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要求,树立起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中国文化自信必要性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进行分析,重点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意蕴进行深入理解。同时科学梳理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有利于在明确中国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12)
新的历史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指导大学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加深对优秀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以此指导实际行动,增强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论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素质教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及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楠 《理论视野》2023,(6):64-6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现代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性、人文性、包容性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当代价值值得每个人去深入挖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讨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文化源泉。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摇篮,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丰厚资源。在山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将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引领作用。山西省号召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以来,全省各市相继摸索尝试。临汾、运城两市经验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之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青年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9,(10)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体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建设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不仅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更为当代建设文化强国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发展坐标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当代视界,以实现文化自觉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文化自信为重要立足点,以实现文化自强为现实落脚点,以打造中国精神为集中指向,建构起一幅完整的红色文化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1.
宋佳  刘春杰 《学理论》2024,(1):22-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赵雪  李紫烨 《理论导刊》2022,(8):122-127
文化强国战略与意识形态安全相互建构、彼此促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方面。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属性夯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根基:它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文化的全面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向度: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独立发展、坚守文化安全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秉持多元文化平等交往,世界文化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以平等的文化主体身份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荣共生,才能真正构建出多元文化差异化共存、和谐化共处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在文化构成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积极扬弃;坚持全面理解;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之一,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意义格外重大。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本源,坚定文化自信客观上要求一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在诸多国际演讲场合引经据典,彰显了其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既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群体,也是弘扬和践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个别研究生文化自信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正确引导,有效提升研究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研究生革命文化底蕴,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这对我们更好地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6)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辅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能够帮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基本观点和当代价值;能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够缓解目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缺乏、内容少的矛盾。鉴于此,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掘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和相通处,注重精神内涵的阐释,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中国革命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发展沃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的作用,并且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放在一起,足见其重要地位。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其时代背景,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在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深入阐述其重要意义。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并且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