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近年来,随着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财产性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财产性收入盖距已成为居民收入盖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三个特点,指出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分配制度的缺陷.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最根本的要靠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新时代新目标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由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科学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及问题挑战等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定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坚守中国共产党初心和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贯穿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有实践活动中,在思想理念变革中、体制机制改革中、评价标准革新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才能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认真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坐标,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理性对待仍然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定位,才能把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脉搏,更准确地把握好在新时代下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性、战略安排注重全面性、整体过程强调人民性的时代特征,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郇雷 《理论学刊》2020,(5):5-1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一个包括思想渊源、内在逻辑和实践指引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性理论。该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立论依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实现话语创新和理论升华。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呈现出新内涵:一是重新回到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性质的经典命题,将人民利益与党的初心使命有机融合,重申并提升先进政党的政治立场;二是坚持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背后现实的人的利益出发,尊重并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动性,确认人民为新时代发展实践的主体和改革实践的动力;三是遵循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认识,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到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发展利益的施政战略之中;四是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到由人民群众检验,创新社会发展的人民评价标准,强化人民作为历史实践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引价值,对于保障党的长期执政、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难题以及实现民族复兴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在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巨大的收入差距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差距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收入差距的二重性质,既要看到特殊性,又要看到普遍性,既要看到绝对性,又要看到相对性,既要看到持续性,又要看到暂时性;其次要辩证认识收入差距的历史作用,即合理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而收入差距过大则会危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破坏公平正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的着力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阿拉善,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现了总体不断扩大的趋势。文章以历史的维度,揭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我国分配制度和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继承和创新。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主线和灵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国际贡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特征及意义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历史与逻辑、理想目标与历史生成的三大统一。  相似文献   

10.
调控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可以协调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我国还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物质基础,同时,收入差距过大也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带来巨大的资源配置效应,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在城乡间是如何分割的,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既有研究进行了述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环节,关乎党的生命力和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发展什么样的党内民主和怎样发展党内民主,是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进入新时代,创新和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充分认清其必要性,把准发展着力点,正确处理好创新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加快发展自己;针对以往发展中的问题和偏差,中国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新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农民收入,应以政府为主导,组合若干农村经济区域,改革区域内乡镇职能,引进大型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生,通过构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分类改革为特征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国务院、国资委及各相关部门下发了指导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相关文件,因地制宜,积极部署落实分类改革试点,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目标众多、定位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国有企业数量多、体量大,分类改革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分类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进展,梳理了分类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得到深化,"四个伟大"的提出更是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集中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加强党的建设是全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是管好领导干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党内监督体制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本文研究新时代党内监督体制创新以时代条件为背景,以现实党内监督体制优势与弊端为依据,对新时代创新党内监督体制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科技的发展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基础上,在具体问题或特殊时期可以选择和运用联盟战略,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乡村振兴的特色小镇建设探析 ——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小镇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正发挥着独特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元素引入、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挖掘乡村特色资源、融合城市功能与乡村功能、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等新载体。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对黄山乡村振兴的独特作用,剖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黄山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了以乡村振兴促进黄山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执政兴国的终极价值目标,最为关键的就是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