中坚农民"是唯一  相似文献   

6.
正《环球时报》8月3日刊登李开盛的文章说,面对国外种种杂音,舆论上有一些反弹是正常的。但需要对这些杂音背后的"外交逻辑"有所了解。第一,是主动出击还是囿于形势?一些国家的外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国内的民族主义、反对政治派别压力或者某个强大盟国的要求。在这些情况下,有些官员说一些"场面上"的话,并不能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7.
在2003年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最后通牒"式的电视讲话后,全世界的人都意识到,不管各国怎样"反战",战争还是来了.伊拉克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阿里度里说了一句话,令人十分感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统命令另一个国家的总统离开他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2)
<正>"有人说,武器是第一,人是第二。我们反过来说,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这是毛泽东1964年9月与在朝鲜平壤参加完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谈话时说过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既是对人和武器这两个决定战争胜负成败的关键因素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长期以来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武器劣势,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光荣历  相似文献   

9.
◆周善培对梁启超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这不待我来恭维你。但是,做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个是能动人,读你的文章,没有不感动的。第一步你已经做到了。第二个是能留人。司马迁死了快两千年,至今《史记》里有许多文章还是使人不厌百回读的。你这几十年中,作了若干文章,你试想想,不说百回读不容易,就是使人读两回三回的能有几篇?"◆陈独秀初见沈尹默,大声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  相似文献   

10.
中和 《廉政瞭望》2012,(4):68-69
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很明晰地看到人才和事业兴衰之间的关系。如东汉的桓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一个领导者必须挑选精当的良将,不可错置。若用人不察,一生心血和功业就可能毁于一旦。诸葛亮也曾感叹说:"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观察人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一句话,意思是,军事是关系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国防建设.1999年5月7日发生的一件大事,让所有中国人掂出了这句话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杨阳  陈龙 《学习月刊》2011,(7):53-54
蔡元培先生说,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所以,湖南人的自我冲突总是很激烈,不怕流血。谭嗣同是维新派为变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被孙中山称作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刘道一是同盟会为革命断颈第一人,陈天华是留日学生为正义事业蹈海自绝第一人。"半部中国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写就"。甚至有人说,世界上最倔强  相似文献   

13.
人生何所畏     
记得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说过:"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一般而言,公认或自诩为一等智慧的人,当属凤毛麟角;能成为"最笨"之人,亦属不多。所以,似我等占据地球人数最多的芸芸众生,都是应该有所惧怕的。  相似文献   

14.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兴衰。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首先就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可以说,这是整个十七大的灵魂和标志,也是十七大的最大亮点和突出贡献。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要和关键的就是要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正"这个家对你就像旅馆一样。"妻子这样"责难"徐敏。"我的案件是你办的,我服,你说的话我信。虽然今后我会被开除党籍,但我仍然拥护共产党!"被审查人詹某某说。……14年纪检工作,眉山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徐敏,主办和参与办理的各类案件有100余起,案件涉及金额达十亿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受中央纪委、省纪委给予的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艺术之兴衰……”这充分说明了校长在学校中地位的重要性。然而,仅靠校长一人是绝对不能办学和办好学校的。因此,作为优秀的校长必须德才俱佳,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去统领和影响师生。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从三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林伟 《广东党史》2010,(11):53-53
<正>《北京日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老一辈的智慧:贺龙怎样"讲党课"》的文章,读后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文章说,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为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上海《新民晚报》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针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评论。此言论被认为严重伤害了广大上海人的感情,文章作者李大伟被"人肉搜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5):44-47
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的是人从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人民就能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不好。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主动把自己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出处:出自《史记·殷本纪》。原文:"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相似文献   

20.
丈夫说:"事业是她的第一需要。"职工说:"她是医院的当家人。"患者说:"她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而她自己却说:"就是为了实践自己内心的一个承诺"。她就是公主岭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原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