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礼仪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礼仪文化对于实现乡村个体情感归寄、守护乡村社会和谐、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受到内外多元要素影响,当前乡村礼仪文化建设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个体情感归寄困境、家礼家风建设困境、价值共识凝聚困境、“礼”“法”融通互进困境。要从个体、家庭、社会共同着手,在制度完善中强化人才引领、在利益整合中提升礼仪效用、在与时俱进中重塑家礼家风、在村规民约创新中推动“礼”“法”融通,合力提升新时代乡村礼仪文化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困境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在完成快速推进后,进入了调整完善阶段。但问责制的理论研究滞后,对问责制的理解陷入误区,主要表现为:把问责制的效应仅仅理解为一种惩戒机制,把问责制简单等同于引咎辞职制,把问责制简单理解为上问下责,把问责制仅仅理解为事后的责任追究制度,把问责制看成是对具体过失的惩罚。深化对问责制本质内涵的解读,破解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困境就在于:突破"官本位"文化的桎梏,理顺党政关系,超越体制的困境,跟进立法、制度和机制建设,强化异体问责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文章从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完善分税制及配套相关制度等举措,以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4.
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廉政制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建设主体缺位且未形成合力、建设内容单一、建设途径散乱、建设对象范围较窄等不足。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原则上应坚持承认共性、尊重个性原则,理念与制度同步建设原则,继承与创新原则。同时,在具体建设途径上要注重宣传教育,奠定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强化领导干部廉政自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廉政文化形式和载体,构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不够彻底,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并提出了破解该困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困境,其中,经济性困境主要体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难、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反生态的消费主义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完备等方面。摆脱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性困境,应该注重以绿色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激励结构和政绩考核机制,实现消费的绿色化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日益分化,不断扩大的村际差距造成了社会流动失序,加深了村庄间隔阂,增大了社会风险,致使村庄治理面临巨大困境。而从国家宏观引导分化程度、村庄内部创新治理机制、探索多样化村庄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村庄治理,是应对农村社区分化,最终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丽 《行政论坛》2022,(3):99-104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公共性是乡村治理的价值坐标,乡村善治,既彰显了乡村治理公共性的历史必然,也反映了乡村治理理念的变革。就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状况来看,存在公共价值理念阙如、公共空间失落、公共文化式微、公共组织功能弱化等公共性问题。新时代乡村治理要厘清面临的公共性困境,探讨公共性价值重构和实践路径,推动乡村社会由“良序”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9.
应对公共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职能。但当代政府在公共风险识别和处置中面临着困境:一方面,公共风险具有"测不准"特征;另一方面,政府试图分散风险的措施有时会导致原本分散的风险集中化。后工业社会形态下社会基础结构剧烈变迁,风险配置逻辑呈现无差别化攻击的特征,人类个体生活方式解放导致其行为负外部性的大规模扩散,是当代公共风险应对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要走出公共风险应对困境,需要发挥政府集中秩序在公共风险应对中的核心作用,培育社会自发秩序以构建风险庇护之网,完善市场秩序以增强公共风险应对助力,尊重专业秩序以实现公共风险的科学处置,使这些治理结构之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公共风险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胡刚 《理论导刊》2012,(7):76-79
文化动员具有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广泛传播、激发强大精神动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动员却面临着动员主体懈怠、客体限制、介体困扰等困境。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强化文化动员的组织引导、加强文化动员机制的建设是走出当前文化动员困境和实现文化动员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年的实践表明,作为公务员制度关键性构件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面临着缺乏科学分类、考试成本过高、考试程序不合理、不正之风蔓延等问题的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考试制度性质上属于职位竞争考试,采取一轮制考试模式,走的是专才路线,与我国的国情难相适应。走出这种困境的主要路径是实行二轮遴选制考试模式,分类组织考试,兼顾通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低成本、高绩效的考录制度。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党的十八大重申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的深入推进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淡薄与行为的失范,受众构成与思想意识的复杂多样,理论感召力的缺失与传播方式的兜售化倾向,市场经济、网络环境与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效能的发挥必须找到相应的破解之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结构要素的有序推进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城市管理制度存在多重伦理困境:作为城管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官员面临着出政绩与保民生的责任困境;作为执行者的城管面临着尴尬的职能定位、自由裁量权运用以及如何执法的执法困境;而作为政策相对人的摊贩则会遇到违法谋生与守法的伦理困境;作为政策观众的城市居民会面对由其自身多元化需求而产生的对城管和摊贩的复杂情感困境。这些伦理困境使得城管制度的相关行为主体往往无所适从。破解该伦理困境,既需要转变以往城市管理观念,改革和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也需要重新认识和对待摊贩经济,更应改革现有城市治理模式,使城市管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14.
李辉  蔡林慧 《行政论坛》2013,20(1):27-32
对行政权力的有效规制与监督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低效运转源于其惯有的结构功能困境.其中,结构性困境表现为基于当代权力扩张而导致的监督主客体关系逆转及监督主体内部架构的失衡,而契约—代理机制的失效与监督制度的功能性缺陷则是功能性困境在内外两个维度上的显现.破解行政监督机制的结构功能困境应坚持全局思维而非单一的制度或工具创新,以此观之,党的角色嬗变是关键,权力格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核心,多元监督网络的重构是重点.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关乎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农民主体力量弱化、农民主体地位架空、农民主体能动性的遮蔽化等主体性困境。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文章指出,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的应有自觉,构建保护和发展农民主体性的文化建设平台,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农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当是化解这种困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微治理的出现是居民自主探索创新社区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成果,并在社区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形式,微治理主体的身份合法性有待明确,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对微治理的复制和推广存在机械和过度现象。破解微治理实践困境,需要完善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转变社区治理运行机制,促进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摆正政府角色,在倡导和推广微治理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微治理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韩笑 《理论导刊》2020,(3):75-79
作为制度反腐的一种必要补充,网络反腐是公众利用网络新媒体及其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腐败行为者进行广泛监督和约束,实现预防、遏制、震慑腐败的一种新兴反腐方式,对于汇集民间反腐热情、集纳民间反腐意愿、发挥民间反腐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网络反腐现实困境,可从完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及伦理秩序三方面着手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9.
20.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政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体师生内化廉政知识、提升廉政素养、塑造廉政人格的过程。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传承者角色缺位、接受者知行缺位、保障链协同缺位、同构性创新缺位、生态圈导引缺位等困境,需要采取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培植廉洁教育体系、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设计监督评价体系等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新路,为推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