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城镇化路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任务: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提高城镇  相似文献   

2.
<正>"道路选择"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事关新型城镇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材料上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中国更宜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中小城市介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联结大城市与农村的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支点。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既能适应引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实需要,又能兼顾农业人口城镇化的社会效益,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过度分散在农村所带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究竟是重点发展大城市还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一直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争论,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城镇建设进行回顾与反思。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李靖 《实践》2003,(4):12-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城镇化战略方针,与过去长期倡导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方针相比更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我国城镇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玉光 《求实》2016,(7):46-54
大城市的空间扩展方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形态、整体功能、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总结分析世界各国大城市的成长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发现,大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在经济、人口、交通、文化、科技、行政力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并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大城市要综合考虑自身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成长发展阶段等因素,因地因时地选择合适的扩展模式;要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要发挥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陈婷婷  江铖 《先锋》2023,(12):14-19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为成都推动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成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具备什么基础、已取得哪些成效?面对挑战,如何探索走出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就上述问题,本刊对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虞洪研究员进行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 中央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早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推进城镇化偏重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干部之友》2006,(1):48-49
备忘录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回顾(十三)25、时间:2005年9月29日讲题: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主讲: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背景: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大城市及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可以更好地配置各种资源和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即协调与融合。协调是指要协调好大城市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融合是指城镇化必须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相融合。这是我国今后推进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埃瑞克·海基拉(Eric J.Heikkila)撰写的《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一文正好契合了三中全会关于我国发展城镇化的精神。该文对中国城镇化的分析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曾出现两派:一派认为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另一派则认为要积极发展大城市,尤其是要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团。实践证明,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建设使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城市的聚集效应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发展大城市虽然难免带来种种“都市病”,但却更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笔者认为,贵州城镇化应体现三个梯度:一是大、中城市以做强为主,稳步提升接纳民工的能力,稳定和增加民工进城定居。其二,加大中心城市对县城的辐射,倾政策、资金、技术、规划、…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态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21世纪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和经验,对于我省经济发展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特点综观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关系数极高,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其进程一般有起步———快速发展———高位趋缓的轨迹。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大都经历了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到都市区、大都市区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已增加到1…  相似文献   

12.
正之所以提"新型城镇化",是针对老的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而来的。那么老的城镇化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两点:一是迷信大城市的所谓辐射作用,片面地建大城市,搞城市圈、城市带;二是剥夺农民的利益,用土地财政大搞造城运动。这两个问题引起、形成了三个结果或者是恶果。  相似文献   

13.
超级县城     
《天津支部生活》2014,(2):53-53
超级县城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指大量的县级城市向大城市规模发展.人口目标标是50—100万人.以达到撤县设市的目的。据统计,2000--2010年10年间,全圈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持续恶化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造成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失衡的城镇化模式与粗放的工业化模式,而大气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则是大气污染持续恶化的制度原因。为此,要走均衡城镇化发展道路,避免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积极调整当前粗放型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建立绿色的产业体系;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相关制度,建立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立胜 《当代贵州》2022,(29):74-78
<正>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关系,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发展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系。县城一头连着大城市,一头连着广袤乡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节点。县域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贫困的压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自2011年起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国家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约为1.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1/10[1]。在我国,很多大城市的周围都存在一定范围的贫困地带,这些贫困地区与周围大城市发展差距很大,不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无论对大城市发展还是对贫困地  相似文献   

17.
卫星城和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大城市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乡联系与互动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温江区为成都市规划的8大卫星城之一,2015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61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本文以温江为例,从中小城市功能转型和城市能力提升角度出发,围绕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机制,对大都市卫星城此类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并对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议》指出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 ,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城镇化 ,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方向和发展重点是 :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 ,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根据这一要求 ,“十五”期间 ,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 ,通过加快各项改革和必要的政策调整 ,形成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通过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人民日报》4月19日刊登魏后凯的文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进一步探索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少数大城市因承担功能过多,产业高度集聚,导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较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20.
德国是世界上城镇化发展比较快、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国家。德国城镇建设的经验证明。大城市的盲目发展已经形成公共服务供应紧张、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