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政府要做到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要实现这五个“为”的目标,就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这三道计算题。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是政府做到五个“为”的基础路径,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是政府做到五个“为”的关键路径,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是政府做到五个“为”的核心路径。要统筹协调好“加、减、乘”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系统性、协调性思维全方位推进“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2.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迫切要求,针对目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改革原则,完善监管机制等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学术界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缺乏行政学价值的分析。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变来看,行政学始终围绕“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做钟摆运动。中国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充分体现了对“效率”和“公平”的行政学价值追求。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放管服”改革仍有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者的有机融合。所以必须从理念、方法和机构等方面着手推动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实现“放管服”改革的行政学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放管服”改革中要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圆满完成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就必须大力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S省公安机关加强整体设计,相继推出基层基础建设的有力举措,在基层警务装备改善、工作机制健全、“科技强警”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和任务,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努力夯实公安工作根基,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继续深化警务改革。  相似文献   

5.
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步先手棋。基层政府(县、乡)作为放管服改革工作重要的承接主体,同时也是放管服改革研究最容易忽视的盲区。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全面清理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法定化,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基层放管服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放管服改革的本质,否则可能偏离改革最初设定的方向。因此,要兼顾先行先试与顶层设计,及时化解改革引发的司法问题,激活存量权力,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放管服"改革面临的难点,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从"交易成本"出发,对改革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扫描。研究发现目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关键在于解决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源泉。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深化改革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降低非必要性政府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非必要性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重视全社会市场信息对称分配的制度安排,降低搜寻、整合、维护的信息成本,由此抵制各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全社会策略成本。第三,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重视"互联网+"公共制度性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7.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当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针对当前放管服改革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保障。我省高新区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解决东北问题的试验区,真正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东北特色、辽宁特点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深化我省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从 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 要求,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的重 视和指导下,我省积极推进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工作(以下简称审改工 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后强力推进的“放管服”改革,是以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创新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在“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改革推进的统筹设计、科学规划有待加强;改革推进中的体制机制创新需强化完善;改革推进中的协作性、协同性需要加强;破除改革“痛点”和“堵点”的力度需加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陕西营商环境要加强“放管服”改革推进的统筹设计、科学规划;要深化“放管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优化;要下大力气解决“放管服”改革硬件载体的不足,切实破除改革的“痛点”和“堵点”;要推进“放管服”各部门职责优化协同高效,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放管服改革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改革进展和表现形式。国内外有关中国放管服改革实践的理论研究起步很晚,但已经在相关概念与构成内容的理论阐述、改革过程发展演化与内在逻辑、改革实践问题与规范对策、改革实践环节或领域相关主题、地方改革实践及其成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相关主题研究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特征,但总体上方兴未艾,也展现出了较为明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放管服改革,是最近几年国务院推动政府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手棋,但其中存在秩序维度的冲突。要让放管服改革取得成功,并且让企业和民众有获得感,须从秩序维度进行治道变革。从物理层面来看,获得感与放管服改革的技术细节改进、程序流程优化和服务态度与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有关。从秩序维度来看,获得感与放管服各个秩序板块之间的结构契合有关。从关注政府的秩序维度进行治道变革的要义看,是从权力的治理转向权利的治理,从单中心的治理转向多元参与的治理,从强制性、等级性、条块分割、心理失衡的治理转向自愿的、平等的、整体的、网格状、心理协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情行一体化是警务情报工作与警务行动一体化的简称。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借鉴放管服改革简化环节、优化流程、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核心理念,站在国家安全大局和公安工作全局的高度,从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核心战斗力出发,全力推进情行一体化,简化优化情行一体化运行流程,减少环节、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真正把情报研判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实现打击、处置、管理、服务最大化,让党和政府、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5.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府政策的动因来源于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入包括环境要求与环境支持。放管服改革是当前政府变革的重头戏,而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其根本动因。环境输入的要求来自经济转型和竞争的加剧、或现代社会及扁平化组织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三个方面,他们凸显“放管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环境输入的支持来自科技进步、电子政务深入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熟与第三部门的兴起两个方面,他们使深化放管服改革可能和可行。  相似文献   

16.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动因来源于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入包括环境要求与环境支持。放管服改革是当前政府变革的重头戏,而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其根本动因。环境输入的要求来自经济转型和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及扁平化组织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三个方面,它们凸显放管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环境输入的支持来自科技进步、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以及企业的助推三个方面,它们使深化放管服改革可能和可行。  相似文献   

17.
18.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践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马上就办回应的是不作为、慢作为;真抓实干倡导的是不空谈,崇实干。深化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要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为指导,坚持马上的效率,落实就办的行动,发扬真抓的作风,追求实干的成效,围绕群众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新需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公安职能向推行精细规范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着力打通联系面对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向群众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新时期,放管服改革也面临着效率困境、信息孤岛困境、道德风险困境等问题。互联网+能为放管服改革的开放、互动、一体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思维方式,助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20.
行政审批又称行政许可。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许多弊端 ,主要是重审批、轻管理 ,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妨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等等。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必须转变观念 ,引入市场机制 ,加强科学论证 ,加强配套改革 ,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