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泰勒理论,运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系统研究方法,对构建科学的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实践,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和实践方式等进行了阐述,并尝试构建新的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应该在廓清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切实将通识教育的理念与通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和环节的改革,以使高校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还存在着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教育内容与形式还不能与时俱进和网络安全教育队伍较为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网络安全教育的运行管理机制、教育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制度建设和加强思政教育等方面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享受着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缺乏阻碍了他们对网络的进一步利用。结合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问卷调研情况,分析、研究这种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命脉,也是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最深沉、持久的力量。针对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与传承方面存在共同体意识缺乏、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比少、教学平台单一等现状。探讨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传承路径,强调从精神层面构建治理共同体、培育文化共同体、实现德育共同体;从核心层面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从博物馆、图书馆、社团建设等载体层面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本文通过辨析"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讨论高职院校发展通识教育的时代意义;建议高职院校从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等方面实践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交友的渠道有聊天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其中又以网络聊天为主。与传统交友相比,网络聊天交友缺少伦理制约、身份认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情感盲区。大学生网络交友速度之快,已经没有传统朋友之间的真诚、互信。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情感的正面引导、网络安全教育,搞好网络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走向融合。通识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高雅情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幸福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努力克服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强的共性制约,过高的功利导向,弥补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欠缺。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注重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保证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已将思政课列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提高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和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网络文化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网络文化的特点为切入点,着重讨论了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网络文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有个体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应采取相应措施: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控制力;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311名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网络法规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还存在对网络政治信息关注度不足、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等非理性行为、参与意识和实际行为脱节等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政府、高校和制度建设三个层面来探究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具备应有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理性、有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从民国时期的通识教育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专业教育,再到文化素质教育,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道路.南京大学施行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模式,就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贯彻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融通的教育理念,使新生研讨课与通识教育课程实行共建和互补,着力培养学生的优异个性.这一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并需要教师队伍尽快适应这种转变.而学校必须开设足够的高质量课程,建成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就业创业类课程体系,同时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必须得到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充满信心,对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充满期待。同时,他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有着较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在求学、就业、志愿服务等与自身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他们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行为总体上主动积极。青少年学生国际观教育目前未受到充分重视,通过学校国际观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改进完善国际观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教育国际化,增强学生跨国界、跨文化经历,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学生国际观培塑过程中的作用等途径,可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现代国际观教育,提高他们的国际意识与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5.
“90后”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意识教育是"90后"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当前"90后"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要求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消极影响,培养女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构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869年艾略特就认哈佛大学校长到目前,哈佛大学持续140年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创新,大致经历了5次大的变革。艾略特打破了教会教育模式,开启了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时代,确立了选修课制度;洛厄尔以创新精神,将课程改革由通识教育推进到了专业教育领域;科特南建立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性范式,扩大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的范围;博克与罗索夫斯基改革,将专业课程纳入到通识课程领域,给学生更多自由选课机会;劳伦斯与科比通过制定各类标准,使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相互融入,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走向成熟。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是历史的过程,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网络不良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也冲击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核心课程模式,构建有助于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可行和现实的选择。师范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在遵循科学与人文融合理念的前提下,应坚持三个"立足",即立足于体现通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立足于正确把握通识教育内容的"宽度"与"深度",立足于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比大陆高校的通识教育开展得要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明晰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设计模式及教学评鉴机制,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国大陆高校进一步实施与推进通识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学科内容及课程体系、教育途径与形式、教育实践基地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进创业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