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今年种植香菇大棚30个30000棒,按每棒产鲜菇3斤,市场价每斤5元算,这样算下来,今年我们香菇产量预计90000万斤,产值约45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黎平县顺化乡顺洞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30多个大棚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格外吸人眼球,菌棚里,黑色遮阴网下,朵朵香菇肥厚可爱,茁壮成长,长势喜人,菌农们脸上个个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眼下正值食用菌上市的季节,顺化瑶族乡的香菇也进入了丰产期。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桐梓县产笋区异常热闹,采笋季到来,方竹林间到处是采笋人忙碌的身影。"去年我家采的鲜笋卖2.5元1斤,今年价格是3元1斤,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万多元。"10月6日,楚米镇高山村7组村民杨志强拿着刚刚卖笋的钱高兴地说。今年桐梓县产笋量预计达3万吨,实现竹产业产值4亿元,竹农人均收入达2000元,靠采摘方竹笋富裕起来的竹农越来越多。桐梓县方竹资源丰富,竹林遍及全县19个乡(镇、街道)66个行  相似文献   

3.
正仲夏,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眼前一片碧绿,微风吹过,绿浪翻滚。烤烟、玉米正是生长旺季,一行一列排得像整齐的哨兵。在花茂村大生旺合作社的稻+蛙基地里,负责人朱大生在查看青蛙的长势。"今年已卖出15万斤青蛙,单价每斤25元左右,毛收入有300多万元。"朱大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是大生旺合作社养殖青蛙的第3个年头,靠着青蛙与水稻共生种养,大生旺已发展成为当地龙头种植养殖企业。"稻+蛙基地共流转土地660余亩,每亩养殖4000斤青蛙,每斤市场价25元,年可获纯利5万元。"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养殖基地有40多名农民务工,每人月收入超4000元。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在绥阳县郑场镇伞水村香菇种植基地,菇农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香菇。"这种看着大,但是不能采,要明天才能采。这种在‘拉白丝’的,包卷在里面散开的刚好就能采。"娄方梅是个采菇的能手,今年已经采了2个多月,每天采摘200到300斤。据娄方梅介绍,香菇采回去后,还要按大小分等级,这样才能卖出好价格。2017年以前,娄方梅靠打零工生  相似文献   

5.
正在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的林下灵芝地,树叶下、杂草间朵朵乌黑的灵芝,可爱得让人惊艳。"今年争取制5万棒以上的灵芝菌种。"竹坪村党支部书记、祥泰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定隆告诉记者,按照每棒售价20元,合作社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万元。成立于2017年的祥泰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桐梓县容光镇联龙村去年3月试种的30多亩花椒今年全部成熟,初摘产量一万多斤,全部按8元一斤实行订单收购,经统一加工包装后销往香港和台湾等市场。7月5日,桐梓县容光镇联龙村联龙组花椒林里一片欢声笑语。"去年栽种的花椒今年就有收成了,真没想到。"花椒种植大户李明强一边采摘花椒一边高兴地说,他与同村的曾能共同栽种了一万多株花椒,今年全部挂果,平均每株可采摘花椒一斤左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5岁的李树敏是花江镇木工村三个孩子的母亲。去年她的丈夫生了重病,寻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最终还是医治无效去世,她家也因此致贫。以前,李树敏家的10亩花椒地收益十分有限。"花椒树有时结,有时不结多的时候,能收百把斤鲜花椒,最多卖几千元,"去年,跟着大家一起去江津学了矮化技术回来后,她就选了1亩多花椒树修剪来试一试。今年,就这1亩地,李树敏收获了1千多斤鲜花椒,收入1万多元。"今年,我又修剪了400多株,还剩二三百株没剪。"李树敏说,因为人手不够,同时剪枝也有  相似文献   

8.
华姝 《当代贵州》2018,(51):22-22
“爱在传递,我们在路上。”这是黔东南州爱心义工联合会(以下简称义工联)成立的宗旨,也是行动的指南。助力脱贫攻坚,义工联一直在行动。“今年大丰收啊!我家80亩地的蓝莓收成有4万多斤,全部卖出去了,挣了15万元。”凯里市碧波镇朝阳村村民李永林说,这是去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专家咨询     
供应信息●修文县大石乡供应肉兔万余只。●镇宁自治县城关镇供应窝笋5000斤。●余庆县花山乡香菇生产基地供应香菇3吨。●贵阳市乌当区金华镇供应香樟树苗1000余株。●安龙县新安镇供应大白菜,种植面积30亩。●兴仁县四联乡陆关苗圃场供应月季约10000株。●施秉县农业局山地养  相似文献   

10.
刘玮 《党建文汇》2010,(6):43-43
今年,明星片酬疯涨使不少电视剧剧组叫苦不迭。一些二、三线明星,去年片酬每集只有二三万元,如今已涨至七八万元。海清拍《双面胶》时,片酬每集4万元,今年翻了3倍。10多位一线明星往年每集片酬10多万元,今年均涨至20万元至30万元。  相似文献   

