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中央一以贯之地强调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实质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民进荣昌区委课题组深入区相关部门单位调研,了解本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如何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一、荣昌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荣昌是重庆的"西大门",地处川、渝、黔"西三角",位于成渝经济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艳华 《人民论坛》2012,(36):102-10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又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兰苑  杨慧渊 《前进》2016,(7):51-53
正近年来,祁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全省无矿产资源县转型综改试点"机遇,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目标,立足祁县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实际,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晋商、古城、民俗、生态、玻璃、红色文化"六大文化产业板块",积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祁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有必要把推动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应以五大理念为引领,高起点地开好局。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产业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在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日渐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着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战略,"旅游+"正创造出无限可能,"加"出全域发展新活力。在云南,全省结合自身特色,大胆推进"旅游+"实践探索,"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会展"……一系列新业态搅动云南旅游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源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现代乡村旅游则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力,以此为视角,本文构建了农村文化产业类型的二维分析框架。具体而言:从文化产业的承载客体文化资源看,有传统资源丰富型文化产业和资源创造型文化产业;从产业经营机制看,有旅游动力型、旅游产品外销动力型、旅游与产品销售混合型、产业联动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文化和旅游已成为人们物质追求和精神向往的一种新的方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日益显现为新型文化业态,这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这里,不妨以"印象武隆"为例,分析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新星 《前进论坛》2014,(10):35-35
<正>近年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在泉州逐渐兴起,特别是在2013年,我市获评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而就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仍需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1.促进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灵魂。创意与科技相互结合是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一方面将极大地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产业业态和形式,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将使高科技找到新的应用领域,提升科技产品的  相似文献   

10.
薛安廷 《前进》2016,(1):54-56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晋中市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文化产业找到了新市场、获得了新发展,而且为旅游业增加了新内涵,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晋中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省各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一、基本情况晋中是晋商故里、革命老区,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晋中市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相似文献   

11.
段伟 《传承》2013,(6):112-11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表现突出、由来已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往往长期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夹缝中徘徊。从开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上来看,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从成效上来看,古都文化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段伟 《传承》2013,(8):112-11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表现突出、由来已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往往长期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夹缝中徘徊。从开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上来看,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从成效上来看,古都文化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5年达30%以上,省演艺集团实现收入、效益、资产"三个翻番",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资产、销售收入达"双百亿元"的出版传媒集团,全省建有14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我省还推出了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设"四大产业带"等举措。然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5,(5)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需要,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用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是必由之路。针对赤峰市实际而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与旅游更好的有效融合,对促进赤峰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文山是一个以壮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该州积极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模式,着力将民族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速,打造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以构建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着力将旅游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旅游消费越来越大,拉动经济的力量越来越强,而文化旅游正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在谋求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今天,南充旅游发展迅速,增长较快,但总的看还是知名度不够高,效益不明显,与特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对此,笔者认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让文化旅游成为南充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是加快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7.
邢晟 《中国发展》2012,12(4):8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该文阐述了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其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有深远的意义;但两者的融合仍存在体制束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等问题;提出了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须做到: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品牌;用创意连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理解"守正创新",是文化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量目标,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定性目标转变。文化产业发展应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精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主流文化产品在供给方面的"守正"实力,着力提升文化企业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以高质量为目标建立高水平的现代文化产业运行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蓄水池"作用,从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周凯 《人民论坛》2010,(4):120-121
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代表微语     
正同安"珠光青瓷"在千年之前创造了辉煌历史,传承和发展"珠光青瓷"为主的陶瓷文化产业,不仅符合中央"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对联系海外华人华侨,发展提升厦门旅游产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市政府研究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把陶瓷纳入全市产业发展体系进行规划,并把"珠光青瓷"生产制作、学术研究及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发展陶瓷生产、陶瓷文化学术研究、陶瓷产品展销、陶瓷文化观光体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