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鹏 《理论导刊》2023,(7):60-67
网络空间政治认同是在网络这一新的空间场域中,网民个人以及网络虚拟群体在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系统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网络空间的形成有力拓展了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维度,其特定的话语传播方式为价值认同生成提供了重要支撑,网络空间政治情感传递加速了政治认同的生成,多渠道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政治认同的建构路径。然而,网络空间政治认同建构也面临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动摇政治认同根基、浅表性思维方式弱化网民理性政治认知、认同主体的圈层化加剧政治认同的分化、网络空间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影响政治认同的效果等多重困境。鉴于此,应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地位,提升网民的政治认知与道德素养,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政治文化,完善网络空间法规与制度建设,从而凝聚网络空间共同体意识,持续增强民众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通过"合法性"与政治认同相联结。意识形态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证明,为政治认同的生成提供稳定环境,为政治认同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渐变以及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均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分化、虚拟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乏力等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空间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之后,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直面现实,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存在着传播力受到很大限制、控制力受到严重削弱、主导力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消解、话语权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挤压和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应大力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创新和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4.
挑战与回应:意识形态危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习裕军 《理论导刊》2006,1(5):24-28
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源泉。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弱化,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严峻的信仰和认同危机。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其适应力、整合力、引导力、认同度,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持续的合法性源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认同本质上是人在利益满足的前提下,对某种意识形态理论自觉自愿的认可和接受。厘清影响乡村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与各因素相互作用的逻辑理路是分析乡村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路径、调整认同方式、拓展认同范围的关键。充分发挥利益在乡村意识形态认同路径中持续性的基础作用;依托乡村“领土—文化认同”,发挥文化在认同路径中的自觉纠偏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在认同路径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加强策略在认同路径中的重点针对作用,是合理规制认同路径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6.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迭代,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域,网络空间政治安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风险。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入侵的风险、网络空间政治认同弱化的风险和网络空间政治参与无序的风险。应从技术韧性、组织韧性、制度韧性、文化韧性四个维度构建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韧性治理体系,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的精准治理能力,强化不同组织间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协同治理能力,构建多元主体相互联动的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需要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注重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定位的变与不变,避免极"左"和极右两种错误倾向。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要始终明确和坚持其阶级批判与政治辩护功能,加强其认同力、凝聚力、竞争力、引领力,进而达到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群体一定程度上面临政治社会化路径不畅问题,引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淡化。本文在"路径一目标"分析框架下,以农民工为考察对象,对50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传播、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这四条政治社会化路径,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直接促进作用,社会传播经由政治学习与内化以及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经由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间接促进作用。政治社会化路径的整体优化能够显著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出现了淡化的倾向。对此,必须认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努力探索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规定、意识形态具有的功能、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教训、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的影响、苏东剧变对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削弱、发展主题与对现代化目标的追求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多元价值取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新媒体对意识形态控制力的挑战等。要积极探索提升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力、控制力、引导力的战略策略和方法路径,包括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性,逐步克服意识形态工作的"碎片化"和"挑战—应战"模式;主流意识形态要敢于和善于在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上发声、亮剑;推动创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影响力;增强对网络舆论的管控和引导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等要求,明确了新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凸显了警惕民粹主义网络化(即网络民粹主义)的新风险。网络民粹主义传承了传统民粹主义的“极端平民化”内核,通过非理性话语体系和网络参与的失范性行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社会引导力,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的交锋力。鉴于此,我们必须正视改革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机制,规范民众相处的社会秩序,打造开放民主的网络参与平台,提升民众政治参与及网络道德水平,综合运用技术、法治手段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以达到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具有主流意识形态规训功能的实践场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规训是公共空间中的一种规劝、告诫、矫正活动,具有现实的教育合理性,能够建构一种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效应场,实现有效的主体规训。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规训的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种实体化形式,是对民众意识和观念的"主流化"形塑、对反主流的意识形态的钳制、对民众主流意识形态的"场化",是人们朝着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目标不断靠近的精神运动过程,形成的主要机制包括同化—顺应机制、强制—服从机制、越轨—惩罚机制,实现的基本理路包括规训技术的施用、规范的期待与强化、规训资源的调配、规训与教化的统合。  相似文献   

13.
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层面的坚实保障已是当代中国的必然抉择。而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又离不开意识形态工作的及时跟进和有效扶持,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升级是推进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环节。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升级策略选择为:建设更具包容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促进社会政治整合;推进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向,重构政治合法性认同。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工人阶级中的生力军,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阶级支撑,具有群体性特征。访谈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群体差异性特征,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亦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不够深入、认可水平有待提升、内化不够、信仰度不高等认同问题。提升认同度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增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基础;明晰责任主体,共促主流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和社会化;维护农民工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环境;畅通传播渠道,使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文化需求;完善培训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当前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重点尤为可贵。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重点是要突出时代性。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内涵模糊和权威认同被弱化的问题。因此,应围绕"四个自信"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并拓宽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网络政治社会化与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密切相关,这是由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功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确立信息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作用,建构和优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关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需求,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人本精神,强调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诉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它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主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和实现提升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完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舆论宣传机制,即强化以人为本的舆论宣传理念,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宣传工作内容,改进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宣传方式;建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沟通机制,即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沟通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沟通受理机制,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沟通保障机制;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灌输教育机制,灌输教育的内容注重科学性和通俗性,灌输教育的方法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灌输教育的手段注重创新性;构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监督管理机制,即增强国家管理部门对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掌控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监督管理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上的权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强化政治制度合法性认同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双重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性与阶级性相融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征。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构建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信息技术为引擎、信息素养提升为内核、工作责任落实为保证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机制,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化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让网络空间充盈主旋律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