11.
王金会 《奋斗》2009,(9):51-52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以农业为“主业”的垦区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建三江分局正是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三农”投入的重要契机,破解五个发展瓶颈,化危机为商机,确保今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000万亩、平均单产1000斤、粮食产量100亿斤、经营利润一亿元、人均纯收入一万元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舒城县地处大别山东麓,是个圩畈、山区、丘岗综合经济区。全县有57个乡镇,80万零7千农业人口,60万1千亩耕地,人均7分多,是一个人多地少的高产穷县。据1983年统计,全县农业总产值19905.6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2.4%,乡镇企业产值只有3778万元,仅占11.8%。粮食总产近几年一直徘徊在7亿斤左右,每年平均每个农业人口生产粮食都在八、九百斤上下,但是人口多,商品率低,人均收入少,1983年  相似文献   

13.
谢玉英 《实践》2008,(7):25-25
"今年我们家光卖林地里的蘑菇就收入700多元,山上的杨树都长到碗口粗了,杏树头几年就结果了,一年能收杏核1000斤,也能卖上千元,林地里每年产草10万斤,舍饲100只羊没问题.靠承包荒山我家每年就增收1万多元。"这是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工作部新丰嘎查农民高荣,望着自己10年前承包的荒山,向笔者讲的话。  相似文献   

14.
画中有话     
正手上是生活,眼里是希望。山东淄博的赵大叔今年58岁,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大学,他在瓦厂干了20年装卸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资3000元。据悉,一片瓦三斤半重,赵大叔双手一抱就是10多片,大约三四十斤,每天要这样搬瓦3万多斤,一个月就要磨破6副手套。尽管工作很辛苦,只要提到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赵大叔就不觉得累。他说,自己没上过大学,两个女儿替他圆了大学梦,孩子们过得好,他就很欣慰。  相似文献   

15.
顺义县马坡乡,论条件,不算好,“两坡加一洼,旱涝全都怕”;说变化,在郊区各乡中,是较快的一个。一九八○年,这个乡粮食总产1,790万斤,平均亩产734斤,三级纯收入350万元,人均分配121元;在全县居老末。  相似文献   

16.
正织金县持之以恒调结构,产业革命成效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新增种植蔬菜46.9万亩、食用菌2.3万亩、牧草10.08万亩、水果4.1万亩、茶叶1.5万亩、中药材1万亩。春耕时节,大地苏醒。一条平缓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宋泽军正和工人们边采摘香菇边聊天。"在基地工作已经两年了,今年大年初二就来上  相似文献   

17.
南苑村地处大余太镇西南端两公里处,属于独社村。全村总人口1026人,196户,有配套机电井34眼,7600亩水浇地,属井、库双灌区,有大小牲畜3900头(只),林地105O亩。村内现有标准较高的完全小学一所,有设备配套的医疗保健所一处。九六年,全村粮食总产607万斤,油料总产60万斤,国民生产总值842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人均砖木结构住宅17平米,拥有摩托车110辆。总、体发展水平居全镇前列。去年被命名为盟级"十星级"奔小康文明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今年三月,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示范…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同金坛市粮食局局长陈纪贵一起,到登冠粮管所搞调研。走进登冠镇,一幢醒目的大楼映入眼帘,这就是登冠粮管所。进入会议室,墙上挂着十余个有常州市粮食局、金坛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奖状和奖旗。陈局长向我们介绍说:“登冠粮管所1993年以前还是个累计亏损达65万元,全所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的粮食经营企业。1993年4月,我们任用了一个能人,当年他年仅30岁。能人治厂,年年变样。1994年登冠粮管所完成国家定购粮450万斤,议购粮200万斤,比1993年增长3.5倍,入库进度从过去的倒数第一名,跃居全市第二名,经济上实现扭亏为盈,完成利润30万元。1995年完成定购粮450万斤,议购粮600万斤,又比上年超额50%完成了收购任务,入库进度居全市第一名,创利润75.8万元,人均创利2万余元,成为粮食系统经济效益最佳单位之一。” 为此,我们采访了这个能人——粮管所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省纪委、省监察斤查处了吴岩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吴岩在担任屯昌县工商局长期间,贪污公款52.6万元、受贿20万元、行贿20.3万元。吴岩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胡鑫 《湘潮》2008,(9):31-34
今年夏天,沅江市泗湖山镇泗湖山村农民个个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泗湖山的苦瓜蜚声省会长沙,全村苦瓜总产量达到了60万斤,产值达60余万元,获纯利42万元。泗湖山村支书刘庆云高兴地说:“我们村里的‘苦’瓜变成了‘甜’瓜。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做大苦瓜产业,将种植面积扩展到500亩,实现今年全村人平纯收入8000元的目标。”泗湖山村的苦瓜生产仅是益阳走特色“一村一品”发展道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